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丁小丽,张晋川,於 敏,宦 婧,孟 婷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农业发展需求,深入贯彻国家对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农业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农业职业院校在培养“一懂两爱”的新型农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环节,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1]。2017 年12 月,教育部首次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2]。
动物解剖生理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动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完整明确的认识,进而拥有专业的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和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职业精神等,实现课程育人目标与立人树德根本任务的融合。笔者将从《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融合,进行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学生的需要、畜牧兽医相关行业、企业等岗位需要以及动物解剖生理学科知识及其发展要求,结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自身特点,确立了该课程的三大思政育人目标。
(1)基于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杰出人物传记、人文故事、学科历史沿革及相关科研进展成果为例,设计“树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一爱(爱农)”的思政建设目标;
(2)基于大体解剖学与显微解剖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机体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关系层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全面考虑、规范操作、精益求精和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恪守职业道德,设计“理实结合育工匠”的思政建设目标。
(3)基于动物器官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层面的学习,以成语“股肱之臣”引入股骨、肱骨的学习,以成语“肝胆相照”“披肝沥胆”引入肝脏、胆囊的学习等,设计“以成语引所学树自信”的思政建设目标。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笔者通过深度挖掘、精心组织设计,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做到让学生真正喜爱、接受课程的学习,并内化于心,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三观”)三者是统一的,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有所担当,不断进取。2020 年6 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正确“三观”的塑造是课程思政最鲜明的特色。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其本身具有的特征,使它蕴含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系统观念和发展观等。通过前期不断挖掘、设计,让其在教学中凸显,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前后连贯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三观”,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坦然面对、积极思考和正确处理今后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讲解绪论和动物机体基本构成时,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的讲解,展示细胞与组织、组织与器官、器官与系统、系统与机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局部与整体观、微观与宏观,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由许多细胞(来源相同、形态结构和机能相似的)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和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单位——器官、由一系列器官(功能相关的)联合构成系统(能够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的生理功能)、有不同系统构成完整机体的逻辑关系,树立学生的系统观念;通过微观细胞、组织的观察与宏观器官、系统、机体的对应,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通过细胞从生成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学习,展示生命历程,正确认识生命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以发展的观点(发展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面对困境,能够尊重和爱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在讲解胚胎学时,引出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童第周先生,早在1963 年通过实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他是将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而实现。此结果已领先众所周知的克隆羊几十年,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因而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进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在讲解绪论部分时,引入去年7 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鼓励同学们学习好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牢固基础,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人员,积极投身动物防疫事业,促进动物机体与微生物、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统一发展,从而树立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感。
当然,不仅可以用杰出人物传记、人文故事,也可以用兽医学科历史沿革、最新相关科研进展成果为例,树立同学们强烈的“两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2019 年9 月5 日,***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回信中提到需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由此可见,农业职业院校要以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作为涉农高职动物医学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很浓厚的农业色彩,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引入乡村振兴政策、养殖行业现状、农业人才需求等,将知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知农来培养爱农,树立学生知农爱农的意识和服务农业的志向,让学生学会服务农业的本领,坚定学生献身农业事业的情怀。
2020 年11 月24 日,***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养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4]。”2015 年6 月15 日,在全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张斌副司长明确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涵义。他从技艺、技能、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定义,提出技艺高超、技能精湛,工作态度要严谨细致、专注和负责敬业,同时要有职业使命感、荣誉感和认同感。
在开展“显微镜使用及血细胞观察”实训项目教学中,通过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步骤及保养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引入实验仪器规范使用、实验观察认真细致、实践操作反复练习、实验结果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整个过程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逐步培养。此外,根据课程项目内容的不同,开展小组讨论、项目协作、数据收集等,引入负责、诚信、敬业等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于无形之中培育工匠精神,夯实工匠精神的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魂,是社会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民族因文化而强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在于经济实力;经济繁荣与否,在于科技实力;科技发展与否,在于人才创新;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人才;一个国家的复兴,在于人才。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必然要充分发挥作用,主动承担和作为,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基地。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实训室,更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妙构思,将优秀传统文化(古文、诗、词、歇后语等)融入专业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5]。
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内容由熟悉的基础学科转为陌生晦涩的专业课程,而首次接触的《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本身更是具有专业词汇多、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难理解、难记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门缺乏吸引力的课程。那么怎样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呢?通过多年的动物解剖生理教学,笔者发觉很多成语来源于动物机体,古人借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们所要表达思想,精妙绝伦。那么在开展教学时,恰当适时地引入成语,既能重温旧知,又能巩固新知。如:在讲解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时,引入成语“肝胆相照”“披肝沥胆”,用前者揭示肝脏、胆囊的关系,用后者揭示肝脏的功能,同时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二者中的“胆”并非同指。通过挖掘、筛选,发现此类成语很多,比如股肱之丞、咽喉要塞等等,它们能很好地与所授专业内容契合,又能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底蕴,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易懂[6]。
从涉农高职院校动物医学类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动物解剖生理》的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来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建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有机融入,不但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育人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使得课程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育人,践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