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综合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28

何向东 黄丽

(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四川巴中 636000)

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性流行会给仔猪带来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据统计,2 周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可达到100%,该病导致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引起仔猪继发感染,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流行性腹泻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 病毒。传染性很强,组织和细胞均可被感染,因此,患病猪的体内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在各个猪群中迅速传播从而引起猪只感染和发病,预防该病便显得较为困难。

1 猪流行性腹泻病变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又称PED(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1]。该病可发生于仔猪,发病通常表现为呕吐且呕吐物恶臭,水样腹泻并引起脱水,常发于寒冬季节,体温稍高或正常,一周龄内的仔猪发病后3~4d死亡[2],解剖可见病理变化为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含有黄色的乳凝块,肠壁变薄,半透明,无弹性。本病主要是病原通过口鼻等途径感染后,经口腔和食管达到胃部,再到达到肠道,在肠道上皮细胞大量繁殖,从而造成肠上皮细胞和肠绒毛的损伤和脱落,使得肠道上皮细胞消化酶系统破坏和紊乱,酸碱电解质的平衡失衡,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聚集肠道,最终导致剧烈腹泻,甚至是猪只脱水死亡。此病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即使治疗有效,也会使饲料转化率降低,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使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该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的原则进行。

2 仔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措施

2.1 科学选址与布局

近几年来,受养猪行业利益驱动和国家扶持政策推动,各种规模猪场迅猛发展,其发展为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但在建设猪场时,选址建场是重要的一步。只有科学选址和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才可以将养猪行业做大做强。因此,猪场不应建设在公路边、村边、水边,如此的“三边” 环境不适合养猪业的发展。扎堆建场,布局杂乱,缺乏科学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均给附近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威胁和制约养猪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选择和规划科学场址是猪场建设的第一步,也决定着猪场能否长久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猪场选址上,应从科学布局,保证足够水源等多方面考虑。为猪的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打好重要基础。

在选址上,应选择远离城镇且地势较为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在猪场的两外围有小型丘陵的抵挡,以便于阻挡各种病原的传播和冷空气的进入,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这等于为猪场加上一层天然的保护屏障。猪场一般分为管理区、生产区(猪舍、人工授精室、隔离室、饲料储存房等)、粪污处理区等。管理区、生产区要建在上风向,粪污处理区要建在下风向。厂区功能区之间要设置围墙或绿化带进行隔离(绿化带宽度大约为2m),以便防疫。厂区电站应靠近生产区域,以便于猪场对电安全进行管理和饲料、水的运输,猪舍的排列要整齐,以保证猪舍有采光、通风、防暑、御寒的功能。

保证足够的水源。水是一切代谢的媒介,在猪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如饲喂、消毒等方面都需要保持充足、洁净的水源,以便根据需要提供水源,以保证足量的供应。

对土壤土质,应选择透水性强,透气性好,不容易被污染和没有任何化学污染的土质。一般选择利于水排出的沙壤土。

在布局时,猪舍主墙应相互平行,猪舍之间的缓冲地带应该相距至少5m,猪舍应单独成栋,猪舍与猪舍间形成错位布局,充分保障充足的采光和空气流通,减少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2.2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2.2.1 运输车辆、货物及人员的管理

运猪车辆是外来PED 的主要载体,运输猪车辆在运猪之前必须清洗干净,做到无明显的粪污等污染物;运猪车辆、人员应在大门外规定的地方消毒,车辆在进入时用氢氧化钠(20%)消毒。

新购买的饲料或者其他货物进行熏蒸消毒(福尔马林20mL/m3,高锰酸钾10g/m3,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少量温水中,最后放入福尔马林,熏蒸0.5h)。尽量减少外来人的入场,对于外来人员要严格遵循消毒(甲醛溶液+固体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洗澡、更衣和隔离(隔离时间为2d)等制度。

2.2.2 建立合理生产制度

建立自繁自养制度。自繁自养可切断外来病原的进入,同时也保证了病原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对预防PED 有关键性作用,即使引种时也应来自非疫区,并隔离观察1~2 个月。对各个阶段的猪群不可混群饲养,猪群转出后,应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养猪场内不可饲养其他畜禽,并做好猪舍内的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以减少蚊蝇和鼠类传播疫病。

建立均衡生产制度。保证产仔舍有足够的空栏时间(7d),同时对空圈进行彻底消毒,清洗完毕后用3%~5%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浆对保温箱、漏缝地板、走廊和墙壁进行粉刷,干燥7d 后再补栏,待猪消毒一次。

建立全进全出制度。保证全进全出,以预防新的猪群和原来的猪群发生混合感染,再者全进全出利于方便消毒和预防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等均有重要作用。

2.2.3 建立严格引种隔离制度

若养猪场确有必要从外地或者它场引种,则必须树立健康无疫的观念。从有资质和健康证明的种猪场引种,并按规定实施严格检疫制度,对引进的种猪应隔离饲养1~2 个月,并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后,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方可引种与混群。

2.3 加强猪只管理

2.3.1 种猪管理

母猪返饲。取没有使用过药物的发病3 日龄以内严重腹泻的仔猪十二指肠至回肠及其内容物捣碎,用冰冻过的矿泉水稀释,同时在返饲物中加入少量阿莫西林水溶性粉,返饲物要现做现用,每头仔猪的肠道及其内容物返饲5~10 头母猪,预产期15d 以内的母猪不要返饲,每天返饲一次,连续饲喂5~7d。

2.3.2 仔猪管理

保持洁净环境。及时清除产仔舍母猪的粪便,防止仔猪的舔食恶癖舔食粪便,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并保持圈舍的卫生环境的洁净,减少此病的发生。

防寒保暖。高温季节应防暑降温,冬季做好保暖工作,温度控制在25℃左右,舍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维持需要,使机体抵抗力增加。

及时吃初乳和寄养。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寄养能够保证仔猪有足够的母乳。

口服益生菌。口服益生菌能优先进入肠道,与有害菌群进行竞争,使肠道有足够的有益菌,防止该病的发生。

产后护理。仔猪出生后应保持舍内温度在27℃左右,仔猪出生后立刻用干燥剂,抑菌剂,添加剂等使仔猪的身体表面快速干燥,并能杀菌,使仔猪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出生后注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肌注,第二天补铁和口服益生菌添加剂,3mL/次,若有腹泻的症状可增加口服量4mL/次,添加益生菌可使有益菌与病原菌形成竞争,利于肠道的修复。

2.4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2.4.1 种猪免疫程序

妊娠母猪免疫程序。此程序有利于使仔猪产生免疫抗体,从而预防PED 的发生。T—P 二联苗4mL/头,肌注,免疫时间为产前40d 注射;自家苗4mL/头,肌注,免疫时间为产前6 和19d 注射;大肠杆菌苗,2 头份/头,肌注,免疫时间为产前20d 注射。

3 发病后综合治疗措施与管理

3.1 治疗措施

新生仔猪注射干扰素0.5~1mL/头,每天注射一次,连用3d;对于体重小于3kg 的仔猪,应立即隔离和提早断奶;对于大于3kg 发病的仔猪应隔离(隔离的第1 天应断料),并用代乳料与75℃温水进行混合,增大发病仔猪的采食量;对于有严重腹泻的仔猪,应补液和防止继发感染,提早断奶并用黄芪多糖和头孢进行混合(比例为1∶1)后口服,再肌注乙酰甲喹;7 日龄以内无治疗意义的仔猪应立即处死;10 日龄以上腹泻的仔猪可施行早期断奶,自由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并在其中添加环丙沙星防止继发感染[3]。

采用泥土、木炭治疗。即在猪场内取一些泥土,然后让仔猪采食,并且断料,对治疗腹泻有较好的作用。也可用柴木燃烧后的碳,将其磨碎,添加到仔猪饲料,对治疗仔猪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2 发病后管理

及时用生石灰对仔猪的呕吐物以及排泄物进行掩盖,防止病原的继续传播;员工的衣服,工作鞋不得混放,并要求消毒。生产工具也不得随意串用。每天两次用过氧乙酸对圈舍消毒,连续消毒1 周,并在圈舍的门口铺一层石灰,厚度约1~2cm;母猪尽量错位关,增大空舍间的距离;减少应激,饲养员应尽量少走中间的过道和保持安静的环境,同时工作服应为浅色。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4 小结

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要从科学选址,做好基础免疫,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来思考和实施,对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在生产中坚持“防重于治”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仔猪免疫力和增加仔猪抵抗力,将仔猪流行性腹泻进行全面科学防控。应综合考虑猪的发病年龄、症状、程度等因素治疗该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