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鸡球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

时间:2024-05-28

李江艳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700)

鸡球虫病是由多种球虫寄生后引起鸡群发病的统称,在养鸡场较为常见。不同的球虫寄生部位不同,而且致病力也有较大差异,这就给其预防和治疗带来较大难度[1]。本病的发生还与饲养管理具有相关性,不良的饲养管理会使发病率有所上升,这就需要在养殖过程中要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严防本病的发生。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艾美耳球虫,属于艾美耳科和艾美耳属的成员。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7 种,分别是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尔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2]。在这些艾美耳球虫中,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这些艾美耳球虫在鸡体内的寄生部位也具有差异,通常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鸡的盲肠部位,其他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段。布氏艾美耳球虫还可寄生于直肠部位,引起鸡直肠发病。艾美耳球虫均为直接发育型,在其发育过程中含有3 个阶段,分别是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孢子卵囊具有感染力,当鸡吞食后会引起球虫寄生,从而引起球虫病。

2 流行病学

本病传染源为发病鸡和隐性感染带虫鸡,这些病鸡能通过粪便排泄的方式将卵囊排出体外,排出的卵囊会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常会对水源、饲料及器具等造成污染,当鸡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时会将卵囊采食,这时会造成球虫感染。除此之外,一些动物和人员活动也会传播卵囊,使鸡群受到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通常是发病鸡排出的卵囊经过适宜的温度发育成为孢子卵囊,孢子卵囊具有感染性。当孢子卵囊被鸡吞食后,会在肠道内释放出孢子,这些孢子寄生于肠道细胞中,而后经配子生殖和裂殖生殖的方式又会产出卵囊。卵囊会随着鸡的排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本病易感动物为鸡,通常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对本病都具有易感性,但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胆汁和蛋白酶共同作用下导致球虫不能脱囊,使球虫不能感染。而后,雏鸡感染发病率会迅速上升,由于其自身免疫力不高,对球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由于卵囊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本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北方的冬天过于寒冷,不利于卵囊发育,因此,本病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春夏和初秋等季节。尤其是在多雨季节,发病率会明显上升,这是由于这种湿度环境有利于卵囊发育。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能形成孢子化的卵囊。

3 临床症状

当鸡感染球虫病后表现为被毛不整、精神沉郁、喜欢扎堆等行为,还出现不断的腹泻,在发病初期,粪便呈橘色,而后随着病程的发展,粪便中血液含量迅速升高,表现为严重的血便。尤其是当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时表现得尤其明显,而在感染其他艾美耳球虫时表现的粪便呈暗红色,当发展严重时可见血样水便,这时病鸡表现出贫血症状,可见鸡冠和肉髯苍白,严重消瘦和发育迟缓等症状。如果是急性发病的鸡,表现为突然出现大量血便,病鸡严重贫血、嗜睡、精神不振、食欲废绝,通常会在发病后的1~2d 内出现死亡,死亡率较高。慢性发病的病鸡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还表现为体温下降,会有轻微腹泻,在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虽然在发病后不会导致鸡群大量死亡,但会使鸡体质变差,从而对其他病原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病鸡因继发感染而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

4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鸡可见,不同球虫造成的肠管内病变有所不同。柔嫩艾美耳球虫造成的病变为盲肠部位扩张,肠壁增厚,且肠道黏膜有大量点状出血,并且在肠道内有大量血液,有时血液和内容物混合后造成血样内容物。其他球虫造成的病变主要见于小肠肠黏膜出现出血和坏死等,肠道扩张,还可见在肠壁上有大量白色坏死点,这是由于球虫增殖造成的。常在小肠黏膜出血点上还会有一些黏性渗出物。

5 诊断方法

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常见的实验室方法均是对虫卵进行检测,分别为直接涂片法和卵囊浓集法。直接涂片法是在载玻片上滴1~2 滴甘油和饱和盐水,同时加入粪便或肠道黏膜,充分混匀后镜检观察。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球虫卵囊,呈现出圆形或卵圆形,则可以确诊本病。卵囊浓集法是将5~10g新鲜粪便置于烧杯中,加入生理盐水后使其成为糊状,而后应用铜丝筛进行过滤后去除粪渣,离心滤液后取上清,镜检观察,可以看到有球虫卵囊,也能对本病进行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预防

球虫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通常可以接种的疫苗有活疫苗和分子疫苗[3]。活疫苗又分为两种,分别是弱毒疫苗和强毒疫苗。一般强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但由于其毒力较强,如果在免疫时没有掌握好用量,有可能会造成鸡群感染和发病。在弱毒苗中,通过早熟选育致弱这种方法制作的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在临床上应用良好。而分子疫苗还在研究阶段,目前并没有适合的疫苗可供临床使用。在疫苗免疫基础上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注重环境卫生能控制鸡群发病率。

要经常打扫鸡舍,及时清理各种有害物质。还要对鼠类和蚊蝇等进行清理。防止受到间接感染,而后对鸡舍内外定期消毒,根据消毒制度严格消毒,不能留有死角。消毒液需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液造成病原耐药。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将鸡舍内的垫料和杂物进行清理,消毒采用熏蒸的方式。对其他物品根据情况采用高温蒸煮、喷洒消毒及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消毒。

鸡舍内要具有适宜的温湿度,在不同季节保持相对恒定。还要有良好的通风,能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当管理不当,鸡舍温湿度和通风不良时,必然导致鸡舍内虫卵发育,使球虫发病率有所升高。如果鸡群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病原在鸡群中快速传播,一旦有个别鸡只发病,会在极短时间内波及全群。通常鸡群密度在1~2 周龄时每平方米饲养30 只为宜,当鸡群到3~4 周龄时,密度应不高于每平方米25 只,而5~6 周龄的鸡群密度应不高于每平方米20 只。

鸡群饲料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避免饲喂霉变饲料和不清洁的饮水。鸡球虫病和其采食的饲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饲料中含有的小麦和燕麦等过高时,会导致肠道黏稠度过高,并使肠道pH 发生变化,球虫病发生的概率明显升高,这时鸡群也会出现肠炎症状。有时在鸡饲料中添加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也能引起肠道pH 变化,最终导致球虫的感染率发生变化,导致易感性升高。饲料水分含量过高,饲料纤维过高也能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损伤,最终引起球虫病。在鸡群饲料中可以加入一些酶制剂,提升鸡群营养,对肠道形成保护,从而起到预防球虫病的效果。常见的酶制剂有植酸酶或β-糖苷酶。这些酶具有降低食糜黏性,提升鸡群消化能力,促进食糜消化、吸收和排空作用,可减少其在鸡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在饲料中还可加入一些微生物制剂,益生菌群能对肠道内环境起到改善效果,确保其相对恒定。尤其是能保持肠道pH 和短链脂肪酸的指标。这样就可以对球虫卵囊发育和定植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小麦、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及高纤维原料的使用量。

在天气炎热潮湿的季节,要加强卫生和消毒。还可以应用药物进行预防,常用的药物有地克珠利、氨丙啉等。

6.2 治疗

球虫病治疗药物较多,目前效果较好的主要为磺胺类药物,如磺胺间六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研究发现,磺胺丙氯拉嗪效果较好,其主要作用于球虫第二代无性繁殖期。治疗时用量为600~1000mg/kg 饲料或300~500mg/kg 水,供发病鸡饮用,用药3d 后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应用药物治疗鸡球虫病过程中,应采取轮换或穿插式用药,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药物,通常连续用同一种药不能超过3d。在应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量控制,用药量过大容易造成药物中毒。在拌料和拌水时应注意搅拌均匀,避免部分饲料和水中药量过大。药物选择上还可根据养殖鸡种类情况进行选择。对周期较短的肉鸡,应选用药物作用峰值在球虫第一代无性繁殖期,这类药物有氯苯胍和氯羟吡啶等,能迅速控制球虫病,但不利于鸡群对球虫形成免疫力。饲养周期较长的蛋鸡在用药时不仅要注意对球虫的控制,还要促进鸡群产生免疫力。这就要选用作用于球虫第二代无性繁殖期的药物,这类药物有氨丙啉、磺胺类等。在用药后要严格控制休药期,避免出现药物残留或影响蛋的质量。

有些中药也具有杀灭球虫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上有多种中草药方剂可以使用,但主要中药成分为常山、奎宁、党参、黄芪等,通过和其他药物搭配后采用合理用量制成配方,效果较好。常见将100g 黄芪、50g 奎宁皮和100g 柴胡加入50ml 水中,煮沸后再加水20L,给鸡群饮用,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1 周,效果良好。

7 结语

鸡球虫病虽然在鸡场广泛发生,而且对养鸡业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但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注重免疫等可起到预防效果,能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防止本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