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杀螨剂-乙唑螨腈对草莓二斑叶螨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时间:2024-05-28

陈金翠,王泽华,曹利军,魏书军,宫亚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俗称二点叶螨、棉叶螨、白蜘蛛等,属于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危害草莓的重要害螨[1]。该螨具有体型小,繁殖力强,世代重叠等特点,主要以成、若螨群集在草莓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随着危害的加重,叶片变成灰白色至暗褐色,螨量大时,吐丝结网,从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植株生长缓慢,最终导致叶片干枯,直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及品质[2,3]。由于草莓匍匐茎繁殖方式和保护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为二斑叶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条件,导致二斑叶螨成为草莓生产中重要的害螨。

目前生产上防治二斑叶螨仍以化学药剂为主[4~6],由于二斑叶螨繁殖速度快,用药频繁,使得二斑叶螨抗性水平迅速增长,导致多种杀螨剂的田间防效越来越差[7~10]。因此,为了确定杀螨剂的实际效果,本文选用新型杀螨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和目前生产中常用的5种杀螨剂,参照《杀螨剂防治豆类、蔬菜叶螨药效试验准则》对草莓二斑叶螨防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试验,以期为防控草莓二斑叶螨提供高效、安全的杀螨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为草莓棚自然发生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试验地点在北京市大兴区竣铭诚农业科技园日光温室草莓棚中进行,棚室长×宽×高为86m×10m×4.3m,草莓品种为章姬,采用无土立体栽培模式,共种植12 000棵,利用基质(鸡粪、珍珠岩、草炭土、蛭石)栽培,灌溉均采取滴灌,草莓苗为2017年8月26日定植,试验在2017年12月27日进行,施药时草莓陆续开花、结果。

选用6种不同类型的杀螨剂进行试验,分别为30%乙唑螨腈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73%炔螨特乳油、20%丁氟螨酯悬浮剂和100g/L联苯菊酯乳油。

1.2 试验方法

1.2.1 草莓二斑叶螨田间防效试验 试验共设7种处理,每种药剂按照田间推荐使用剂量进行稀释,即30%乙唑螨腈悬浮剂60mg/L、43%联苯肼酯悬浮剂143mg/L、1.8%阿维菌素乳油18mg/L、73%炔螨特乳油365mg/L、20%丁氟螨酯悬浮剂133mg/L、100g/L联苯菊酯乳油100mg/L和清水对照,试验设4次重复,共计28个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256棵草莓苗。每小区随机标记10片复叶,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标记并记录叶片上成若螨数量,调查完成后用西班牙生产的没得比16L电动背负式喷雾器,整株均匀喷雾,喷药液量为75L/667m2,药后1、3、7、14d调查并记录活螨数。

1.2.2 草莓安全性试验 在施药后1、3、7、14d调查并记录活螨数的同时观察各小区草莓生长状况,目测是否有显性药害发生。

1.3 数据分析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用Duncan的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叶螨减退率=(药前活螨数-药后活螨数)/药前活螨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叶螨减退率-空白对照区叶螨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叶螨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药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田间防效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14d的试验期间,30%乙唑螨腈悬浮剂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最好,药后1d的防效为91.80%,14d防效为95.56%与其他药剂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20%丁氟螨酯悬浮剂、100g/L联苯菊酯乳油2种药剂表现的速效性较好,药后1d防效分别为88.95%、83.83%,与上述药剂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的持效性较差,药后3~14d叶螨明显增多,防效持续下降,14d防效分别为62.47%和27.79%;43%联苯肼酯悬浮剂在药后3d防效最高达87.87%,随着时间延长防效逐渐下降,药后14d防效为37.69%;1.8%阿维菌素乳油与73%炔螨特乳油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药后1d防效分别为72.62%和80.89%,7d防效分别为44.77%和47.70%,药后14d分别为36.10%和46.85%。

2.2 6种药剂对草莓苗安全性评价 通过施药后1、3、7、14d调查发现,喷施30%乙唑螨腈悬浮剂60mg/L、43%联苯肼酯悬浮剂143mg/L、1.8%阿维菌素乳油18mg/L、20%丁氟螨酯悬浮剂133mg/L及100g/L联苯菊酯乳油100mg/L,5种药剂对草莓植株生长正常,未发现有明显的药害现象;73%炔螨特乳油365mg/L在施药后3d发现草莓叶片背面出现褐色斑点,尤其幼嫩叶片较为严重,但对果实外观无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30%乙唑螨腈悬浮剂在整个田间试验期间均保持很高的防效,与宫亚军等[11]研究结果一致。而目前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联苯肼酯药后1d的防效仅为66.06%,最高防效仅为87.87%。试验所在区域2013年开始使用该药剂时,对二斑叶螨的防效达99%以上,而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防控效果已经明显下降,同样的现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如山西运城和山东泰安地区二斑叶螨对该药剂抗性倍数分别达到16.1和9.2倍[12],荷兰[13]、韩国[14]均发现二斑叶螨已对联苯肼酯产生了极高的抗性。分析抗性产生如此之快的原因可能与联苯肼酯作用机理有关,据报道该药作用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细胞色素b复合物III的Qo位点,线粒体CytB基因上第126、136、141和262位氨基酸突变可以导致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药性,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属于母系遗传,此种抗性遗传方式加快了抗性进化速度[13,15]。

2014年唐小凤等研究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LC50值超过170mg/L,抗性倍数均在1 000倍以上,远超过田间推荐剂量,为极高抗性水平[16]。我国多地普遍出现了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防效明显降低的现状[17,18],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丁氟螨酯为日本大冢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酰基乙腈类杀螨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和茶等作物上的害螨防治,尤其是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螨防治效果更为显著[19]。岳长安等对梨树二斑叶螨进行田间防效研究,发现丁氟螨酯药后2、15d防效分别为97.45%,98.93%[20],而本试验中3d防效为82.62%、14d防效仅为69.10%。

表1 6种杀螨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田间防治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具有很好的防效,据报道该药剂作用机理为叔丁酯水解后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表现出优异的抑制作用[21],其作用位点单一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今后的生产中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单一、频繁使用同一类药剂,在采收期对于二斑叶螨防治应优先考虑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22,23],同时也可利用联苯肼酯对智利小植绥螨安全这一优势,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使用,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达到长效安全、降低成本的目的[12]。另外,还应从源头抓起,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净苗,把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延长该药剂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