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肉鸭瘫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4-05-28

韩邦秋

(山东省莒南县坪上畜牧兽医站 276600)

在肉鸭生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生长速度较快,骨骼发育相对肌肉和体重生长要迟缓一些,容易发生腿部问题,再加上环境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较大、营养供给不平衡、感染疾病、使用药物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鸭群发生瘫痪症状。由此可见,引起肉鸭发生瘫痪的原因比较复杂,且肉鸭感染瘫痪后也属于综合症状,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1]。

1 肉鸭发生瘫痪的原因

1.1 环境条件

如果饲养肉鸭养殖条件较差,舍内温度忽高忽低、湿度较大、空气流动不良等,不仅增加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长期还会影响肉鸭体质,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肉鸭发生瘫痪症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外界气候较高,再加上雨季蒸发水分较多,会形成高温高湿条件,促使肉鸭体感温度增加,引起肉鸭发生热应激,采食量减少,新陈代谢紊乱,最终感染疾病和发生瘫痪[1]。

1.2 饲养密集

有的养殖场为了追求较高的养殖利润,会一味增加鸭舍饲养密度,在相对密集的环境中会增加单位面积内产生粪便和废气的数量,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便利条件,增加鸭群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导致肉鸭瘫痪。尤其是垫料平养时,如果饲养密度较大,容易引起垫料潮湿板结,垫料中病原体数量增加,肉鸭脚垫与这样的环境直接接触,病原体会上行感染造成瘫痪。另外,在饲养密度较大时容易引起料位和水位不足,相互之间发生争抢饲料或饮水现象,诱发腿部疾病。试验证明:在育雏期间每平方米饲养45 只相比饲养35 只发生瘫痪的比例高,尤其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不敢扩群的情况下鸭群容易发生瘫痪现象。

1.3 发生疾病

在肉鸭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危害,如果感染鸭瘟、流感、霍乱、肝炎、寄生虫、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等疾病时,鸭群生长速度减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长期下来还可以降低肉鸭机体体质,引起营养不良,发生瘫痪现象[2]。

1.4 营养因素

肉鸭饲料转化率较高,生长速度很快,对饲料营养需求较多,如果使用单一的饲料原料来饲喂肉鸭,或者没有合理搭配饲料,或者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不平衡,极易引起肉鸭营养缺乏,不仅影响生长发育速度,而且还会引起瘫痪症状发生。尤其在骨骼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饲料中微量元素钙和磷含量不平衡或维生素含量不足,会抑制骨骼发育,诱发瘫痪。

1.5 用药不当

在肉鸭生长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经常使用药物来达到防治目的。但一些养殖户不能正确掌握用药知识,会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药物,尤其是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只靠长时间或不间断使用抗生素药物来防治病情,不仅促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还容易发生慢性或急性中毒,诱发瘫痪疾病的发生。

1.6 自身生理因素

肉鸭发生瘫痪症状往往是由自身生理因素造成的。因为肉鸭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能在短时间内将饲料转化为机体各组织器官、肌肉和骨骼等系统。但肌肉生长速度与心脏、肺脏等器官及骨骼的发育不同步,如果任由肉鸭快速生长,不仅容易引起猝死、腹水症等疾病,还可以诱发肉鸭发生瘫痪症状[2]。

2 预防措施

2.1 供给舒适的环境条件

随着饲养肉鸭数量的增加,需要建设正规的鸭舍来饲养肉鸭,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调节舍内温度、通风量,确保舍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充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肉鸭生长速度,还可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和环境条件不适宜带来的危害[3]。

2.2 保持饲养密度合理

肉鸭生长速度快,每周体重增加较多,需要根据肉鸭生长日龄,随时扩群或分栏饲养,保持饲养密度合理,肉鸭在生活环境中活动自如。同时随时增加料位和水位,这样不仅保证肉鸭获取足够的饲料和饮水,还可减缓环境条件对鸭群带来的不良影响。饲养管理手册中给出的饲养密度数据都是在比较理想的设施设备条件下得出的,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适时分群和扩群,保持饲养密度合理,避免肉鸭发生瘫痪问题。

2.3 减少疾病发生

为了防控鸭群发生疾病,必须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首先保持鸭舍卫生清洁,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对饲喂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饲料和饮水受到病原体的污染,减少鸭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同时要做好隔离工作,在厂区和鸭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外来人员和车辆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避免将病原体携带入场,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尤其是一个鸭群发生疾病后,必须隔离起来单独饲养,避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避免鸭群感染传染性疾病。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病原体繁殖和感染的机会,避免鸭群感染疾病引发的瘫痪。一旦发现鸭群感染瘫痪疾病后,需要认真查找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妥善治疗,帮助病鸭尽快恢复健康,减少本病给鸭群带来的危害[3]。

2.4 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

需要根据肉鸭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且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每天定时、定量地饲喂鸭群,保证饲喂量充足且不会造成饲料浪费。有条件的可以合理搭配青绿饲料,有利于提高维生素供给量。炎热的夏季,肉鸭食欲下降,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机体摄入营养不足而引起瘫痪。

2.5 合理使用药物

在饲养肉鸭过程中,要根据鸭群实际情况合理预防疾病,没有必要使用药物时,尽量减少用药数量和次数,在鸭群发生疾病后,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敏感药物来治疗,以提高用药效果,避免鸭群发生耐药性和药物中毒事件,进而减少肉鸭发生瘫痪的机会。

2.6 适当限饲

在肉鸭生长过程中,育雏早期需要同时供给饲料和饮水,促使肉鸭尽快找到食物,来满足体重增加需要,进而提高肉鸭体质和抗病能力,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生长阶段需要进行适当限饲,不能过度饲喂或填食,以免肌肉生长速度过快,而心肺功能或骨骼发育不健全,而引起死亡率增加或瘫痪症状。同时适当增加肉鸭活动面积,有利于减少瘫痪症状的发生[4]。

3 小结

总而言之,能引起肉鸭瘫痪的原因相对复杂,且瘫痪也是一种综合症状,在生产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适当增加活动量、调整饲喂模式、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防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等,才能减少肉鸭发生瘫痪症状的风险。另外,针对肉鸭自身生长速度较快的特点,需要在生长阶段合理限饲,不能过度饲喂,促使骨骼和心肺器官良好发育,有利于减缓腿部问题,从而提高肉鸭养殖效益[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