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德州市奶业快速崛起的思考

时间:2024-05-28

王德志

(山东省德州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253000)

德州市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积极招商,上海光明、东君乳业等奶业巨头入驻德州,伊利、蒙牛、旺旺等知名企业在德州周边建厂投产,德州市奶业从21世纪初全市存栏不足500头,发展至今,达到存栏10万头级,生鲜牛乳年产量达30万t级,牧场化程度达到90%,涌现出陵城光明、乐陵嘉立荷、齐河醇源等万头生态牧场,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鲜奶,深加工产品覆盖常低温酸奶、纯牛奶、奶酪等多类型。奶业已成为德州市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随着消费者对优质乳制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提高发展质量,促其快速崛起成为当前德州市奶业 “转方式、调结构”的当务之急。光明乳业高档酸奶生产线在德州公司竣工投产,东君乳业在德州扩产扩类,这为德州市奶业 “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现就德州市奶业主要特点、主要做法、下一步打算及给出一些思考,以期为全市奶业快速崛起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奶业发展主要特点

1.1 起步晩,发展速度快

由于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属于省内欠发达地区,2002年以前,奶牛在德州人的意识中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养奶牛、喝牛奶对广大群众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在积极引进光明乳业来德州建厂投产后,在市委市府的大力引导下,在农牧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德州市掀起了养奶牛的高潮,奶牛存栏量由全市不足500头,以每年1.2万头的速度快速增长,不到5年时间迅速增加到5.1万头,不到10年时间,发展到10余万数量级,最高达到13万头,奶业成为德州市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1.2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高

德州市奶牛业虽起步较晚,但开始就按照高起点的原则进行,一开始就以奶牛合作社、奶牛小区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模式发展,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90%以上,近十年由于鲜奶收购质量的整体提升,倒逼整个产业升级为标准化牧场,全市所有奶牛牧场都购进了专门的青贮机械设施,实现青贮饲料市场化运营,保证了青贮速度和质量;一些先进设施设备如TMR机、卧床、青贮机械得到了广泛应用等。这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运作,既便于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又便于鲜奶质量的控制和产业化服务。高起点的冷链体系建设是保证乳品质量的关键,德州市标准化养殖配套高起点的生鲜乳收购站和冷链运输车,传统手工挤奶没了市场。每个牧场均配齐了标准挤奶厅,配备进口自欧美、日本、以色列的先进挤奶设备及制冷罐,配备专门的低温运输车,鲜奶从挤出到加工厂全程安全低温运作,确保鲜奶质量,这为保证牛群健康、高产及保证鲜奶质量奠定了基础。

1.3 涌现过硬的典型

随着德州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像恒天然-雅培、天津嘉立荷、光明乳业、东君乳业等行业巨头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出现一批过硬典型。齐河县醇源牧场有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是由恒天然集团和雅培公司两个全球500强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总投资20.6亿元,分别在潘店镇、晏城街道和表白寺镇建设了4个生态牧场,全部引进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生产高品质原奶,销售给国内牛奶加工商作为各类奶产品的优质原料。其中醇源牧场潘店基地占地1278亩,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4.2万m2,设计年存栏奶牛8000头,其中泌乳牛4000头,年产鲜奶4000万L,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养殖模式,是集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于一体的世界领先牧场建设项目。

2 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在上海光明乳业落户德州,为德州奶牛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把奶牛基地建设作为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实施 “十万头奶牛工程”的远大目标,计划用8~10年使全市奶牛存栏总量达到10万头。为此,市政府立即成立了由分管工业副市长为组长的 “奶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畜牧主管部门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奶牛中心,负责全市奶牛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并从内蒙古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奶牛专家来德州市指导,专门制订了 《奶源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工作评定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县市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奶牛基地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自上而下的一整套高效率工作体系。

2.2 出台了配套政策

以市政府办公文件印发制定了一整套鼓励奶牛基地建设政策,包括扶持政策、服务政策、考核奖励政策,并对饲养场用地、小区建设、优化环境等综合性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奶牛发展实行定期考核,年底验收制度,形成你追我赶、大力发展奶牛业氛围。支持奶牛场和乳品企业通过参股、借资、垫资和托管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奶牛场 (小区)建设,构筑高标准、安全性好的奶源基地,调动了各方支持发展奶牛业的积极性。

2.3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德州是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市,农民群众养肉牛经验丰富,对奶牛这种奶用草食家畜,如果用养肉牛的粗放方法进行饲喂管理是一个大误区。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在市电视台 “金色乡村”栏目开辟奶牛科学养殖专栏,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奶牛买卖市场信息,也有奶牛科学养殖知识及典型介绍,聘请省市专家开展讲座,通过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掀起发展奶牛产业的氛围; (2)开展科技下基层活动。我们组织专家、教授组成科技下乡服务团,多次深入到乡村、集贸市场、奶牛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解决群众在奶牛养殖中的实际问题。全市每年发放科技资料5万余份,接待咨询和上门指导6000余人次;(3)开展技术大培训。我们把培训作为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制作了培训计划,按工种分为:技术员培训、饲养员培训、挤奶工培训、收奶员培训、配种员培训、兽医培训、厂长经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举办师资培训,为各县市培训师资力量,各县市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需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累计培训100多次,培训超过1.5万人次。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队伍。

3 今后发展对策和建议

虽然德州市奶业总体发展平稳健康,但与奶业发达地市相比,也存在整体存量偏小、生产性能较低、保障措施偏少、质控压力较大等问题,下一步将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促进产业迅速崛起。

3.1 扩容增量壮规模

依托现有农作物秸秆丰富、区域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等现有优势,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对接国内外乳业巨头,争取再建3~5个万头牧场。在全市广泛开展培育存栏千头左右的生态牧场活动,精心筛选基础好、有发展愿望的现有奶牛养殖场,帮助搞好自繁自育和外购优质奶牛等工作,膨胀奶牛养殖总规模,增加生鲜奶供应总量,实现增量增产。

3.2 技术指导促增效

认真开展放心牧场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和常见疫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养殖场户面对市场低潮期,积极调整优化牛群结构,淘汰低产牛、老龄牛,做好新型饲草饲料开发利用和标准化节本技术应用。切实完善奶牛良繁体系,做好DHI测定和人工授精等基础育种工作,重点应用一批良种繁育新技术,提高种业质量,稳定并提高繁育生产性能。

3.3 积极帮扶促发展

鼓励国有银行与大型乳企积极对接,针对与大型乳品企业有供需关系奶牛场 (户)的贷款需求,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出符合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 “奶牛养殖贷”授信方案,向优质奶牛养殖场发放贷款,切实解决奶农融资难等现实问题;鼓励大型乳企积极为合同奶牛场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加快“产加销”一体化进程。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性保险的接线人,认真落实奶牛政策性保险,确保惠农政策实施到位。

3.4 加强监管保安全

奶源质量安全十分关键,要切实抓好饲料、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好不合格原奶处理环节,搞好标准化奶站监督管理,继续完善健全奶牛养殖档案,切实保证全程质量可控,严防原奶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