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28

付春亮 (山东省临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62600)

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付春亮 (山东省临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62600)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最主要的贮存宿主。该菌根据细菌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则能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和人。

1 鸡白痢

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雏鸡以急性败血症和排白色浆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鸡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本病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其次是火鸡,其他禽类偶尔有发生。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一般以2~3周龄以内的雏鸡多发,呈流行性发生。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主要经蛋垂直传播。

1.2 临床症状

1.2.1 雏鸡

蛋内感染者大多在孵化过程中死亡,有的可孵出病弱雏,但多在出壳后7天内死亡。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在5~7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10日龄发病逐渐增多,通常在2~3周龄时达死亡高峰。病雏怕冷寒颤,常成堆拥挤在一起,翅下垂,精神不振,不食,闭眼嗜睡。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白色、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常被粪便所污染,干后结成石灰样硬块。肺有较重病变时,表现呼吸困难。

1.2.2 中雏

最明显的是腹泻,排出颜色不一的粪便,病程比雏鸡白痢长一些,本病在鸡群中可持续20~30天,不断地有鸡只零星死亡。

1.2.3 成年鸡

成年鸡感染后一般呈慢性经过,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症状。

1.3 病理变化

1.3.1 雏鸡

急性无明显的肉眼变化,有时肝肿大、充血,并有条纹出血。病程长的死亡雏鸡可见心肌、肺脏、肝脏、肌胃等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肿大有出血并有坏死灶,胆囊充盈,有时心包积液,脾脏肿大;盲肠形成盲肠芯,卵黄吸收不良。

1.3.2 中雏

肝脏明显肿大,略呈土黄色,质脆易破,表面有坏死点或出血点。有的肝被膜破裂,破裂处有血凝块,腹腔内有血凝块或血水。

1.3.3 成年鸡

慢性经过的成年鸡最常见的病变为卵泡变性、变色和变质。

1.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通过血清学诊断和细菌的分离鉴定。

1.5 防控措施

定期严格检疫,净化种鸡场。鸡白痢主要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的,因此,淘汰种鸡群中的带菌鸡是控制本病的最重要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卫生和消毒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做好种蛋、孵化器、孵化室、出雏器的消毒工作。

本病易发年龄及一周龄内的雏鸡使用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应用头孢类、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等药物效果比较理想。

2 禽伤寒

禽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鸭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青成年鸡黄绿色下痢,肝脏肿大,呈青铜色。该病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杀死本菌。

2.1 流行特点

鸡和火鸡对本病易感,主要发生于青年鸡和成年鸡。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的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也可经眼结膜和经蛋垂直传播。本病与鸡白痢不同,除引起雏鸡死亡外,还可引起幼龄鸡、青年鸡甚至成年鸡死亡。

2.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4~5天,病程5天左右。雏鸡和雏火鸡发病时临床症状相似,如果经卵垂直传播,常造成死胚或弱雏。在育雏期感染的,病雏表现精神沉郁,怕冷聚堆,排白色稀粪。青年或成年鸡和火鸡发病后,急性表现突然停食,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体温升高,病鸡排黄绿色稀粪。亚急性或慢性经过者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长期腹泻、食欲不振、消瘦。

2.3 病理变化

肺脏和心肌中常见到灰白色结节病灶。成年鸡最急性病例无眼观变化,急性病例最特征的变化是肝、脾、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和慢性是肝肿大呈青铜色。

2.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通过血清学诊断和细菌的分离鉴定。

2.5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侵入;定期检疫,净化种鸡场,从根本上切断本病的传播途径;使用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3 禽副伤寒

3.1 流行特点

禽副伤寒最常见于鸡、火鸡、鹅、鸽子等,常在2周内感染发病,而以6~10日龄雏禽死亡最多,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也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带菌禽及其他带菌动物。

3.2 临床症状

3.2.1 鸡和火鸡

胚胎感染者在孵化器内就出现死亡,有很多一部分啄开或未啄开的蛋中含有死胚。有的出壳后最初几天发生死亡。如果是出壳后感染的雏鸡或雏火鸡,则表现嗜睡、呆立、羽毛松乱、怕冷扎堆,食欲减少、水样下痢,少数病鸡还会出现结膜炎的症状,病程约1~4天。

3.2.2 鸭

雏鸭发病后多呈急性经过,表现闭眼呆立,翅下垂,怕冷扎堆,饮水增加,不食,水样下痢,喙部变成蓝紫色,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成年鸭往往呈慢性经过,症状表现不明显。

3.3 病理变化

3.3.1 鸡和火鸡

最急性死亡一般没有明显病变,有时可见肝脏肿大、胆囊扩张。病程稍长的可见卵黄呈凝固状,不吸收;肝和脾充血,有条纹状出血斑或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肾充血;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的出血性炎症特别突出;盲肠内可见有干酪样栓子堵塞。成年鸡和火鸡的急性病例一般可见到肝、脾、肾肿胀,出血性肠炎,心包炎,慢性病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3.3.2 鸭

病雏鸭肝脏呈青绿色,有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变硬,有黄绿色的坏死灶;肾充血;心包积液。成年鸭往往无明显可见的眼观变化。

3.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通过血清学诊断和细菌的分离鉴定。

3.5 防控措施

3.5.1 综合防治措施

因为本病血清型多,很难用疫苗来预防本病,有很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等,所以其防治要比鸡白痢和禽伤寒困难得多。平时应严格做好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检疫和隔离工作。

3.5.2 治疗措施

药物可以降低急性禽副伤寒引起的死亡,并有助于控制本病,但并不能完全消灭本病。氟喹诺酮类药物、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本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

付春亮 (1968.8-),男,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