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吉县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园区建设现状分析

时间:2024-05-28

李婧 邵喜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西吉 756299)

为推动西吉县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步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科学选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走肉牛集中养殖、饲料统一配送、粪污统一处理、订单统一收购、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动能,构建生态友好、集约高效、品质优胜、品牌响亮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

1 肉牛养殖基本情况

近些年,西吉县按照“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 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并重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以草定畜、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21 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45.3 万头,其中存栏28.7 万头,出栏16.6 万头),基础母牛存栏17.2 万头,繁育成活犊牛12 万头。肉牛养殖户达到27323 户,其中存栏500 头以上养殖大户1 户,存栏200~499 头养殖户8 户,存栏100~199 头养殖户33 户,存栏50~99 头养殖户208户,存栏30~49 头养殖户588 户,存栏10~29 头养殖户9605 户,存栏10 头以下养殖户16880 户;培育养殖场100 家,合作社189 家;打造“5·30” 养殖示范村175 个,“2652” 养殖示范村5 个;存栏500~1000 头村83 个,1000~2000 头村63 个,2000~3000 头村21 个,3000 头以上村10 个;培育存栏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9 个(兴隆镇、什字乡、马莲乡、硝河乡、偏城乡、吉强镇、将台堡镇、西滩乡、兴平乡),肉牛产业已成为西吉县“四大优势特色产业” 中的主导产业。推进全县肉牛养殖“出户入园”,目前已在将台明台村、马建白虎村、白崖红套村、火石寨沙岗村、兴平村等移民安置点建立了7 个养殖园区,但目前正常运行的仅有2 个,5 个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社会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在平峰镇张武村建立大型养殖场1 个,暂无经营主体。

2 实施“出户入园” 的目的和意义

2.1 “出户入园” 是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肉牛产业在固原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但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和单纯的数量增长,并且由于其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难以满足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西吉县已经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可从根本上破解肉牛养殖在饲料、品种、技术和防疫等标准不统一的难题,从而推动肉牛精深加工和粪污有机肥加工循环利用。同时,依托园区牛棚商发展光伏产业,构建集肉牛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处理和光伏产业“四业并举” 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2 “出户入园” 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之举

全县肉牛养殖户的人均收入为2769 元以上,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5%左右,肉牛养殖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养殖户的利润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种青贮玉米节省的支出,牛棚圈舍的建设受土地、环评等诸多因素限制,单纯靠量的扩张已经很难实现养殖收入的增长。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养殖户采取集中托管代养、入股等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一方面可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可在增加养殖园区、有机肥厂、加工企业的就业岗位,使养殖户享受到养殖、加工、粪污处理等多环节带来的收益,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对收益进行重新分配。同时,可以改造原有旧牛棚发展菌草等产业,通过园区产权界定到集体、资产量化到农户,以租赁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养殖户获得村集体经济分红收益的机会,构建起“经营收益(肉牛和菌草)+务工收入+股份分红”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2.3 “出户入园” 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之策

全县肉牛以一家一户分散养殖为主,肉牛产业发展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所产生的粪便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全县肉牛养殖年产粪污达到219t,但县域内5 家牛粪有机肥加工企业年加工量不足30 万t,粪污加工处理能力偏低,大量粪污乱堆乱放,同时由于人畜共居等因素,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污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障碍。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能实现人畜分离和粪污集中加工处理,从根本上遏制养殖粪污污染环境,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实施“出户入园” 面临的难题

3.1 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全县培育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89 家,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各经营主体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个人经济实力、专业素养、管理模式等方面尚不具备符合统一良种供应、饲料配方、喂养技术、疫病防治和订单收购“五统一” 管理的投资主体,示范带动农户高效养殖能力较弱,是导致“出户入园” 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

3.2 建设用地供给不足

按照“出户入园” 建设的标准要求,养殖园区的规模在10 户以上、存栏200 头以上,选址要符合动物卫生防疫规定,用地为远离农户聚居区500m 以上的一般农田。西吉县受立地条件、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制约,在园区选址和建设用地方面受到制约。按建设养殖200 头肉牛的标准园区计算,至少需要20 亩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建设用地。经调研,符合建设条件的地块少,直接限制了“出户入园” 的实施。

3.3 建设资金保障缺口大

“出户入园” 的养殖园区大部分需要政府投资建设,建设1 个牛存栏数200 头的养殖园区,需投资476 万元(养殖区建设182 万元,饲草料加工区49 万元,粪污处理区7 万元,办公生活区42 万元,配套设备购置196 万元)。全县2022 年计划建设17 个“出户入园” 养殖园区,虽然鼓励大型养殖企业投资建设养殖园区,政府在政策、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投资建设,需县财政投入资金5000 余万元,由于西吉县财政困难,在“出户入园” 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缺口较大。

3.4 群众参与意愿不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产业政策扶持下,通过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和种养结合,基本实现了家家有养殖圈舍、户户有青贮池,户均养殖5~8 头,人均收入6000 元左右。肉牛养殖“出户入园” 将打破家门口养殖的传统模式,大多数养殖户有顾虑,一方面认为集中养殖疫病交叉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认为养殖收入会减少,养殖户自繁自育一头牛盈利6000 元以上,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集中养殖一头牛盈利4300 元左右,托管经营会降低自身养殖净收入,且合作和股份经营目前还没有可靠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4 建设模式

4.1 龙头企业引领型

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领生产、深化加工、科技创新和销售服务等方面优势,采取“龙头企业+政府补贴” 投资模式,在政策、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大型养殖企业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养殖户以肉牛折价入股方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股份合作关系,企业应优先雇用入园农户参与园区经营管理,构建龙头连园区、园区带农户的联农带农新机制。企业要制定肉牛养殖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实行统一集中养殖、良种引进、饲料配方、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回收加工和品牌销售“八统一”管理模式,构建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有机整体,打造现代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

4.2 经营主体带动型

建立“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补贴”投资模式,由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建设养殖园区,按照合作企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出栏标准,建立“五统一” 管理模式,组织养殖户入园自主饲养,打造“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养殖户参与” 的联农带农新格局。

4.3 社会帮扶援建型

持续深化闽宁对口帮扶协作,主动对接联系定点帮扶单位,发挥社会公益性组织的积极作用,在群众居住集中的移民村、居民点和城郊村等帮助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力争在全县肉牛养殖“出户入园” 中走在前、作示范,率先打造肉牛养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样板区、示范区。

5 运行模式

5.1 自主经营

根据移民安置区肉牛养殖户需求,以户为单位划分家庭养殖区域,在园区的统一管理下,养殖户入园自主养殖肉牛,自行决定肉牛出售。园区生产经营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园区肉牛养殖管委会,实行网格化管理,由村民小组组长、党员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员联系5~7 户入园养殖户,做好园区与入园农户的协调与服务。

5.2 托管经营

针对有养殖积极性但无劳力的养殖户,采取“政府引导+园区托管+养殖户受益” 的养殖模式,园区与养殖户签订“托管代养” 协议,养殖户将自家肉牛托管给园区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园区扣除饲养成本后按照协议的利润分成比例,一次性返还给养殖户,让家家都有“致富的牛”。

5.3 合作经营

成立园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入园养殖户全部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社员” 经营模式,合作社外连企业、内连社员,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户组织起来,当好市场信息情报员、合作洽谈谈判员、生产经营服务员,为入园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饲料调运、疫病防治、肉牛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5.4 股份经营

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领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销售服务等优势,培育壮大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园区+养殖户” 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技术服务、良种供应和肉牛收购,企业以不高于市场价提供良种基础母牛或架子牛,通过建立价格保险机制以略高于市场价订单收购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入股协议,养殖户以肉牛、土地等实物形式入股,按照入股份额年终一次性分红。

6 发展对策

近年来,西吉县不断探索建立肉牛集中养殖园区,在将台明台村、马建白虎村、白崖红套村、火石寨沙岗村、兴平村等移民安置点建立了7 个养殖园区,但目前正常运行的仅有2 个,5 个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社会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在平峰镇张武村建立大型养殖场1 个,暂无经营主体。对此,结合西吉县实际,就推进肉牛“出户入园”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6.1 适度新建一批

通过调剂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统筹解决各乡镇园区建设用地,鼓励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废弃村部、砖厂等用于园区建设,通过乡村振兴资金、整合涉农资金、闽宁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对因圈舍面积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肉导致牛产业发展受限的硝河乡关庄村、苏沟村、白崖乡阳洼村、马莲乡罗曼沟村、沙沟乡东庄村、震湖乡苏堡村、马建乡马建村等移民安置点,在移民点附近选址新建一批养殖园区,待条件成熟后再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6.2 盘活利用一批

对平峰镇张武村、田坪乡李沟村等地因经营管理不善、土地性质不合规造成闲置的养殖场,引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签订分红协议,与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 养殖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既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又让村集体和农户合理享受肉牛养殖产业链增值收益。

6.3 改造提升一批

对因设计标准低、年久失修的兴隆移民安置点养殖园、兴平乡兴平村养殖园进行改造维修,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统一配套草料棚、青贮池、防疫室和粪污处理池等。同时,成立园区管委会,全面提升园区服务管理水平,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

6.4 企业引领一批

在兴隆镇王沟村、什字乡温唐村等村,通过扶持现有的规模养殖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运行模式,提升管理能力。制定肉牛养殖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五统一” 管理模式,构建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有机整体,形成企业连园区、园区带农户的联农带农新机制,提高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