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铜陵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分析

时间:2024-05-28

范萍萍

(安徽省铜陵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服务中心 244000)

1 基本情况

1.1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被发现于铜陵市枞阳县老洲镇一带,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具有觅食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2009 被列入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枞阳媒鸭属优质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种,以体形小、品质好著称,2020 年枞阳媒鸭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铜陵市拥有枞阳媒鸭安徽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 个(安徽祥飞枞阳媒鸭养殖有限公司),公司通过与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建立技术合作,制定了《枞阳媒鸭保种选育方案》,组建了60 个家系共600 套祖代种禽的繁育体系,种质资源系谱档案齐全,形成“继代选留、自然淘汰、血缘替补、延长世代间隔”的长效保种机制。同时,市政府高度重视枞阳媒鸭的开发和利用,结合畜牧业绿色发展,2016~2019 年,市财政安排市级现代农业资金320 万支持开展了稻田养媒鸭项目,全市共实施稻田养殖媒鸭2800亩,枞阳媒鸭的年饲养量已扩增到近60 万只,主要分布在铜陵市郊区老洲镇、陈瑶湖镇、枞阳县会宫镇、汤沟镇等乡镇,为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作出一定贡献。

1.2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系江海型猪是经过长期适应选育而成的肉脂兼用型优良地方猪种,以肉质好、抗逆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著称于世,2009 年入选《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列入圩猪系列,其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铜陵市枞阳县的沿江和沿湖地带。历史上对猪的饲养管理较为粗放,枞阳黑猪是在放牧饲养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体质健壮、耐粗饲、屠宰率高、肉质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优良猪种,但生长较慢,育肥性能较差。20 世纪80 年代之后,由于国内大量引进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等生长性能好的肉猪品种,包括枞阳黑猪在内的地方猪种饲养量和存栏规模逐年下降,曾面临濒危灭失。2012年,枞阳县翠平生态综合养殖场开始开展枞阳黑猪的保护工作,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提纯复壮、选育、筛选、扩繁及收集扩群,结合鉴定表型性状、血液生化指标性状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并常年保持114 头枞阳黑猪核心群。同时,通过引进巴克夏和杜洛克种公猪,开展枞阳黑猪杂交开发利用,培育巴枞二元母猪和杜巴枞三元杂交商品猪,年培育二元母猪1500 余头,采用现代养猪新技术设施养猪新工艺和绿色生态散放相结合饲养模式,年出栏肥猪3000多头。

2 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大。目前,仅省财政安排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资金800 万元/年,其中铜陵市两个保种场获支持资金10~20 万元/场·年,而枞阳黑猪保种场用于枞阳黑猪保护的资金约为150 万元/年,枞阳媒鸭保种场用于枞阳媒鸭保护的资金约为60 万元/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保种场在开展。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保种场资金压力大,存在资源灭失的风险。另一方面,枞阳媒鸭和枞阳黑猪都属于传统优良品种,生长周期长、适应性强、肉质优良,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的角度保种的意义重大。相比新进品种,传统地方品种的产量低、产品市场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劣势明显,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畜禽遗传资源又是畜禽种业的核心,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密码。《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第九条明确规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是企业职能,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3.2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遗传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支撑是关键,要加强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种质资源保护方案。在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大形势下,建立枞阳黑猪备份场迫在眉睫,尽快实现分场点保护,可分散和化解保种压力。

3.3 提升开发利用水平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富含独特的产品特征和地域文化特点,要想提升品种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需要制定完整的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方案,从品种保护到扩大饲养、从产品设计、加工到营销,一个品种一个团队一个方案,做到“一品一策”。如六安的皖西白鹅得到较好开发,鹅肉、鹅肝和鹅绒产品已经享誉全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