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生鲜农产品“E+”供应链的改善策略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4-05-30

周开权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215104)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劳动者的知识层次不断提高,推动了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的转变。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传递工具的普及、升级,也在促进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共享经济”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共享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平台,以分享、群体性交易等方式获得物品、服务等使用权或所有权,其是实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这种协同消费可增强社区和群体的亲密性,并因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增加社会福利。

1 共享经济环境下我国“E+”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户或农业部门生产的、经过初加工甚至没有经过加工的,在常温下只能保存有限时间的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大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1]。与一般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受季节、地域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数量、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但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仍存在专业化程度低、经济效应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成本高等不足之处。

1.1 上游主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初步加工以农户、小企业为主,其生产加工能力、遵守标准的意识与能力较低,在供应链的源头存在诸多问题。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仅30%,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加工增值效益较低,流通加工缺乏标准。大部分零售商及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需求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与分析,主要以货源及短期销售情况确定采购计划,导致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部分客源流失,客户群体无法达到规模化程度。

1.2 物流成本高,损耗率高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否则会降低产品质量、新鲜度及营养物质含量。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要有专门的设备、设施和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且需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这些方面均增加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较强,流通中难以形成规模化,且保鲜、装卸、包装要求较高,轻微的损伤均可能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甚至引起一定数量的腐烂变质,温度湿度不适宜、集中过程中耽搁时间长等原因也均可能造成农产品腐烂变质,大量的损耗提升了产品生产成本。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保鲜、温度控制技术落后,在储存、运输中通常采用单品温控的方法,合理配载、温度控制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库存、配送中成本增加、货损严重。

1.3 配送环节专业性、安全防护水平难以达到要求

配送是供应链的一个末端环节,对供应链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配送需进行包装、保温、车辆和配送人员调配等操作,占用时间长、人力多,对时效和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很高的要求。生鲜农产品种类多,且对运输、储存时的温度要求有差别,加大了车辆配载、分装等操作的难度。装载农产品时不但要考虑密度、温度等,也要考虑客户的区域分布等[2]。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客户中超市、批发商、零售商占据了很高的比例,产品种类多、需求量小、道路复杂,为了保证产品新鲜,通常每天要配送2次甚至更多,配送路线规划、车辆配载等工作更加复杂,需很高的专业水平。

2 共享经济下我国“E+”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改善策略

2.1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采购等环节的成本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方规模偏小,以农户、小型企业为主,难以发挥通过批量采购降低单位成本的作用。规模小也难以提高专业化水平,种植、养殖、采收、加工等环节科技水平、设备设施的先进程度等难以进一步提高。规模小的另一个弊端是议价能力弱,虽然这有利于降低采购价格,但易打击生产方的积极性,降低供应链吸引供应商的能力,从长期来看,反而不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外,规模小也造成了仓储分散、运输路线延长、分拣工作量大等负面影响,增加了供应链的整体成本。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共享经济理念的普及,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采购、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环节的规模经济效应越来越明显。首先,在上游,电子商务使产品的供方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需求情况,各生产基地根据需求进行专业化、集中的分工或生产,生产、加工更加有目的性、规模化,并能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生产更加有效。其次,在运输、仓储等环节,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根据产品数量、运输路线、产品种类等科学地选择自营或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各参与方基于标准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使这些环节的效率更高。最后,在配送环节,客户的空间区域分布更加密集,虽然商品需求种类多样,但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平台或物流公司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可自建配送中心、采用自有配送设备设施。因此,供应链可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顺利运行,并有继续优化的趋势。

2.2 加强供应链物流企业间的合作

电商平台之间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相互合作是共赢的选择。电商平台应以社会化物流整合为目的加强社会化物流网络体系的发展,优化消费者订单的整合,强化配送路径的合理安排,以此提高供应链的规模经济效应。

2.3 加强信息公开,保证质量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也是消费者担心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更多的忠实客户,形成正向口碑效应,已成为电商平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商品信息,保证商品具有较低的价格,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平台信誉度,是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共享经济下我国“E+”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发展趋势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一个关键点是提高农户融入“E+”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能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等开拓了农民的视野,使其对市场经济、电子商务等的认识加深,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增强,我国对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也在提高。这些变化均对“E+”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有正面作用。

3.1 生鲜农产品品质优化,客户响应能力提高

我国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户受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组织方法、经济管理方式的影响,物流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职业教育扩招工作的进行,农村青年有更多获得专业知识的机会,由于城市工作、生活的压力,部分毕业生回到农村创业,为农村物流、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3]。其次,农业土地政策的改变,为种植业、养殖业等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土地便利,使一部分农民脱离经济效益较低的小规模种植,进入专业化养殖、种植及农村物流领域,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加充足的人力、资金等资源,为其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

3.2 “E+”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使用后,导航技术的应用更加便利,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不断加深,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处于监控状态,可保证种植、养殖及加工阶段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可在运输、仓储环节维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消费者、批发商等可实时获知其所处位置。一方面提高了供应链总成本,要求供应链参与方共同从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另一方面为拓宽供应方、需求方的范围提供了条件,这种趋势也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E+”程度不断加深,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单位成本。近年来,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使生鲜农产品的溯源、跟踪、监控等越来越便利,企业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增加,促进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优化。

3.3 共享经济的受众及普及率增加

发展共享经济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个人加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技术水平、拓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农村的普及区域提供了宏观条件。在此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户、物流企业、消费者及批发商、零售商受利益驱动将参与供应链,从而促进共享经济效应不断放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