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流域经济视角下四川白酒产区重构与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28

杨 柳,伏 伦

(1.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2.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四川绵阳 621000)

2021 年,四川全省294 家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4.1 万千升,同比增加3.7 %;完成营业收入3247.6 亿元,同比增长13.8 %;实现利润655 亿元,同比增长23.7 %。四川白酒产量、营收、利润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达到50.9%、53.8%和38.5%。《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泸州、宜宾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成都(邛崃)、德阳(绵竹)、遂宁(射洪)、自贡(富顺)等加快建成全国优势白酒产区。从流域经济的视角来看,四川白酒产业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新时代的四川白酒整体品牌需要更新的阐释和拓展。本文以流域经济中的产业发展为理论基础,重构四川白酒产业的空间网络结构,描绘四川白酒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1 文献综述

1.1 流域经济

图1 2021年四川白酒产业各项数据与全国占比

流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形态,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一个区域经济范围或者一个系统,具有流域经济自然条件和亚区域、跨区域范围内经济条件所约束下的个性特征。胡碧玉认为流域经济是一种以自然河流水系为基础,流域人、财、物资源配置为核心的亚区域和跨区域经济系统;伍新木和李雪松认为流域经济的界限以自然流域为界划分,是一种综合性资源开发型经济。流域经济以自然流域为基础而形成,通过河流来集聚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物质、资金、技术等要素,从而对其辐射区的经济结构产生优化作用,这就造成其与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界限的、“政区经济”为形态的区域经济有着显著的区别;刘世庆和巨栋认为流域经济的市场经济色彩更浓,区域边界比较模糊,经济开放性强,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来发挥。

1.2 流域产业特质

流域经济是资源和经济的耦合。不同流域,由于最基础的自然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导致其经济形态、产业特质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历史经典产业而言,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刘世庆和巨栋认为流域经济以轴上或区内大中城市、优势产业、地域文化为依托;于超成对珠江流域及联动式发展研究,认为依托资源优势,引入市场机制是发展西江走廊地区流域经济的选择;覃成林和李敏纳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研究,认为要素禀赋决定作用机制、分工传导作用机制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是三个主导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

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流域经济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区段性分异特征,这是河流连接各经济区域、相互间经济交流的必然结果。张侃侃和郭文炯研究认为一个流域是由多个支流构成的,各干支流又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多个区段,加之与城市的三大产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共享,因此流域经济也呈现多层次的特征;杨庆育认为流域经济产业布局呈梯级层次分布,经济协作是流域联动性的重要内容,流域产业在上下游逐渐渗透,呈现产业高度化发展特点,跨流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逐渐加强。

1.3 流域产业开发

在流域经济格局研究中,主要有四种流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核心—边缘结构、点—轴—圈结构、双核结构、板块结构。目前来看,流域内产业开发最常使用的还是点—轴—圈形式的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涂人猛研究表明开发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沿交通线、动力线产生集聚效应,明确开发重点,通过扩散机制在区域内由近及远围绕中心城市逐步形成圈层式的开发格局;和燕杰指出流域经济一体化是流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合作机制的构建将是流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总体而言,流域产业开发中应该加强增长极(轴)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际联系,建立具有统一要素市场的多层次协作区以促进区域发展。流域经济的发展既遵循自身内在规律演进,又离不开行政力量推进,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的功能不能互相取代。

2 从流域经济看我国白酒产业发展

2.1 从流域经济看白酒酿造

作为我国历史经典产业的代表,白酒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与生俱来,独特的自然环境、开放的生产方式、成千上万的微生物参与等,造成白酒香型、品味的地域空间差异,这些都与流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相联系。从白酒酿造的各类要素和各个环节来看,都可以找到与流域经济的对应之处。

(1)自然环境。一方面,从水到酒的转化形式复杂而漫长,气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符合酿酒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要求;另一方面,白酒酿造离不开优质水源,在制曲、发酵、蒸酒、勾兑等生产环节都需要用水。此外,酿酒是时间的艺术,需要通过发酵体现,筑窖的土壤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作用,优质的窖泥要充盈着生命力旺盛的微生物,并形成特殊的生态体系。正是这些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成就了不同地域、不同香型、不同风格酒的特点和典型性。总体而言,不同流域因其自然条件的差异,奠定了其辐射范围内白酒企业酿造白酒的香型风格差异的基础。

(2)酿酒原料。酿酒原料是决定白酒质量的第一物质基础,凡含有淀粉或糖分的植物及粮谷类作物均可作为白酒酿造原料。传统的白酒原料以高粱为主,搭配适量的玉米、小麦、大米、糯米、荞麦等。产地不同,大米、玉米以及红薯干同样也是白酒酿造的重要原料。优良的酿酒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适量,油脂含量少,单宁含量适量,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因此,流域内的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酿酒原料特征,进而影响白酒酿造。

(3)酿造技艺。有好的生态环境、酿酒原料未必能酿出好酒,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到处都有,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发酵、不间断的酿酒等,才能打造一个非常适宜酿好酒的小生态环境、微生态环境。可见,白酒酿造是一门极其精细的技艺。只有通过酿酒技艺的发挥将酿酒原料、微生物、自然环境等要素融合为一体,历经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罐装等等繁琐工序,才能得到高品质的白酒产品。酿酒技艺属于技术要素,主要通过流域中各级城市集聚效应发挥。

2.2 基于流域划分的中国白酒产业

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中,四川、山东、河南、江苏四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其产能的逐年递增对中国白酒工业产量和国家财税具有巨大的贡献。从流域经济的视角看,中国白酒以流域为纽带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白酒产区。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孕育了两个最显著的大产区,长江上游产区与黄淮流域产区,在这两大产区下又细分出了其他产区,如长江流域上的川黔产区、黄河流域的鲁豫产区、淮河流域的苏皖产区等等。

(1)长江流域产区。长江上游超级产区主要为四川、贵州、重庆三省流域,包括赤水河、岷江、沱江、嘉陵江、巴河等支线流域,是全国最大的白酒产区,也是名酒聚集之地。可划分为四川产区和贵州产区。四川酿酒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古蜀时期。在全国的白酒发展板块中,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少数没有遭遇战争破坏的地区,因而使得川酒得到了较好的、持续性的发展,酿酒工艺也因此稳定而没有被破坏。贵州产区主要位于赤水河流域,赤水河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白酒一大特色——酱香型白酒。因此这个产区也被称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

图2 长江流域产区

(2)黄河流域产区。黄河产区主要集中在河南以及山东北部直至渤海黄河入海口,这个区域的白酒以浓香为主,芝麻香为该区域独有的特色香型。鲁豫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华文明史的发祥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历经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山东、河南既是产酒大省又是消费大省。

图3 黄河流域产区

(3)淮河流域产区。淮河流域产区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注入长江。苏皖地区经济水平高,白酒市场容量大,是传统的白酒生产大省,白酒生产历史也很悠久。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交通便利,经济活跃,酒业发达,生产企业众多,以“三沟一河”(双沟、汤沟、高沟、洋河)为代表的江苏白酒企业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良好。安徽有着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古井贡酒产地亳州一带的酿酒历史已有2000 年,已涌现出诸如古井、口子、双轮、金种子、皖酒、迎驾贡、沙河、文王贡、中华玉泉、明光、焦坡等地方品牌,很多都是全国知名品牌。

图4 淮河流域产区

3 对“川酒”四大产区的流域经济学解构

四川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酿酒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约4000 年前的古蜀时期。在全国所有的白酒发展板块中,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少数没有遭遇战争破坏的地区,因而使川酒得到了较好的、持续性的发展,酿酒工艺也因此稳定而没有被破坏。随着全国白酒业的蓬勃发展,四川白酒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全国十七大名酒中有6 个名酒出自四川,四川白酒主要分布在宜宾、泸州、成都和德阳等地区。

3.1 “川酒”四大产区

四川白酒以浓香型为主。“川酒四大产区”声名在外,宜宾、泸州、德阳和成都,凭借不同历史底蕴和地域特点酿造出不同风味的品质川酒,共同撑起了川酒之魂。

(1)宜宾产区。四大产区之首宜宾,地处西南名酒带的中心,被称为酒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宜宾产区的行业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持续提升,稳坐川酒产区龙头之位。2017年后,迈入了千亿产区的行列。宜宾白酒拥有独特的多粮浓香型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是多粮型白酒的发源地。无数酿酒匠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将配方和比例不断微调,百花齐放,形成了宜宾酒独特的多粮浓香的香味风格。2021 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51 家,实现产量70 万千升,同比增长2.8 %;实现营业收入1635 亿元,同比增长14.2 %;实现利润365 亿元,同比增长16.6%。宜宾产区产量、营收、利润在全国白酒行业分别占比9.8 %、27.1%和21.4%,较2020 年提高0.6、2.6 和1.5 个百分点。

(2)泸州产区。在四大产区中,泸州厚重的酒文化历史同样光彩绚丽。泸州的酿酒史要追溯到遥远的秦汉时期,距今已经两千多年。泸州有酒城之称,在1988 年被评选为中国五大酒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的大曲老窖池群是中国建造最早(始建于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国宝窖池群。与宜宾产区不同的是,泸州产区一直坚持单粮浓香的传统工艺,以川南特产的高粱作为酿酒原料,经卓越独特的工艺最终形成。通过泸州产区的优质浓香型白酒,产生粮食天然发酵带来的甜味,泸州的浓香是整个白酒行业的独特风格。2021 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24 家,产量204.9 万千升,同比增长5.0 %;实现营业收入1085.6 亿元,同比增长14.9 %;实现利润总额226.4 亿元,同比增长44.1 %,实现增加值增速11.1 %,高于四川省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

(3)德阳(绵竹)产区。德阳产区以绵竹为主,经过几千年的工艺传承与数十年的现代发展,在酿酒科学化研究方面孜孜不倦,经过科学酿造,净爽、清冽、优雅的口感成为了绵竹酒的突出特色。绵竹涌现出了以剑南春为代表的一大批酒类知名企业及品牌,彰显传统酿造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得益于近年来的精耕细作、渠道建设和政府支持,部分二线头部酒业获得快速发展,东圣、绵春贡、碧坛春、剑西逐步成长为区域性品牌。2021年产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5 家,完成产量23.8 万千升,同比增长13.0 %;实现营业收入213.2 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7.3%。

(4)成都产区。成都产区白酒具有清爽、淡雅的口感特色,其千年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逾矩,为白酒的品质奠定了基础,形成绵柔的鲜明特色。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成都产区的重要性不亚于宜宾和泸州,一是成都是最主要的川酒原酒输出地,大邑、邛崃、蒲江有“成都产区金三角”之称,原酒输出以邛崃为主,70%的川酒原酒输出都来自于邛崃。目前,成都产区的缺陷是在品牌打造上的探索相对较少,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成都产区正致力于创建国家级优质白酒生态圈,原酒企业开始转型生产成品酒,打造自有品牌。2021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8 家,完成产量18.58 万千升,同比增长7.9 %;实现营业收入54.4 亿元,同比增长15.7 %,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4.1%。

图5 2021年“川酒”四大产区各项数据比较

3.2 解构——四川白酒产业空间结构

从“川酒”四大产区的内涵可以看出,这仍然是政区色彩较浓的划分方式。这种划分方式的缺陷在于边界思想十分明确,人为割裂了各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的要素交流,对整个川酒产业的长远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本节从流域经济的角度重新解读四川白酒产业的空间结构。

(1)流域是由多个支流构成,各干支流又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多个区段。四川的河流最终都汇入长江,从西向东看,大致有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长江支流,整个四川都属于长江流域的经济范畴。在这个干支流组成的长江上游流域经济系统中,分布有白酒产业的大致有长江干流、岷江、渠江等流经的城市。这些河流所辐射的区域在自然生态上形成以其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影响当地的土质条件、气候条件,创造出适宜酿酒的自然环境。同时,河流保证了所辐射区域的农业轻工业生产,生产出适宜酿酒的原材料,孕育出专职酿酒的产业分工门类。

(2)流域经济开发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沿交通线、动力线产生集聚效应。在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流域干支流组成的流域经济系统中,泸州、宜宾属于长江干流城市,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巴中、达州、广安等属于支流城市,这些城市都是流域经济中的大小核心点位,是资源、要素集聚效应发挥的载体。在要素自然流动和行政干预流动的形势下,成都是整个长江上流流域经济系统的绝对核心,一是自然条件下,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滔滔岷江水加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塑就了天府之国的沃野千里,支撑成都平原崛起成为长江支流上的大型城市,各类资源要素均汇聚而来;二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行政力量也驱使各类要素在此集聚。流域经济视角下,四川白酒产业的发展也大致依托以上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构建白酒产业自身的空间网络体系。

(3)流域产业在流域上下游之间逐渐渗透、呈现产业高度化发展特点。泸州与宜宾属于长江干流城市,长江对其自然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最适宜白酒产业的发展,“点—轴—圈”式的白酒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最明显,以宜宾、泸州两点为依托,形成川南白酒产业的主轴线辐射整个地区,形成大小白酒厂、各类配套企业、各种中介服务的庞大白酒产业链体系,支撑起四川白酒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汇入长江的这些支流流经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巴中、达州、广安等城市。这些城市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成都为核心,铸就了白酒产业发展的根基,继而孕育出成都、德阳、绵阳一带的白酒品牌。值得说明的是,资源要素的汇聚在目前仍然持续作用,比如产业资金、科研技术、创新资源等方面源源不断积聚于成德绵经济带,让成都、德阳、绵阳有能力发展出区别于宜宾—泸州白酒产业带的白酒产业发展模式。另一类则是遂宁、南充、巴中、达州以及广安等川内二级城市,流域经济支撑这些沿江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孕育了具有长江支流自身特色的白酒品牌,同时,这些城市处于长江流域经济系统的边缘,跨流域间的交流时有发生,其白酒香型不再以四川主打的浓香型为主流,成为四川白酒产业版图下的特色白酒产区。

4 基于流域经济的四川白酒产区重构

以政区为界限的白酒产业空间结构构筑了“川酒”发展基本格局,但边界清晰的政区框架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拓展。在流域经济框架下,四川白酒产业空间需要更加富有市场经济色彩的结构,以求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要求。本节在原有“川酒”四大产区的基础上,增加以遂宁为代表的川东北产区,并进一步进行整合,形成政区联动的“一集群、一基地、一产区”。

4.1 川南产区:川南世界级蒸馏酒集群

(1)宜宾产区“一超众强”,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是中国白酒的核心产区。产区内,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的五粮液集团,是国内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同时,叙府等一批中小型知名白酒企业聚集其中,打造出宜宾传统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市政府已明确支持五粮液集团紧盯世界500 强目标,并加快推进厂区规划设计和10 万吨生态酿酒等项目建设。故宜宾产区未来应定位为大国浓香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五粮液集团必须担起产区板块壮大重任,在全力冲刺“世界500 强”目标的同时,带动二三线白酒品牌复苏,通过整合产区优质资源等方式,达到白酒产业规模扩张,推动宜宾白酒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泸州产区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产区规模大,2021年泸州市白酒产量204.9万千升,占全国产能的近三分之一;二是产业链完整,形成了从白酒制造到包材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全国著名白酒产区里产业体系最完备;三是“浓酱双优”,泸州地处赤水河流域,是浓香、酱香型白酒最佳原产地唯一的叠合区域,泸州老窖、郎酒分别为其典型代表。在上述特色支撑下,泸州成为全国首个获得“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的白酒产区。故泸州产区未来应定位为浓酱双优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以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三大头部企业为核心,突出浓香型白酒产能优势,拉长川派酱酒短板,做强做优产业链融合创新项目,构建川酒持续增长的突破点,共促川南产区建设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4.2 成德绵产区:全球蒸馏酒创新创意基地

(1)成都产区。一是要发挥作为中国原酒重要生产基地的作用,继续优化川西白酒生产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二是要发挥作为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资源集聚能力相对突出的优势,加强汇聚各类社会资源进入白酒行业,创新性拓展白酒消费属性,打造更多“白酒+”消费场景,引领白酒产业消费升级。

(2)德阳产区。一是要深挖绵竹酒大唐国酒文化,以剑南春为龙头铸造绵竹产区品牌;二是要以“大唐国酒文化城”争创5A 级旅游景区为核心,串联成都川西酒庄集群,打造成为中国白酒三产融合示范区。

(3)绵阳产区。从流域经济的角度看,绵阳产区在成德绵产区,甚至在整个四川白酒产业版图中都较为特殊,产区以丰谷品牌为依托,丰谷源于东汉,兴于清朝,盛于当代,最早历史可追溯到东汉的富乐烧坊。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700 年)陕西酿酒大师王秉政携其子王发天入川至绵州,合并当地多家酒坊,在传承千年富乐烧坊酿酒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当地多家酒坊,潜心钻研数十年,于绵州丰谷镇创立了“丰谷天佑烧坊”。可以说,丰谷是黄河文明向长江文明过渡的交汇点,是北方酿酒技艺传入川黔的第一驿站,开创了中国白酒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先河,是清香型白酒演绎为浓香型白酒的开山之作。因而,绵阳产区发展要加快打造丰谷酒镇,融入整个产区的白酒文旅体验氛围,打造属于中国科技城的名酒名镇。故成德绵产区未来应定位为全球蒸馏酒创新创意基地,依托地处四川核心的身位优势,串联三地白酒企业、串联白酒上下游产业、串联社会上各类资源,打造双循环消费升级创新引领中心。

4.3 川东北产区:川东北地区特色白酒产区

川东北产区属于拓展的新区域,是四川白酒产业的特色产区:遂宁,主要依托为沱牌舍得集团,同时要挖掘射洪特有的诗酒历史文化,做好诗酒文化“历史文化名片”;南充、广安、达州,以众多“小曲清香”白酒而闻名,要依托这类特殊白酒品类,以满足人民多元消费需求为卖点,力争在四川、重庆的区域市场逐渐做大做强;巴中,有小角楼、江口醇等老牌酒企,要发挥白酒产业对地方经济,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支撑作用,以这两大酒企为支撑,打造革命老区产业扶贫创新基地。故川东北产区未来应定位为巴蜀地区特色白酒发源地,充分发掘川东北散布的白酒产业资源,结合地方既有经济特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酒兴城、以城促酒”,打造富有魅力的白酒特色产区。

5 结论

在流域经济视角下,四川白酒产业空间结构需要摆脱政区桎梏,构建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以此促进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流域经济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区段性分异特征,这是河流连接各经济区域、相互间经济交流的必然结果。为此,本文遵循流域经济的开发规律,重构了四川白酒的三大产区,即以宜宾和泸州为核心的川南世界级蒸馏酒集群,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全球蒸馏酒创新创意基地,以及包含遂宁、南充、巴中、达州、广安等城市的川东北地区特色白酒产区。在未来发展中,四川白酒产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发挥流域优势,在流域产业开发框架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1)推动产业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目前,四川白酒产业呈现金字塔型,塔尖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品牌,塔中是剑南春、郎酒、水井坊、沱牌舍得“四朵金花”,塔基则是其他区域地方酒企。未来,行业竞争加剧,随着白酒品牌集中、品类多元的发展,区域强势品牌崛起,将逐步向橄榄型转变,小规模、差异化特色不鲜明的酒企倒闭。川酒一直呈现多而不强的局面,两头大但中间弱。本文对四川白酒产区版图的重新划分,将更多的特色白酒纳入进来,以此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各个产区结合实际加以打造并推动崛起成为四川白酒腰部品牌的中坚力量,最终成为川酒振兴的重要一环。

(2)推进跨区域、跨产业的企业交流合作。流域经济的特质在于市场经济色彩浓、区域边界比较模糊、经济开放性强。流域经济视角下的四川白酒产业重构,从最开始即打破了政区经济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影响。在新的产业空间格局下,各级白酒企业要更加注重交流合作,一是加强流域间的交流融合,特别是川东北地区白酒企业要利用地理位置靠近北方的优势,加强与省外地区的文化交流融合、技术开发创新,以及消费市场拓展,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和文化价值,打造真正的特色白酒产区,走出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跨产业的融合,主动迎合国家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强“白酒+”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成德绵地区消费基础强劲,要注重利用各类资源条件,积极延伸白酒产业链,打造高附加值的白酒产业发展模式。

(3)加强白酒产业一体化合作机制建设。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的功能不能互相取代。在新的四川白酒产业空间发展结构中,必须加强区际联系,促进产业在整个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一体化发展。要加强成都、宜宾-泸州等增长极(轴)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各类要素在政区之间流动,不断扩大区域边界,建立具有统一要素市场的多层次协作区,以促进区域发展,让更多企业可以利用、享受产业相关要素资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