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张振国(山西省阳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038100)
浅析奶牛蹄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张振国(山西省阳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038100)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轻则引起跛行,重则导致奶牛瘫痪,若不予以重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则会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奶牛蹄病的病因进行详细概述,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和防治奶牛蹄病提供参考。
奶牛;腐蹄病;病因分析;防治对策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一种疾病的统称,奶牛蹄病主要包括腐蹄病、蹄叶炎、蹄缘创伤、蹄糜烂等,该病多呈散发性,慢性经过,因此,常容易被忽视,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在每年夏、秋季节因地面潮湿引起发病,不同年龄阶段的奶牛均可发生,尤其是分娩后的奶牛最易发生。该病可导致蹄部腐烂、蹄底溃疡,最终引起奶牛跛行、起卧困难,影响奶牛采食、泌乳量、繁殖效率及饲料报酬等,危害性非常严重,与奶牛乳房炎、繁殖系统疾病是奶牛被迫淘汰的三大最常见疾病。邓发清通过调查得知,我国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发病率在15~30%,中小养殖小区发病率在25~45%,农村散养户发病率高达50%以上,淘汰率高达15~30%,若不及时进行蹄部修复或治疗,最终因行走困难而被迫淘汰。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机械化挤奶技术广泛应用,奶牛蹄病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奶牛蹄病应引起养殖企业及养殖户高度重视。
在饲养管理中,由于蹄病不会导致奶牛死亡,因此,奶牛蹄病得不到重视,蹄部的护理也不及时,蹄部发病后也得不到重视,任由伤口自愈,结果,长时间站在粪尿等污水中引起感染化脓,另外,奶牛干乳期体形过肥、饲料密度过大、运动场面积过小等导致运动不足,都可诱发蹄病。
刘雁报道指出,给奶牛饲喂过量的精饲料或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时,瘤胃内可产生大量的组织胺和内毒素,造成奶牛蹄部真皮层外周血管系统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蹄腐烂,另外还指出,日粮结构不合理,干草饲喂过少,导致粗纤维摄入不足,也可诱发蹄病。日粮中钙、磷、锌等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时,就会动用骨骼、血液和其他组织中的钙、磷,导致骨骼疏松软化和蹄部变形,最终诱发蹄病。杨克礼等研究称,当日粮中锰缺乏时,可导致关节变形,进而引起蹄部变形;当缺铜时,可引起蹄裂和蹄底溃疡;当缺锌时,可引起蹄炎和趾间增生等。薛荣发等研究发现,当奶牛体内VA、VD缺乏或不平衡时,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和骨质疏松,进而诱发蹄病。
目前,奶牛栏舍的建设基本都采用的是水泥硬化地面,奶牛长时间站立或卧在坚硬的地面上,若地面光滑、牛床小、舒适度差等均容易造成蹄部机械性摩擦,引起发炎最终导致发生蹄病。
王朴生报道指出,在夏、秋高温高湿季节,奶牛体质有所下降,加之体形较大,蹄部承受着全身体重,容易压迫蹄部而导致受伤,另外,在夏、秋季节,雨水比较多,气候炎热潮湿,加之,奶牛排泄量大,又要给奶牛冲刷身体降温和清洗地面,长时间站立在粪尿或卧在泥水滩里,潮湿环境容易孳生病原菌,从而导致蹄部皮肤疏松、角质变软而诱发蹄病。
辛建军报道指出,奶牛蹄病多是由节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节瘤拟杆菌能产生蛋白酶,消化角质,从而使奶牛蹄部表面及基层受到侵害,同时在坏死厌气丝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协同下,可更加促使奶牛蹄部腐烂。另外,还指出,结节状拟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坏死杆菌、球菌、粪弯杆菌及其他一些条件性致病菌也可引起奶牛蹄病。
严斯刚报道指出,遗传性状与奶牛品种有关,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奶牛蹄病的易感程度,荷兰黑白花奶牛发生蹄病最多,其次是红白花奶牛,美国、加拿大黑白花奶牛蹄病发生率最低。
刘雁报道称,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蹄病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2~4胎的奶牛由于此阶段产奶量最大,代谢旺盛,抵抗力相对较低,因此,蹄病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
奶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胎衣不下等疾病可直接引起奶牛体质下降,最终继发蹄病。
患牛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频繁提举病肢,用患蹄刨地或踢腹部,行走有轻微跛行,或是行走时有疼痛感,喜卧地,随着病情发展,蹄部趾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肿胀,叩诊时有明显疼痛感,个别患牛趾间皮肤坏死,底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有少量脓液流出,并伴随特殊的腐臭味,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引发全身感染,体温升高到40~42℃,泌乳量下降,食欲减退,消瘦,生产能力丧失,蹄角质分离,甚至造成整个蹄匣脱落,无法行走而卧地不走,最终只能淘汰。
根据患牛肢体是否有负重姿势、行走疼痛、喜卧地、蹄部肿胀、严重患牛蹄趾间破裂流出腐臭味液体等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若需确定是哪种病原菌引起,可进行涂片镜检。
4.1.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内外的粪便、石头及金属等异物,及时排出栏舍及运动场的污水,并对运动场平进平整,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定期用4%的火碱溶液、煤酚皂溶液对栏舍及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原菌对牛体的侵害,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以保持栏舍干燥卫生和通风。
4.1.2 及时调整日粮结构
尽量给奶牛提供优质的全价日粮,而且要保证日粮结构科学合理,注意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搭配比例,按奶牛不同生理阶段供应饲料,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日粮营养中能量与蛋白比例要适宜,钙磷比例在1.4~1.8:1.0为宜,泌乳早期的奶牛,粗饲料:精饲料以50:50为宜,同时,在精饲料中再添加0.5~1.5%的小苏打。在干乳期,要减少奶牛的饲喂量,甚至可以不用饲喂精饲料,只需饲喂些粗饲料即可,奶牛产后,要多饲喂精料,适当添加些粗饲料,患病奶牛尽量不要饲喂精饲料,以干草为主。
4.1.3 科学设计奶牛场
奶牛场尽量要选择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的地方,运动场要有遮阳设施,饲养密度控制在12~15头/100m2,运动场尽量使用三合土地并且彻底压实,呈现中间高四边形状,以有利于污水排出,牛床要改用木板铺设,长度以牛体长度设计,以防将奶牛肢蹄擦伤,食槽最好具有一定高度。
4.1.4 修理蹄部
奶牛养殖要培养专业的修蹄技术员,每年要对奶群的蹄部进行检查两次以上,发现蹄部变形,立即进行修整,以每年至少进行2~3次蹄部修剪,并及时矫正过度生长的角质及变形的蹄趾,在夏秋季节修剪后要用5%甲醛或4%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和浸泡,隔天1次,连用2~3次,直到痊愈。
4.1.5 严格选育
由于奶牛蹄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奶牛场要加强选育工作,尽量选用美国、加拿大黑白花奶牛,及时淘汰患蹄病较严重、产奶量低的奶牛,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来繁殖下一代,以增加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4.1.6 加强疾病预防
加强奶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瘤胃酸中毒、酮病、胎衣不下等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是预防奶牛蹄病一个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这些易引起奶牛蹄病的疾病,要监控工作,发现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2.1 蹄部创伤
对蹄部创伤的奶牛,应及时对创伤进行清洗,去除异物,可用0.1%的甲醛溶液彻底清洗整个蹄部,并用碘酊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好后,将奶牛隔离饲养,2d换药1次,连用3次。
4.2.2 腐蹄
对腐蹄病,先用清水清洗,用20%硫酸铜溶液消毒,将腐烂组织清理干净,深处用双氧水清洗,清洗完后再用碘酊消毒,然后均匀撒上高锰酸钾粉,包扎后隔离饲养,2d换1次药;对于全身症状较严重的奶牛,可使用抗生素肌肉注射,青霉素500万IU,2次/d,连用7d,或用10%磺胺噻唑钠250ml静脉注射,1次/d,连用7d。若蹄间有增生物,剔除增生组织后,用硫酸铜粉或高锰酸钾粉撒在增生物上进行腐蚀处理,2d1次,直到痊愈。
4.2.3 蹄叶炎
由于奶牛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引起的蹄叶炎,主要以保护蹄底角质,修整蹄形为主,青霉素500万IU,1次/d,连用7d。
4.2.4 中药治疗方法
组方:龙骨6g、轻粉20g、冰片30g、碘仿40g、青黛60g,混合研碎,清洗掉坏死组织,消毒后,直接将粉剂撒在创内,包扎后隔离饲养,2d1次,连用3次。
4.2.5 其他治疗方法
对腐烂的组织进行清理后,直到鲜血流出为准,然后用大剂量碘片——松节油烧焦创面,再用加热变稀的柏油把创面封满,沙布包扎固定,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使伤口尽快痊愈。
张振国(1970-),男,山西省阳高县人,兽医硕士,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推广及管理方面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