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变化及诊断

时间:2024-05-28

王从童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1500)

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养牛场的规模逐渐增大,但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给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牛流行热便是养牛场的一种易发病。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以突然发病、高热、流涎、流泪、鼻漏、呼吸急迫、肢体僵硬和跛行等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牛三日热,每年7—9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发生后不仅会影响养殖场正常的养殖秩序,还会导致养殖场遭受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本病的发生。

1 牛流行热的病原简介

该病致病原是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子弹或圆锥状的囊膜厚度约为10~12nm,大小为14.8kb 的负股单股RNA 病毒粒子,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敏感,经氯仿、乙醚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37℃条件下18h,56℃条件下10min 处理后即可被灭活,失去其感染性。在pH<2.5 或pH>9的条件下几分钟就可失去活性。紫外线照射和常用的消毒药物都可以使其失去感染性。但该病毒可在-20℃以下长期保存,反复冻融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

2 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牛。

2.2 易感动物

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是牛,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牛均能感染该病,其中乳牛和役用黄牛最易感染,水牛感染发病较少,犊牛、妊娠母牛和肥胖牛感染后临床症状更严重。此外,南非大羚羊、角马以及猬羚等野生动物均能感染并产生抗体,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2.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蠓及白蛉等吸血昆虫叮咬病牛,病毒经血液进入昆虫体内,再次叮咬健康牛进行传播[1]。吸血昆虫叮咬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并且该病的发生和吸血昆虫的出没一致,在其广泛活动时易发,若吸血昆虫消失,则该病流行终止。

2.4 流行特点

首先,该病的流行特点与昆虫媒介相关,多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一旦发病可在短期内迅速传播,使大量健康牛感染。能交错发生在疫区和非疫区,呈跳跃式传播。其次,该病多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在蚊蠓繁盛、炎热高温、夏末秋初、多雨潮湿的时节多发。最后,该病多呈周期性流行,每3 年或5 年可流行一次,在大流行间歇,常呈小流行。

3 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病牛经过3~7d 的潜伏期后会表现出临床症状,通常病程约为4d,根据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可将病牛的临床症状分为呼吸型、消化型和瘫痪型3 种类型。

3.1.1 呼吸型

通常病牛发病突然,并可迅速传播至整群,体温可高达40℃左右,2~3d 后能恢复正常值,多为良性经过。严重者可在1~3d 内死亡,但康复牛能获得持久免疫力,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超过2%。病牛眼内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睑、眼结膜肿胀、充血,怕光,流泪。病牛呼吸加快且浅,可达71~110 次/min,偶尔咳嗽,呼吸音粗粝,伴随哼哼声。大部分病牛流线状鼻液,逐渐转变成黏性鼻漏,口腔发炎,分泌大量唾液,流涎,舌苔薄,颊内和鼻的黏膜潮红。病牛高热期时表现为被毛逆立,食欲丧失,反刍停止,鼻镜干燥,呼吸急迫,肋部、前肢或全身的肌肉战栗。此时,病牛皮肤温度不均衡,耳、角根和肢端有冷感。腹围增大,胃肠蠕动减慢甚至停止。部分病牛病程前期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混有大量的胶样状黏液,呈烂泥样,排尿减少,尿液浑浊,呈暗褐色。

3.1.2 消化型

病牛眼睑和结膜等部位充血,在口腔、鼻腔内有黏液性物质流出,病牛体温升高,常可达到40℃左右,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呈腹式呼吸。还表现出尿量减少,尿液浑浊的情况,粪便干硬,呈黄褐色,在粪便上还混合有黏液,牛的瘤胃蠕动减缓甚至会出现停止的情况,有的病牛可见有肛门松弛和褐色粪便,粪便还带有血液。

3.1.3 瘫痪型

病牛可有关节症状,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水肿,发生跛行,四肢僵硬,不愿行走,甚至卧地不起[2]。此病牛不能正常使役,常会被淘汰。甚至会发生死亡,死亡率在1%以内。此外,妊娠母牛发病可致流产或产死胎,尤其是妊娠6 个月以上的母牛和处于生产期的母牛。母牛发病导致泌乳量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没有。

3.2 病理变化

病牛的主要病理变化出现在呼吸道,可见呼吸道黏膜显著肿胀、充血,出血,呈点状,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含有大量液体,呈泡沫状。肺脏肿大,高度膨隆,小叶间有许多充满空气的小囊,压迫时呈捻发音,发生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气肿。部分发生肺水肿,两侧肺肿胀,有液体浸润,呈胶冻样,间质变宽,胸腔内有大量积液,呈暗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部分有出血,实质器官肿胀、浑浊。有些瘤胃发生较轻微的臌气,皱胃、小肠和盲肠黏膜充血、出血,出现卡他性炎症。部分腱鞘、关节、肌膜出现炎性变化。

3.3 病理组织学变化

镜检可见支气管及细支气管腔中出现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黏液块等,肺泡出现局限性的萎缩塌陷,可见肺充血、间质性肺气肿和肺水肿等变化。脾脏中可见大量浆细胞,脾髓内和脾小体周围出现细胞增生。肝脏充血,星状细胞活化,淋巴小结内的网状细胞增生,可见肉芽肿或小坏死灶。跛行病牛可在关节周围呈现纤维素性浆液性的炎症反应。

4 牛流行热的诊断

通常可结合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是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传播迅速等流行病学特点。一过性高热,关节疼痛、跛行,呼吸迫促,多为良性经过,中性粒细胞增多等临床症状。同时,对肺脏出现气肿或水肿等病理变化进行诊断,还可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如下。

4.1 电镜检查法

一般可采取病牛的肺脏、肝脏、脾脏或脑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电镜观察。若发现长约130~220nm,宽约60~90nm,囊膜表面有纤细的突起,透过囊膜可见核衣壳的子弹状或圆锥形病毒粒子,则为牛流行热病毒,可确诊为阳性。

4.2 动物接种法

采取1mL 高热期病牛的血液进行动物接种。①可通过静脉将病牛血液接种至健康易感牛体内,若1~3d 后发病并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则为阳性。②可将病牛血液接种至乳小鼠或仓鼠体内,盲传几代后,若乳鼠发病并出现规律性死亡,则为阳性。

4.3 血清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ELISA、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

5 牛流行热的防控措施

5.1 预防措施

牛流行热病牛康复后可获得2 年以上的免疫力,而疫苗接种尚未达到满意效果。因此,防控措施还应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

牛场应加强管理,严格检疫,合理使役,严格消毒,减少应激因素[3]。牛场只有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减少或避免出现各类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控制,尤其是对牛舍温湿度的控制,确保牛群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这样可以减少应激,促进牛自身性能的发挥,也可以确保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温下,要让牛舍内的温湿度保持相对恒定,寒冷的季节要防寒保暖,炎热的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牛舍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协调好保暖和通风的关系,不能因为保暖而影响通风,导致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上升,也要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舍内温度过低。

牛场要制定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滋生。消毒时要注意消毒液的选用和配制,带牛消毒需要选用低毒、广谱的消毒液,而且消毒液的配制浓度要适宜,浓度过高容易导致动物中毒,浓度过低又可能会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液也要定期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类消毒液导致消毒效果不良。消毒时要做到全面、彻底,避免有消毒不到位的区域,导致病原在此区域滋生,对牛群形成潜在威胁。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对进入养殖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通常在养殖场门口设立消毒池,车辆进入时需要通过消毒池,可以对车轮进行消毒,车身采用喷雾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经过消毒后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养殖场。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设立消毒通道,在消毒通道内通过紫外线或喷雾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而后更换已经消毒的工作服才可以进入。

由于本病的发生、传播和吸血昆虫具有相关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进行积极杀虫,防止吸血昆虫叮咬可有效切断该病的传播途径,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由于吸血昆虫多是生活在夏秋季节,因此,这些季节要注意防虫灭蚊工作。

可选用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在流行季节前对牛进行免疫接种,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的原则进行饲养,避免从养殖场外引种,这样可以避免在引种时将病原带入养殖场。如果确实有必要进行引种,需要在引种前对引种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其不属于疫区,而后要对引进动物进行严格检疫,确保其不携带特定病原。在引进过程中尽量避免让其接触到其他动物,防止出现感染。当种牛进入养殖场后要进行隔离观察,经过1 个月的隔离,如果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和养殖场的牛混群饲养。

提升饲养管理水平,给牛群饲喂优质的青干草和饲料,要求饲料营养丰富而全面,而且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搭配合理,这样可以提升牛群的自身体质,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在饲喂时还要注意饲料质量,一旦饲料霉变,必然会导致牛群体质下降,甚至引起牛群出现霉菌毒素中毒情况,容易引发各类疾病。要给牛提供清洁的饮水,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避免给牛提供冰水,防止出现应激和对胃肠道造成损伤。一旦发生牛流行热,应立即封锁疫区,隔离病牛,停止运输,禁止人员和车辆等进出,对本场易感牛和未发病的牛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接种时要先接种和发病牛不是同一个牛舍的牛群,而后才接种同一个舍的牛,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牛群。

5.2 治疗措施

该病治疗可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治疗的原则是防止继发感染配合对症治疗的方法。中药治疗的原则是清热泻火解毒。

5.2.1 西药治疗

呼吸型病牛在治疗时要注意观察呼吸症状的变化,尽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出现应激反应,可以缓解呼吸和循环系统负担。治疗时可以先给病牛放血1500~2000mL,这样可以缓解心脏负担。而后通过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10%的葡萄糖酸钙250mL,地塞米松25mg,四环素8mg,维生素C100mg,10%的安钠钾20mL 和25%的氨茶碱30mL,这样治疗每天2 次,如果病牛出现肺部水肿,还需要肌肉注射呋塞米250mg。应用地塞米松时需要慎重,本药可能会引起妊娠母牛出现流产。

消化型病牛的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5%的碳酸氢钠500mL,复合维生素B 200~400mg,维生素C 2~4g。还需要应用比赛可灵0.1mg/kg 体重,诺氟沙星5mg/kg 体重,每天用药2 次,同时给病牛灌服硫酸镁500~1000g 或植物油1500g。

瘫痪型病牛常常不进行治疗,直接淘汰。要进行治疗需要先将病牛转移至沙坑中,每天进行翻身。给病牛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0mL,10%的葡萄糖酸钙1000mL,以及25%的硫酸镁200mL 和10%的水杨酸钠200mL,而后应用维生素C 2~4g,四环素5~10mL/kg 体重。30%的安乃近50mL,每天用药2 次。针对不同症状还需适当调整方剂,如肺炎型病牛可以加入川断、独活、木瓜等,肠炎型病牛加入黄连、黄柏白芍等,去除掉穿心莲和竹叶。有便秘的病牛可以加入芒硝和植物油等。

5.2.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采用金银花、大黄各50g,板蓝根、连翘、栀子、竹叶各30g,穿心莲和干草各20g 以及40g 的鱼腥草混合后煎汁给病牛灌服,也可将这些中草药混合物研磨成粉状经开水冲调后使用,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3d。

6 小结

由于牛流行热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护理和治疗不当时病牛死亡率会升高。因此,在牛场日常管理中应加强检疫,尽早发现,及时诊断,快速隔离,尽快治疗,用心护理,同时加强防虫灭虫,可有效防控该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