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发病情况调查及诊治

时间:2024-05-28

盛维垠

(安徽省全椒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9500)

鸡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常见的一种疾病,致病原是滑膜支原体,属于一种典型的急慢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关节滑液及气囊,临床表现为关节、腱鞘及脚掌肿胀,且气囊中存在干酪样物质[1]。该种疾病流行与传播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危害3~7 周龄雏鸡,特别是对肉雏鸡伤害比较大。通常情况下,雏鸡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且严重,病死率高,养殖户会存在明显的损失。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滁州市2017~2020 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发病情况,并总结临床常见的诊疗方法,旨在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

1 方法

收集滁州市2017~2020 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死亡数据,分析病死率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2 疾病症状表现和诊断

2.1 疾病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鸡的采食量明显降低,喜卧,轻度的精神萎靡,该种情况不易察觉。随着疾病的发展,后期可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且疾病传播速度也会加快。如在第一天发病鸡可能为3 只左右,第二天就可能翻倍。疾病发展后鸡的症状会比较明显,如采食量进一步减少,鸡冠苍白,不愿意站立,体重减轻,羽毛杂乱无光泽,鸡爪比较干枯,站立可出现疼痛感,因此,鸡只不愿意站立,喜卧。触诊可明显感觉趾关节肿胀,爪垫上花生粒大小的囊肿,手触摸可感觉柔软及滑动感。

2.2 解剖症状

解剖发现,大部分病鸡血液稀薄,血量比较少。关节肿胀部位病变早期,剪开皮肤发现滑液囊肿胀且靠近末端有水泡样肿胀,水泡腔内渗出液为白色或淡黄色,液体比较清澈。病程比较长的病鸡腔内可见黏稠黄色胶冻样或白色干酪样物质,龙骨上的滑液囊和肩关节处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切开爪垫肿胀的鸡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内容物。肝脏有萎缩情况,色泽正常,肠管较细,肠壁上有轻微肿胀,肠内无内容物或有少量内容物,肉眼没有发现明显病变,肾脏出现轻度萎缩,但色泽比较正常,部分鸡可见胸腔气囊膜增厚,存在气囊炎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采取染色镜检及平板凝聚试验。(1)染色镜检:在无菌状态下取囊肿内的液体或渗出物,然后使用吉姆萨染色,在光镜下可见点状菌体,可排列成链球状,菌体被染色成紫色,有大量网状粉红色物质。进行赖式染色后可见菌体为椭圆形,与支原体形态相同。(2)平板凝聚试验。采集血液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将血清与滑液囊支原体标准抗原做平板凝聚试验,显示为阳性。将灭活的血清使用0.85%的生理盐水进行1:4 稀释,仍然出现阳性,确诊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3 结果分析

疾病发生情况,2017 年全市发现115 例,2018 年为171例,2019 年为202 例,2020 年为218 例,近年来,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6 例病鸡中,发病年龄最小为10 日龄鸡群,最大龄为90 日龄。鸡群淘汰率在30%左右,具体结果见附表。

4 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4.1 治疗方法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一般需要采取抗生素针对性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治疗前将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鸡集中淘汰,剩余的病鸡可使用5%的恩诺氟沙星肌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0.2ml/kg,2 次/d。此外需要对鸡群做统一的治疗,如使用20%替米考星、5%盐酸多西环素混合放入饲料中,连续进行1周的治疗[2]。宋战胜[3]对5 个1 月龄的发病鸡按照100g/t 的剂量在饲料中加入链霉素原粉末,且在饮水中加入复方阿司匹林及多西环素,以上治疗方法连续治疗5d 后无病死鸡。

4.2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发病率,在引进鸡雏时需要做好疫苗接种,在后期养殖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管理工作。(1)严格引种检测制度。在引种前需要做好鸡场考察,从无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鸡场中引入鸡苗。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1 月龄或更小的雏鸡感染该病,应立即停止孵化,对鸡群进行净化处理,并使用庆大霉素对种蛋进行浸泡。(2)做好饲养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支原体存活的时间比较短,在鸡舍内的存活时间不超过1 周,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严禁同一个鸡舍饲养不同日龄的鸡群[4]。(3)阶段性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在雏鸡出壳后的10d 内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多西环素等可对抗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药物,以后在养殖过程中每个月使用以上药物进行预防,每次使用3~5d,进一步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感染。(4)及时接种疫苗。有发病史的养殖场需要对种鸡进行疫苗接种,现如今,我国市场已有上针对本疾病的疫苗。在种鸡或鸡蛋可作为二次免疫,首免应尽早进行,约在5~7 日龄接种;在产蛋前4 周进行,肉鸡可做一次免疫,在5~10日龄时进行,首次注射剂量为0.25ml,二次注射剂量需要加倍,具体为0.5ml[5,6]。

5 结语

鸡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种病毒引起的疾病与病毒性关节炎及缺钙等症状比较相似,因此,在发病初期比较难判断,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引发较高的病死率[7]。本次通过对滁州市近4 年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疾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病死率在30%左右,该种情况比较严峻,可严重增加养殖户的损失。发病后需要采取抗生素等治疗,从而保证成活率。本着“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养殖户应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如落实规章制度,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