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毛皮动物附红细胞体防治

时间:2024-05-28

王海永(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毛皮动物附红细胞体防治

王海永(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目前影响毛皮动物产业的几类疫病如水貂阿留申病、犬瘟热、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寄生虫病等严重影响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和人身健康,随着毛皮动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新传染病可能威胁毛皮动物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减少影响皮毛质量的因素应加大对疫病的研究,确保毛皮动物的健康,从而促进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毛皮动物附红细胞体病对毛皮动物健康和毛皮质量会造成影响和经济损失。

毛皮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附着在毛皮兽的红细胞表面和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呼吸困难、下痢为特征。貂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食肉目、犬科、貉属。

1 病原

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在一般涂片标本中观察,其形态为多形性,如球形、环行、盘形、哑铃形、球拍形及逗号形等,大小波动较大,介于0.1~2.6um。附红体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不能确定,直至1997年Neimark等采用DNA测序、PCR扩增和16SrRNA序列分析认为属于柔膜体科的支原体属。无细胞壁,无明显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28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分布不均的类核糖体。常单独或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石碳酸于37℃3h就可将其杀死。

2 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各种日龄兽都可感染,成年兽比幼龄兽多发。狐狸最易感,貉次之,水貂再次之。患病兽及隐性感染兽是重要的传播源。传播途径目前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通过采食血液可以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蚊子、蠓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不可忽视,因在给兽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有些养殖户往往不换针头连续注射,就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健康兽也可检测到少量附红体存在,但不会造成动物发病,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低的兽,过度拥挤、长途运输、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补捉或饲料更换及其它疾病感染时,兽群亦可能发生此病。

3 临床症状

临床以高热、贫血、黄疸、呼吸困难、血便、瘫痪为特征。

3.1 最急性型

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剧烈抽搐,全身僵直,口吐白沫迅速死亡。

3.2 急性型

先出现采食减少,体温升高(41~41.5℃以上),呼吸困难,后期可见后肢瘫痪,不食,严重时间歇性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注射抗生素无效,迅速死亡,病程一般为1~2d。

3.3 慢性型

食欲逐渐减退,被毛粗乱,消瘦,腹泻,持续数日后衰竭而死。

4 病理变化

病死兽被毛粗乱,眼结膜、齿龈、口腔等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血液稀薄,血凝不良;肺气肿、苍白或稍黄色;腹腔积液,肝、脾、肾肿胀,呈淡黄色或黄色,表面有出血点;胃肠浆膜淡黄色,黏膜出血。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观察到70%以上的红细胞才能确定为原发性感染,否则仅能诊断为合并感染。镜检观察到红细胞失去固有形态,其表面附着数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许多红细胞形状不整而呈轮状、星状及不规则的多边形等,游离在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呈不断变化的星状闪光小体,在血浆中不断地翻滚和摇摆。动物出现的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同其他疫病症状区别,做好鉴别诊断,防治混淆误诊。用显微镜镜检确诊,不需要用其他微生物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方法。

6 治疗

群体可用强力霉素、土霉素配合磺胺类药物拌料饲喂;个体可用四环素、土霉素10mg/kg体重和金霉素15mg/kg体重口服或肌肉注射,连用5~7d,也可用三氮咪、贝尼尔、咪唑苯脲等抗原虫药深部肌肉注射。同时用黄芪多糖、VC、VB6、VB12、硫酸亚铁等进行辅助治疗。

7 预防

夏秋季兽舍周围要除草、排积水、防蚊、蠓等吸血昆虫滋生;定期驱除疥螨、蜱、虱子等体外寄生虫,防止通过体外寄生虫传染;免疫治疗注射时做好器具消毒,针头更换等工作,防止针头传播;严禁喂猪、牛、羊、兔、家禽等副产品及其下脚料,或血液制品,不同种毛皮兽尸体也不能生喂;减少应激,有天气变化、饲料更换、运输、调群等应激因素时候添加抗应激药物;勤观察毛皮兽毛色、可视黏膜发现异常立即添加药物预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