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刘 学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蕾切尔·卡逊女士著作《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总的感受是,《寂静的春天》内容丰富、具有穿透时代的力量。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心农药安全管理,对我们立足岗位做好下一步工作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具体而言,谈三点体会。
《寂静的春天》一书,虽然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影响深远,一直持续至今。全书描写细腻动人,有关洞见具有历史穿透性,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但客观上讲书中的一些论断也有其客观局限性,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1.1 深刻理解该书的时代意义 该书是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以及环境中的鸟类、蚯蚓等生物,多个角度论述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潜在风险,较早从整体上、从多维度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这种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和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体现了时至今日再次阅读此书仍然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一重要论断,鲜明地揭示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客观上需要整体把握、协同处置。具体在农药领域上,就是如同该书中提到的,要从水、土、光、气以及微生物、有益生物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系统研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判断农药使用后的风险状态后,给出一个科学论断,从而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就单一要素、单一目标给出不合理的决策。
1.2 深刻理解该书的历史背景 《寂静的春天》成书时间正值二战之后,当时世界主要处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思维认知中,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环境等盲目乐观的态度仍占据舆论思维主流。此时化学农药也才问世不久,人类刚刚体会到通过化学农药战胜千百年来自然界病虫害威胁粮食生产的曙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该书敢于直面挑战,深刻揭示当时农药使用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继而引发人类的灾难。这体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坚持斗争的精神。该书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反思,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进而推动了美国政府对农药使用问题再反思、再认识,并客观上导致了美国农药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此为起点,美国乃至世界农药管理的认识从效果导向,转为效果导向和安全导向并重,到现在各国和国际组织普遍将农药安全管理作为更重要的政策目标。《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农药管理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3 深刻理解该书的历史局限性 在肯定该书历史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书中观点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和思维局限性。一方面,书中用生动笔墨描述出的农药滥用后的灾难预言,尽管用到了一些数据,但该书本身带有浪漫化的文学色彩,对农药的很多负面描述有些是通过推理及推演分析出来的。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农药品种更新迭代,特别是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大范围得到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农药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化学农药已经使用60多年,经过环境的改善与治理,我们依然听得到鸟叫。另一方面,书中过于强调农药的负面作用,缺乏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视角,忽视了农药在农业生产、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这制约了全书在思维纵深上的更进一步。比如,书中用大量篇幅描述农药滴滴涕(DDT)的持久性影响,间接推动了该农药品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范围内的禁用。然而,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开反思这一禁止措施,承认了在DDT对人类防治疟疾的巨大作用上的认识不足。
我国农药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基本上与《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时间相仿。可以说,该书是我国一代一代的农药人耳熟能详的必读作品,并一直启发和指引着中国农药前进发展的方向。中国农药自发轫以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发展,也经历从零起步,逐步建立健全农药产业体系,壮大成长为世界农药重要的一支力量。
2.1 国内农药品种已基本完成更新迭代 客观上讲,早期农药品种,如书中所提及的,确实存在高毒、长残留等危害性较强的问题。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讲,该书指名道姓的十多个农药品种,比如DDT、对硫磷、七氯等,我国已经全部禁用。目前,国内高毒农药登记占比已不足1%,新增农药登记低毒、微毒产品超过八成以上,仅剩的10种高毒农药品种也列入全面淘汰的计划中。绿色高效环保农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和卫生病虫害防治中,实现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如果我们能穿越遇到作者本人的话,我们可以非常自信的告慰她老人家,您所担心的农药产品,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绝迹。
2.2 我国农药管理法规制度初步健全 1982年,我国首次建立农药登记制度。1997年,《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农药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2017年,国务院修订颁布新的《农药管理条例》,相应五个配套规章和六个规范性文件也相继出台,农药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这是一次农药监督管理制度的全面升级,农药管理体制调整为农业农村部门一家管理,并改革登记管理制度、生产许可制度,创设经营许可和试验单位认定制度,建立了全新的农药管理制度框架,也为面向未来农药行业发展奠定了法制保障的基础。
2.3 我国农药标准技术规范体系日臻完善 以农药残留标准制定为突破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药残留限量值已从2008年的不足800项,扩展到7 100余项,并稳步向2020年达到1万项迈进。农药标准制定涵盖登记、生产、使用、监管等4个环节和产品化学、药效、残留、环境、毒理等5个领域,已制定农药产品、试验方法、检测方法、风险评估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1 700余项,为推动完善农药监管手段、促进农药质量提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农药环境影响方面的技术标准,我国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地区的步伐,步入了风险评估应用的较为先进的阶段。一系列符合国内特定的典型场景、主要作物的农药环境影响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规范已经开始应用于农药登记的评审中,实现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期望的系统评价农药环境影响的夙愿。
当然,客观上讲,我国农药管理和发展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书中所言到的,农药滥用药、乱用药的问题,农药使用监管的手段和办法还不多;农药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模型和场景还比较少,不能完全满足模拟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有关工作还要加快步伐;我国农药市场中的新品种,大部分还是源自国外企业研发创制,我国自主创新品种少、影响力小,依然存在创新技术“卡脖子”的风险。
3.1 加强农药安全风险研究 重点是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典型场景、典型作物,自主研发有关模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药登记膳食、健康、抗性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推进农药使用后安全风险监测,继续开展水中农药残留监测、跟踪农药对蜜蜂影响,加大农产品多残留监测力度,有效评估职业健康和施药健康,科学预测农药产品抗性问题等,对农药高风险品种要及时提出预警。同时把农药品种的安全风险研究,向农药生产领域拓展,协助推进加强农药清洁生产、环保治理等工作,努力实现农药从登记到生产、使用全程环境友好。
3.2 大力推进农药自主创新 农药创新的核心在于品种研发创新。品种之于农药,比种子之于农业。高效低毒环保型的农药品种,是落实农药绿色发展、使用减量等重大任务的关键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农药创新的重点仍然是大力投入品种研发,努力在绿色药物新靶标和分子设计、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学、核糖核酸干扰技术(RNAi)等重大产品创制与产业化等前沿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农药登记管理作为农药新产品问世的必经关口,务必要坚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支持和引导农药新产品基础研究、自主研发。
3.3 健全完善农药管理政策体系 继续做好农药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夯实农药管理工作的法制基础。要抓住当前编制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时机,做好农药领域的政策谋划,全面部署农药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政策要求和发展导向,绘制农药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农药监管工作力量,进一步明确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生产、使用等相 关 法 律 责任、健全工作队伍、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着力建立健全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农药监管体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行业自律,构建诚信意识。
3.4 加强农药正能量宣传 《寂静的春天》中有关农药风险描述,随着一些老旧农药品种淘汰,有关论断已不再符合当前实际状况。但与此同时,反映农药实际发展状况的宣传材料、科普文章仍然比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农药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加强农药正面宣传,提高对农药科普工作的重视,要主动肩负起扭转社会对农药认知的重任。重点要立足当前农药科技前沿和管理现状,着力结合新媒体、短视频等新兴互联网技术手段,努力将农药正能量的声音传播给更广泛的社会大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