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30

王莹

摘 要:本文立足于武汉临空新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于大背景环境下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如何在新型城市中得以实施,主要针对临空新城3个公园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临空新城;海绵城市;公园

一、 研究背景

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在此前期下,必须考虑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被提出。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创建迈出了重要一步。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本文通过融入“海绵城市”为理念的1号公园、2号公园及3号公园等3个公园的设计案例,希望能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模式,为今后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方面提供设计思路。

二、项目概况

公园项目位盘龙城经济开发区航空企业总部区域内,临空新城1号公园用地面积约8.56万方,绿地率约77%,含有水体面积约1.1万方,定位中央航空主题公园;2号公园用地面积约11.5万方,绿地率达到74%,定位航空休憩公园;3号公园用地面积约4.6万方,绿地率达到65%,定位主题商业公园。

三、 现状四周竖向分析

1号公园被宾连路、景云路、庆云路、延喜路四条道路所围合,公园整体地势比四周道路要低,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底状”。2号公园被宋家岗西路,景云路,巨龙大道围合,并被延喜路、宾连路、宋家岗东路、天宇路分隔成四块。总体走向为东高西低。3号公园位于1号公园北部,为带状公园,位于临空中央景观轴中心轴位置。地势较为平缓。

四、国外案例

德国“海绵城市”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城市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首先,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其次,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第三,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美国大多数城市秉承传统的水利设施设计理念:在郊外储存雨水,利用水渠送到市区,污水通过地下沟渠排走。这种理念按照西方的说法始于古罗马时代,现在仍然大行其道。即使在非常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也是因循这一并不适合当地生态的城市水利与用水模式。

五、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本项目总的海绵城市建设原则,是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解决现状问题,又要完善场地功能,使用多样化的海绵城市设计手法,达到渗透、滞留、积蓄、净化雨水的作用,充分体现 “渗、滞、蓄、净、用、排”六大要素的海绵设计理念。

1.号公园海绵设计理念。利用现状地形,在场地中心形成一个面积约13000平方米的跌级水池,水池深约1.5米,可最大蓄积周边场地雨水约7000立方米,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同时园区内所有的园路均采用咖啡色透水砖及透水沥青,总面积约3240平方米,可最大限度的将路面上的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同时整个公园的绿化率达到78%,可有效的通过生态植物净化雨水。

2.号公园海绵设计理念。设计上,大量运用环保透水材料,园内中6m主园路采用灰色透水砼,2m园路采用灰色透水砖,透水材料的应用可减少硬化路面,避免地表径流,体现海绵城市中 “渗”的理念。

项目结合工程竖向现状特征,在竖向标高最低处设计雨水花园系统,可有效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大的雨水径流量,让雨水缓慢汇聚到一处,用時间换空间,通过“滞”的概念,可以延缓径流高峰的形成。

此外,2号公园在设计上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把雨水留下来,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公园设计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石笼,路面雨水经过石笼过滤后流入土壤,通过土壤、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雨水经过土壤渗滤净化、雨水花园、石笼净化后,多余溢流部分的水将用于停车场的洗车以及绿化的灌溉,通过“渗”涵养,把水“蓄”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利用场地竖向与排水管网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视线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的排放,避免内涝灾害。

3.号公园海绵设计理念。公园内的海绵设施主要运用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是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的海绵设施,最大深度30cm。雨水花园位于全园高程的较低点处,通过增大下垫面渗透系数及丰富植物品种的方式,达到渗透、滞留、积蓄、净化雨水的作用,当雨量较大超过雨水花园设计容积时,将通过溢流的形式排放至下一个海绵设施或雨水干管内。雨水花园面积约3125㎡,蓄水容积达到937.5m3。透水铺装包括园区内的一级园路绿道,采用彩色透水沥青;二级园路的透水砖。

六、结语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 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 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

从航空企业总部区域内的3个公园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园的设计方向就是遵循、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在此模式基础上,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达到与景观设计相互映衬的效果。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景观设计的好坏绝对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结合当地水文自然条件,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互相融合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