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伊斯兰教孝道观对临夏州农村养老的积极意义研究

时间:2024-04-24

马锦涛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伊斯兰教孝道观对临夏州农村养老的积极意义研究

马锦涛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回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蕴、特质和内核,伊斯兰教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其中尊老敬老的孝道思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伊斯兰教孝道观;临夏州农村养老;积极意义

一、前言

伊斯兰教孝道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相通并重的天道思想。真主是对宇宙独一存在的最高主宰的称谓,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真主是全知全能、无始无终、自由自在的存在者,崇拜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徒的唯一真理。父母是身体赐予者、养育者,所以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在情理上是相通的。“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取父母的欢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

二、孝道美德主要特征

伊斯兰教对孝行进行了详细具体规定。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对子女孝亲行为进行了明文规定:父母需要饮食时,应及时供给;缺少穿戴时,要及时买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时,及时护理解决;父母召唤时,及时响应;命令做事时,若没有违法之嫌时,积极完成;对父母说话要轻柔,勿蛮横粗暴;不要假父母的名义做一些不正当的事;与父母同行时,要步行其后;以父母所喜为自己所喜,以父母所憎为自己所憎;为父母常向安拉求饶恕。

从情感基础来看,孝起源于动物反哺报恩的本能。动物也有感恩报恩的原始本性,“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种本性是自然而然的,是原始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养育者的一种自然回报。人类自从动物中分离出来,这种报恩意识在自然情感基础上加上了理性因素,即是一种自觉主动的道德情感,主要体现对生命觉悟意识、养育感怀意识、经验崇拜意识等方面。生命觉悟意识是人类对自身过去的追问,养育感怀意识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经验崇拜意识是人类对未来如何生存的思考。

三、临夏州农村养老特征

2008年,临夏州全州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8.1700,远远高于1000,65岁以上的是7.200,高于700,说明临夏州已经步入老龄化。临夏州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30.0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7.2900,不仅比甘肃省平均水平高出4.51个百分点,更是远远高出10%的标准,65岁以上6.300,虽然还没有达到7%的比例,但是和当地贫困农村经济的劣势相比较,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可见,临夏州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20年的养老形势严峻。

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对称的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状况,除临夏市外,其他各县的农村老年人口都远远高于城市,老年队伍庞大。全州平均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是城市老年人的5.37倍,65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是城市老年人的3.44倍。其中,最低的是永靖县,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是城市老年人口的2倍;最高的是积石山县,农村老年人口竟是城市老年人口的100倍。另外,和政县达到了50倍,临夏县达到了32倍。据统计,2008年临夏州城镇福利院拥有床位数592张,农村敬老院拥有床位数363张,ai,如此之少的床位与如此之多的老年人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存,养老供给严重不足。

四、伊斯兰教孝道观对养老起到的积极意义

以孝道建设助推当代养老事业的发展中国已逐步跨进老龄化国家行列,加强养老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就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要全面施行政府养老还有一定的难度。阿坝州受地方经济水平和传统观念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有限,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不少老人认为“五保户就是断绝了子孙”、“自己有儿有女,不愿进养老院”等等,这些观念也深深制约着政府养老模式的推广。社区养老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阿坝州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因为阿坝州地域面积较大而人口相对稀少,要在农牧区搞城市社区聚居模式本身就很困难;加之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等客观原因,社区养老模式很难有市场活力。由此可见,在阿坝州居家养老仍是主要养老模式。要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的社会目标,家庭伦理道德的重塑在居家养老方式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范畴,因此,加强孝道建设在推进阿坝州当代养老事业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环境闭塞,与外界联系少,至今还保留着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这也决定了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据临夏调查发现,老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才是安度晚年的最佳场所,他们不愿脱离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养老院环境和生活条件再好,也比不上在家生活舒适和称心,家庭养老是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因此,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宣传孝文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倡导养老、尊老、敬老、爱老观念,改变“养儿防老”和“嫁出的姑娘不养娘”的传统观念,大力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尊老、助老、养老的社会氛围,真正做到人人尊老、人人敬老、人人养老,让老年人晚年生活祥和愉快。

五、总结

厚养薄葬的孝道观。伊斯兰教主张子女孝敬父母要注重现世,反对“重葬不重养”的伪孝行为,“对于丧葬,伊斯兰教主张“葬唯从俭”,并力求速葬、薄葬、土葬,体现了伊斯兰教不分贫富、贵贱的平等观和“人类来自土地,并最终归于土地”的教法思想。”

[1]李安辉,陈晓敏.伊斯兰教协会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作用与问题研究——湖北省伊协组织个案调查[J].回族研究,2015,01:84-90.

[2]阮荣平,郑风田,刘力.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01:71-83+95-96.

[3]勉卫忠.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中国穆斯林民族中的实践——以保安族为中心的田野调查与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2,03:237-241.

[4]米恩广,权迎.现代社会福利语境下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论析[J].回族研究,2014,01:101-106.

D641

A

1671-864X(2016)09-0053-01

马锦涛(1990-),男,甘肃临夏人,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