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对策探析

时间:2024-05-28

罗政宏

(青海省湟中县种猪种鸡场 811601)

猪蓝耳病是一种具有高致病性的疾病,对猪繁殖和呼吸系统均有一定影响,是一种繁殖与呼吸系统的综合病征表现,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非常高传染性的疾病,发病现象多为在一些病猪的耳后及躯体末端皮肤上出现发绀现象,因此俗称蓝耳病。这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症表现为发病比较快,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该种疾病对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具有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的研究问题刻不容缓,对于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 流行病学特征

首先要想进行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就要对其病症有所了解,这种疾病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没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征,但在高温潮湿季节多发,和普通流行性传染病症的传播特点无很大区别,主要表现为流行速度快,具有多种传染方式,发病比较广,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容易感染这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在20~50kg的猪感染概率比较大,尤其是像母猪在妊娠期间及仔猪断奶后发病率比较高,这种情况下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60%~80%。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猪群中可以长期存在,并且还能不断外排,发病猪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染,像唾液、饮水、喂食等,粪便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进行传播或者是通过车辆及人类衣物进行传播。病发后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及采食量下降,甚至停止采食,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发红等现象。仔猪病发会表现为体温上升到42℃左右,全身通红并且有气喘、咳嗽、四肢无力等情况发生。因此,由于一般猪的饲养密度比较大,如果没有进行合理饲养及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很容易促进病毒传播。这种高致病性蓝耳病一般主要发生在平原或者是丘陵等条件相对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并且其发病率、死亡率均比较高[1],像一些大型猪场具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及山区距离比较偏远,该病发病几率反而比较少。

2 防治措施

目前针对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并没有很好的药物控制,一旦有发病病例会出现发病快、死亡率高的情况,造成严重的损失[2]。所以现在对于这种疾病首先应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其中主要包括对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要更加系统完善,保证猪群健康成长,提高猪抗病能力。

蓝耳病疫苗接种对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疫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为关键的手段,通过对疫苗的强化可以基本控制该疾病。因此,在进行蓝耳病疫苗注射时,应严格遵守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疫苗管理规定。目前我国针对蓝耳病病毒已经研发了能抑制病毒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这两种疫苗各有优缺点,进行疫苗注射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判断猪群适合哪种疫苗注射,注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关消毒措施,疫苗应冷冻保存,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同时其他相关疾病的疫苗也应做到及时注射,保证猪群身体健康,其免疫能力提高。同时尤其需要注意在进行蓝耳病疫苗的注射时,注射对象只能是健康猪,对已发病的猪群不能进行疫苗注射。

日常管理中应实行全进全出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当一批猪群饲养结束后要对猪圈进行彻底打扫,并且进行严格消毒措施,猪圈在空置两周后方可引进新猪,饲养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自繁自养,如果有引种必要则需实现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隔离观察,确保没有问题再进行引种。同时对猪群饲养密度也有要求,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猪群生活环境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改善其空气质量,在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保证猪圈的干燥整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