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峻县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28

高坤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织合玛乡综合服务中心,青海海西 817299)

草原畜牧业是天峻县织合玛乡畜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点支柱产业。全乡草场总面积为128.5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99.5 万亩,2019 年底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1.5 元。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织合玛乡的草食动物养殖量呈上升态势,虽然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但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织合玛乡农牧民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采用传统放牧的养殖模式,不合理的放牧导致草场出现盐碱化、风沙化等问题。基于此,对天峻县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推动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基本情况

织合玛乡地处天峻县城北部,东与江河、舟群乡接壤、南接新源镇,西临快尔玛乡,北依龙门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4km,是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乡。乡政府位于加陇村境内,是全乡经济文化中心,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辖加吉82 户,271 人,吉刚63 户,227 人,加陇74 户,277 人,多玉84 户299 人,曲陇68 户,217 人,达尔那86 户292 人,6 个牧民委员会。截至2020 年初,全乡总户为457 户,1583 人,其中城镇39 户84 人,牧业418户1499 人。境内水源丰富,青海湖主要水源布哈河支流夏日哈河贯穿全境,境内平均海拔3500~4000m,年平均气温-2.5℃,境内河流密布、水草丰美、山峦纵横、风景旖旎,具有丰茂的天然草场,是高原特色旅、探险游、民俗游的理想圣地。

加吉村位于织合玛乡驻地北35km,草场总面积19.06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5.53 万亩,人均可利用草场面积581.64 亩,各类牲畜16854 头(只、匹)。吉刚村位于织合玛乡驻地西南12km,全村草场总面积30.56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8.44 万亩,人均可利用草场面积791.41 亩,全村共有各类牲畜9856 头(只、匹)。加陇村位于织合玛乡政府驻地西南10km,本村为纯牧业藏族聚居村,全村草场总面积18.5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5.42 万亩,人均可利用草场面积727.35 亩,全村现有各类牲畜9856 头(只、匹)。多玉村位于天峻县的东南部,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畜牧业,该村拥有天然草场面积为17.78 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为15.52 万亩,人均草场面积583.45亩,全村现有牲畜存栏数4856 头(只、匹)。曲陇村位于织合玛乡政府驻地南20km,全村草场总面积18.5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5.42 万亩,人均可利用草场面积727.35 亩,全村现有牲畜存栏数5356 头(只、匹)。达尔那村位于织合玛乡政府驻地南20km,全村草场总面积16.39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09万亩,人均可利用草场面积525.74 亩,草地畜牧业是全村的基础产业,全村现有牲畜存栏数9856 头(只、匹)。

全乡各类畜牧存栏为5.66 万头(只),母畜比例68%、出栏率48%、商品率43%,成畜死亡率5%。积极组织开展了春秋季动物疫病防检工作,2019 年春防疫苗注射牲畜总数为56634 头(只),其中牛22907头,羊32917 只;秋防疫苗注射牲畜总数为56634 头(只),其中牛22907 头,羊32917 只;防疫及防疫卡填写率均达100%。

2 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存在问题

2.1 农牧民养殖观念落后

现阶段,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以家庭制的散户饲养为主要经营模式,呈现个人饲养、家庭经营的特点,且多年以来过度放牧。当地农牧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已形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思想观念,只是一味地利用草原过度放牧,而科学轮牧和种草意识不强,导致织合玛乡地区的草原、草地自我恢复能力变差,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当地农牧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的养殖理念、新的技术方法有一定难度,加之草原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农牧民过分依赖天然草原,“靠天放牧” 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能发生根本性转变,由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限制,牧民定居较为困难。

2.2 基础设施设备简陋

走访调研发现,织合玛乡大部分养殖户依然停留在“靠天养畜” 的养殖阶段,几乎没有专业的饲养设施设备的配置,或是仅有简单的圈舍和围栏,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若没有遮风挡雨防晒以及保温防寒和防暑措施,牲畜存活率和发病率依然受自然环境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中的雨水、冰雹、寒风等不良因素对当地牲畜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或导致疫病发生与传播,使动物依然是处于“听天由命” 的状态,大大降低了牲畜的福利待遇,增加了牲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2.3 科技投入力度不足

畜牧业是织合玛乡的第一产业,也是本地区重要经济基础。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的蓬勃、持续发展极大地影响当地农民们的经济收入。目前由于缺少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基层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执业兽医师、家畜繁殖员等从事疾病诊断、畜牧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甚少,如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技术等不能及时开展推广和应用,加上地处偏远,交通和道路不是很发达,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较少,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的人员年龄偏大,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不及时,未能掌握先进的科技开展畜牧工作,致使该地区饲养的畜种仍以地方品种为主,未能及时合理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同期发情、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未能实现推广和示范。

2.4 基层技术队伍水平有限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是畜牧、兽医技术示范、落地、推广“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性机构组织。但现如今织合玛乡基层畜牧兽医机构中从事兽医、畜牧工作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低、收入低等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地区偏远、薪酬偏低等问题不愿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近年来,牲畜疾病发生、发展也较为复杂,几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人员仅依靠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诊断经验难以对患病畜禽进行科学诊断,导致疾病影响牲畜的生产性能或引起牲畜死亡,牲畜病死率上升,影响了农牧民养殖的经济效益。加之畜牧领域中,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既需要先进的技术也需要充足的理论知识,现有的工作人员很难开展此项工作,织合玛乡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仍较为落后,使当地草原畜牧业缺少内生动力[2]。

2.5 疫病防控监管预警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农牧民为迎合市场需求,增加了牲畜的饲养量,但牲畜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仍是影响当前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农牧民往往采取较为粗放的饲养方式,盲目跨地区引进外来牲畜,饲料营养不均衡,这些都增加了牲畜感染疾病的风险。一些农牧民不根据自身饲养情况开展疫苗接种和驱虫计划,导致传染性疾病仍时有发生。在牲畜发病时,农牧民往往存在滥用抗菌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等问题,增加了细菌、寄生虫的耐药性,并对牲畜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反应。像口蹄疫、布鲁氏菌病、棘球蚴、蛔虫病等人畜共患病仍防控不到位,感染人的几率较高。

2.6 草原畜牧产品原始低端

织合玛乡以草原畜牧业作为该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畜牧产品仍存在不强、不优的问题,各村庄针对当地禀赋的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不足,肉、奶、皮、毛等畜产品产业链条短,处于分散经营阶段,主要以原料加工和初加工为主,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畜禽产品少,导致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仍然严重。织合玛乡以草原畜牧产品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不充分,贮藏、冷链运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发展滞后,多样性的新型营销主体培育亟待加强。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宣传,转变农牧民传统养殖意识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新闻、报刊、网络等新媒体加强对“粮改饲” “农牧民奖补” 等政策的宣传,让基层农牧民熟知党的好政策,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养殖场户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调研,通过理论宣传和实用技术推广转变农牧民“靠天养畜” 的思想观念,积极引领其树立科学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人—畜—草生态平衡的理念,只有转变错误的思想观念,行动才能跟得上,才能保证织合玛乡畜牧业和草业平衡稳定合理发展。

3.2 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建立兽医、畜牧实验室,开展基层兽医研究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合理利用争取到的资金,购进一些常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更好地开展疾病诊断、饲料检测、精子密度检测等基础工作,推动织合玛乡草原畜牧工作合理开展。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定期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利用“粮改饲” “农牧民奖补” 等相关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修圈舍、围护栏,配备饲料饲草加工、运输工具、粪污处理设施等,加强基层草原畜牧业设施设备的完善,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夯实基础。

3.3 加强科研投入力度

织合玛乡用于禀赋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殖历史,为科研院校、畜牧推广机构提供了实验场地。织合玛乡政府要积极与涉农高等院校、农科所、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积极合作,探索产学研通力合作研究路径,让科技赋能基层草原畜牧业。基层畜牧兽医推广机构,要利用产学研合作认真学习先进实用的技术指导织合玛乡开展草原修复、草原轮牧、科学种草、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等技术,让科技落地,促进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3]。

3.4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对于加强织合玛乡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要坚持“请进来” 和“走出去” 相结合的路径,以全面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利用“三农大讲堂” “科技特派员”“高素质农民培训” 等科教下乡活动做好“请进来”相关工作,定期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技术人员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场户进行科技培训,让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产学研通力合作,将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人员派送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进行“走出去” 的学习模式,使其掌握一些实用、科学、先进的技术进行推广、示范和应用,加强本地区畜禽品种改良、疾病诊断、合理搭配饲草饲料等工作。

3.5 加强草食动物疫病监控和预警机制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要定期对本地区牲畜疾病发生情况、致病特点以及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流行、发展和致病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程序和驱虫计划。加强监督农牧民对牲畜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要保证疫苗的来源可靠,保存方式和给药方式正确。对于驱虫药和抗菌药不可长期使用同一药物,要定期轮换使用、穿梭使用,减少寄生虫和细菌的耐药性。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等疾病的长期监管和预警机制建设,减少人畜共患病对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安全的威胁。

3.6 提高草原畜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织合玛乡要加强畜牧产业规划指导,立足资源禀赋及区域差异,确立有特色的草原畜牧产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农牧民及养殖场户要定期做好市场调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掌握市场对优质产品产品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生产畜禽产品,打造有规模、集聚化、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形成竞争力强的特色草原畜牧业产业链条和项目集群。

4 建设路径研究

4.1 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适当发展草原畜牧业

积极探索适应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草—畜—人合理绿色的生态平衡发展体系,构建水资源、草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草原畜牧业。

4.2 找准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挖掘织合玛乡特色畜产品优势,按照“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的发展思路,聚集织合玛乡优势资源要素,全产业链高标准提升,让每个村都能集中发展1~2 个地域性强、产品品质独特、市场认知度高的特色草原牧业。

4.3 加强科技创新,挺高草原畜牧业含金量

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打造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畜牧业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提升特色草原畜牧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创建产业研究院,强化科技赋能畜牧业的支撑性作用。

5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农牧民养殖观念落后、基础设施设备简陋、科技投入力度不足、基层技术队伍水平有限以及病防控监管预警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天峻县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在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过程中,应转变农牧民传统养殖意识,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科研投入力度以及疫病监控和预警机制建设,来提高草原畜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增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天峻县织合玛乡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