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猪瘟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4-05-28

刘恒有

(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畜牧兽医站 136300)

浅谈猪瘟的防治方法

刘恒有

(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畜牧兽医站 136300)

猪瘟作为一种迅速传播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严肃对待猪瘟问题,掌握猪瘟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及时采取猪瘟防治措施,进而把养猪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就显得尤为重要。

猪瘟;传染性疾病;发生原因;防治

1 猪瘟流行情况、临床特征

1.1 流行情况

猪瘟作为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能在猪群中迅速传播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已经被我国农业部列为动物的第一类传染性疾病。近几年来,猪瘟主要分为繁殖障碍型猪瘟和非典型性猪瘟两类。非典型性猪瘟的潜伏期和病程相对较长,其流行方式多呈散发性,流行速度较为缓慢。繁殖障碍型猪瘟大多源于生产母猪体内,母猪本身呈隐性感染,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猪瘟病毒可由胎盘屏障传染给发育到不同时期的胚胎,从而使其发病。

1.2 临床特征

1.2.1 非典型性猪瘟

患猪体温在41℃左右,大多患猪腹下呈现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少数患猪皮肤出现出血点,甚至会有神经症状或腹泻。

1.2.2 繁殖障碍型猪瘟

主要在母猪体内传染,繁殖出木乃伊胎、死胎、弱仔。仔猪出生后,部分表现为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部分则呈现呕吐、运动失调,皮肤有出血斑、皮下水肿等症状。仔猪死亡率很高,一般在产出后2~3d内死亡。

2 引发猪瘟的原因

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种猪引进不规范性,养猪场环境较差,免疫失败等。免疫失败主要由5种原因引起的:①由于疫苗受到保存、运输条件的制约,其质量难以保证;②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③猪瘟疫苗的使用剂量不正确,接种疫苗的操作不规范;④在免疫时有传染性疾病产生,使机体免疫器官受损,免疫力下降,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⑤抗生素药物致使免疫效果差甚至失败。

3 防治措施

3.1 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猪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了其在免疫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这就要求我们为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猪的整体健康水平。

(1)保证喂粮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2)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引种,以防止病毒的传入,并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

(3)保证一定的饲养密度、光照、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

3.2 疫苗的正确使用

3.2.1 疫苗的选择、保存及运输

对于具有多种血清型或亚型的病原微生物,需选择血清型合适的疫苗;要选择质量可靠、稳定、效果明显,符合GMP标准的疫苗。疫苗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十分严格,必须按照出场规定储藏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从而避免疫苗质量下降,免疫保护效果不明显。在注射之前,疫苗最好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在指定的温度下进行保存。

3.2.2 疫苗的使用剂量及操作

使用正确计量的疫苗,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是防疫接种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3.2.3 正确选择稀释液

稀释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疫苗的效果,需要我们根据疫苗生产单位所推荐的方法来合理的选择稀释液。

3.2.4 疫苗有效性的检测

检查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期、质检证明、包装完整性、运输及保存状况,初步掌握疫苗的质量。另外需要检测活疫苗的真空度。对于灭活疫苗,重点检查是否破乳分层、变色、破损。不过,疫苗的有效性最终还是通过动物接种来验证。

3.3 控制饲料质量

霉变饲料变质变性,含有各种霉菌毒素,严重破坏机体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3.4 控制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环状病毒感染、喘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都能破坏猪体免疫器官,致使免疫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及控制。

3.5 淘汰亚临床感染猪

(1)加强免疫监测,随时掌握猪群的免疫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并淘汰免疫耐受猪,从而降低猪瘟发生的可能性。

(2)保证免疫程序的合理性。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综合猪群的年龄、种类、饲养管理情况、母源抗体的干扰、疫苗的性质、类型、免疫途径等多方面因素及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养猪场的免疫程序。

刘恒有(1968-),男,满族,吉林省东丰县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