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6种杀虫剂对棉蚜的田间药效评价

时间:2024-05-28

张路生 ,王小梦 ,田雪慧 ,巴秀成 ,常慧红 ,金宗亭 ,周江明*

(1.山东省滨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省滨州市农科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属同翅目蚜科蚜属昆虫,是一种寄主十分广泛的世界性棉花害虫[1],全世界寄主植物有700多种。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为害棉花,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蚜还可通过口器传播病毒进而影响棉株的正常生长发育[2]。棉蚜具有生殖方式多样、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3],因此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威胁棉花生产。棉花受害后,常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缩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等症状[4]。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仍是防控棉蚜的主要措施[5],但据报道,棉蚜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多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6-8],棉蚜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为进一步开展棉蚜化学防治,替代防效较差、产生抗药性的药剂,本研究选用了6种杀虫剂开展了田间棉蚜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棉蚜的防治提供依据,促进棉花优质高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于2022年5月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杀虎刘村(N 37°28′31″ E 118°4′16″)棉田进行,试验地块肥力中等,偏盐碱,种植棉花品种为鲁棉338,等行距种植(76 cm),4月22日播种。

1.2 供试药剂 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24%阿维·氟啶悬浮剂;50%吡蚜酮可(水)分散粒剂;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

1.3 试验设计 参照国标《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5部分:杀虫剂防治棉花蚜虫》(GB/T 17980.75-2004)。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 75 g a.i./hm2;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7.5 g a.i./hm2;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12 g a.i./hm2;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 30 g a.i./hm2;24%阿维·氟啶悬浮剂 72 g a.i./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 a.i./hm2;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 30 g a.i./hm2;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每个小区30 m2,每2个小区之间留有2 m隔离带。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时间为2022年5月30日,以360 L/hm2药液量,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棉花叶片正面及背面进行一次性均匀喷雾,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区。施药当日天气晴,气温18~29℃,西南风3级,施药当晚滨城区有1次降水,试验区未降水。

1.5 调查及数据处理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固定4株棉花调查所有叶片上的活虫数,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3、7、14 d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 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1),7种药剂处理对棉蚜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药剂对棉蚜的持效性和速效性明显不同。

表1 6种杀虫剂对棉蚜的田间防效

药后1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处理速效性好,防效为88.60%~95.95%,其中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7.5 g a.i./hm2防效最高,为95.95%,显著优于24%阿维·氟啶悬浮剂(防效75.59%)、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效68.19%)和20%环丙氟虫胺(防效56.39%)。

药后3、7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和24%阿维·氟啶悬浮剂的防效均保持在>94%,其中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12 g a.i./hm2防效最高,药后7 d防效达99.79%,而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均降低,虫量明显上升。

药后14 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24%阿维·氟啶悬浮剂的防效仍保持在>95%,其中防效最高的是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12 g a.i./hm2,可达99.90%,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而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处理防效仍呈下降趋势,田间棉蚜数量迅速增加。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防治棉蚜仍以新烟碱类和菊酯类药剂为主,但随着这类杀虫剂的过量频繁使用,棉蚜对这类药剂的抗性也日趋严重[9-11]。近年监测滨州市棉蚜种群对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 540.6倍、1 263.5倍、>4 545倍和>10 000倍;对氟吡呋喃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38.1倍,该抗性倍数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由室内生物测定法得出的结果,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新型药剂如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酰胺可有效解决棉蚜防治困难的问题。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是巴斯夫欧洲公司开发的丙烯酸类化合物,具有环境友好、持效期长等特点[12],对多种刺吸性害虫有良好防效,其通过干扰昆虫弦音器功能,使昆虫快速停止取食,最终导致昆虫饥饿而亡,且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可防治叶片背面的害虫[13-14]。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现的吡啶酰胺(或烟酰胺)类杀虫剂,它可以有效防治广泛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虫,对蚜虫尤其高效,其作用机理新颖,与目前市售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蜜蜂低毒[15-16]。

本试验选用了6种杀虫剂对棉花苗期棉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防治棉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4 d防效均保持在>99%。20%吡虫啉可分散液剂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仅7 d左右。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7.5 g a.i./hm2或12 g a.i./hm2两个浓度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推荐有效用量为7.5 g a.i./hm2。

在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下,对棉蚜防控应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辅以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化学杀虫剂应严格按照田间用药规范进行,遵守残留限量标准,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吡虫啉等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每个生育期施用1~2次。此外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改善生态条件,培育壮苗提高抗逆能力,保护利用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