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清山羊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28

林云琴

(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福建福清 350300)

福清山羊是福建省三大地方山羊品种(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闽东山羊)之一,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由东南沿海地区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系统的选育而成,与当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饲草资源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合其生存和发展,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能和独特的生产性能而闻名,是福建地方山羊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山羊品种。福清山羊以福清、平潭、罗源和莆田等沿海地区为主产区,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我们于近两年对主产区福清山羊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资源调查,以期对该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提供参考[1]。

1 福清山羊核心产区基本条件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福清山羊核心产区位于福清市,属南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显著,介于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之间,北与长乐区、永泰县交界,东隔海坛海峡与平潭相望,南临兴化湾与莆田市南日岛遥对,因三面临海,海洋性气候尤为突出。年降水量1000~2000mm,8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4—10 月份,6—8 月为雨季,秋季干旱,有时冬旱,年均气温17~20℃,沿海地区几乎无霜日。

1.2 土壤条件及水资源

福清山羊核心产区山丘起伏,地形多火山岩系构成,土壤属于沙质土,气温较高,雨量偏多,但分布不均匀。山丘起伏植被东南差,西北较好,主要形成三种土壤类型,其中以红壤土最多,水稻土次之,再是盐渍土。福清境内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流入海港,源流短促,大小河流近百条,主要有龙江、渔溪、运江等,总长达280km。

1.3 植被及农作物状况

福清市的一都、东张属闽东南戴云山—鹫峰山脉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现多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林,农作物以花生、甘薯为主,所收获的藤蔓皆用以饲喂山羊,主产地平潭由大小不等的海岛组成,其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农作物秸秆情况与福清市较为相似。由于主产区自古以来习惯利用大量花生藤投喂山羊,因此福清山羊又被称作“花生羊”[2]。

2 福清山羊的品种特性

2.1 福清山羊体型外貌

属中小体型山羊品种,被毛一般为深浅不一的褐色或灰褐色,头呈三角形,耳薄小,公母羊多有角,两角分别先向后再向两侧弯曲,呈“倒八字形”,极少数亦无角。颈部显得强壮而有力,胸较宽大,背腰平直,臀部较大,尾短小而上翘,四肢细短但比较强壮。福清山羊体近长方形,外貌特征较为明显,其前面鼻梁上部有一呈三角形状的黑毛区,从颈脊开始由背向尾部延伸,成一条带状的黑色条带,当地称为“乌龙背”;四肢腕、跗关节以下毛色呈现为黑色,称之为“黑蹄”;腹部下面毛色呈黑褐色(有的群体为灰白色),称为“乌肚”,产区群众特别喜爱腹底黑毛山羊。配种公羊随着年龄增大,额部、鬐甲部、肩前部长有很多长毛,且被毛会逐渐变深,甚至变为黑色。周岁后公、母羊颌下都有一撮胡子。

2.2 福清山羊生产性能

福清山羊早期生长发育较快,后期生长发育速度变缓,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李文杨等研究表明:从福清山羊体重累积生长曲线可知,福清山羊公羊、母羊在2、8 月龄均出现了明显的生长拐点,其中在2 月龄前生长速度最快,而在2~8 月龄时其生长速度变缓,在8 月龄后其生长速度进一步减慢。福清山羊公、母羊的平均初生重为1.98、1.74kg,周岁为25.19、24.58kg,18 月龄为32.41、29.34kg[3]。

2.3 福清山羊繁殖性能

福清山羊和其他地方山羊品种一样,性成熟年龄较小,通过观察发现在4~5 月龄基本上就已性成熟,6~7 月龄体重达15kg 左右即可配种繁育,其母羊发情周期在20d 左右,发情持续期3d 左右,妊娠期在150d 左右。据《福建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志》(2018年)记载,福清山羊母羊平均产羔率为230%。据调查,福清山羊的繁殖性能与饲养方式有比较密切的相关性[4]。

2.4 适应性及品种优点

福清山羊饲养历史悠久,产区群众有冬季食用羊肉进补的传统习惯,适应福清、平潭沿海以及永泰、闽侯等山区放养的优良山羊品种,其优点是耐粗饲、性早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高温高湿等优点,尤以肉质细嫩、膻味较轻享誉省内外。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福清山羊不仅在沿海能很好地生长,而且即使在草质较差的盐碱地和酸性红壤区仍能正常生长,是适合沿海以及山区养殖的优良山羊品种。

3 福清山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产业重视不够,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羊产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主导和扶持。当前各级政府对于畜牧业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放在促进生猪和蛋禽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对于反刍动物的牛羊产业重视力度远不如养猪业和蛋禽业,这导致福建省羊产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福清山羊养殖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基础设施条件差,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近年来虽然有些养殖户或农户想发展羊产业,但缺乏政府及银行信贷的支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手握资金的企业家虽然也看好福建省羊产业,但相对落后的羊产业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难以下定决心。

3.2 品种保护意识淡,纯种羊在不断减少

据近年来实地调研,由于福清山羊主产区养殖户或农户品种保护意识淡薄,多为公、母混养,基本上没有实行分群饲养,因此经常发生早配、乱配、近亲繁殖等现象,导致品种退化严重,羊群生产性能逐渐下降。甚至有些养殖户引入外品种的种公羊进入产区内开展杂交工作,导致福清山羊产区内杂化,纯种羊在不断减少,这与国家保种工作相违背,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核心产区尽快建立保种扩繁场,有计划地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

3.3 养殖规模比较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产区养羊主要实行天然草山、草坡和海边滩涂放牧,多以小规模生产为主,沿袭传统落后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导致生产水平低下,繁殖率、成活率低,生长速度较慢,经济效益低等局面。在渔溪等地很多养殖户以废弃的养猪场改造而成,圈舍低矮、简陋和潮湿,羊群普遍存在健康状况欠佳的情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寄生虫病长期存在而难以根除;有的农户在房前屋后养殖几只至几十只山羊,规模小,基本上没有做疫病防控,给产区整个羊产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4 饲料营养跟不上,秸秆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

所有的营养物质对山羊的繁殖都有非常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山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繁殖功能对营养条件有着更严格、更高的要求,一旦饲料营养跟不上,繁殖首先受到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在产区内,绝大多数养羊户只放牧而缺少补饲精饲料,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了繁殖率。然而产区拥有丰富的花生藤、地瓜藤和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目前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和科研院校的合作或引进他们现有的高效利用技术加以解决,以促进产区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福清山羊产业发展对策

4.1 响应政府号召,改变羊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情,充分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的羊产业,响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对于畜禽产业发展明确提出“严控生猪养殖总量,做强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的口号。各级政府在人力、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给予重点保障,把羊产业作为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大事来抓,让羊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形成富有特色的新产业。

4.2 建立保护区域,加强福清山羊品种保护

福清山羊是福建省沿海劳动人民,在特定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选育的耐粗饲、肉质鲜美的独特地方山羊品种,是祖祖辈辈留存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品种资源,我们唯有倍加珍惜,特别保护,使其独特的优良性状不致消失,以满足我们人类的需求。因此应尽快制定并落实福清山羊品种资源保护措施,禁止保护区内引进外来品种开展任何形式的杂交,保证该品种的纯种化。确实需要利用其他品种改良福清山羊时,要注意划定品种保护区和改良区,确保保护区内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4.3 实行规模化养殖,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模式

要推动福清山羊产业高素质发展,重点是要发展一批有实力、懂技术的养殖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逐步引导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羊产业龙头企业,尽快改变分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立3~5 家规模化的福清山羊养殖基地,促使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福清山羊种羊,使该品种资源真正得到延伸和保护。

4.4 建设饲草料基地,高效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

青粗饲料是羊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应充分利用乡村抛荒地和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如饲用甜高粱、狼尾草和多花黑麦草等,大力生产青粗饲料,为羊生产提供饲料保障。另外,开发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畜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当地花生藤、地瓜藤等可利用秸秆资源,全面分析其营养价值及利用现状,探讨科学合理的高效开发利用模式,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羊产业发展,可谓利国利民的大好事[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