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背景下《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5-30

王利刚,甄 霆,申峻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因此,面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涉农高校的重大任务。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畜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良的畜禽品种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动物遗传育种》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动物育种的重要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目前最新的育种技术和生产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育种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在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更多“一懂两爱”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1 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动物遗传育种》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自畜牧兽医专业设置以来,《动物遗传育种》也一直开设,开课年限已经超过20 年。目前主要授课对象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累计授课人数达1 万余人。该课程主要讲授动物遗传规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育种的基本方法等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在现代畜牧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调研则剖析了现代育种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归纳设计系列学习任务,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中国畜牧业文明和育种成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调研成果如下:

专业目标:熟悉遗传规律,能够运用遗传规律对生产实践进行分析,熟练掌握遗传三大规律、保种与引种方法、动物育种方法,科学制定选种选配计划和方案,准确进行杂种优势预测,初步掌握品种培育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指导生产实践,同时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职业态度。

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投身农业的决心和信心,主动肩负起兴农报国的使命。

2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本课程按照教学周数和授课要点融入课程思政,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3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3.1 实施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把课程思政贯穿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本课程组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价值观念融于一体。实施思路如下:确定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合-修订课程标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反馈-课程思政设计优化。

3.2 重点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通过学习优秀思政课程教学案例、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动物遗传育种”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不断提升课程团队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2)教法引领,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灵活运用问题导向、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把合适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内容。

(3)案例引领,形成课程思政范例

利用适当的案例素材承载思政元素。选择学生感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案例素材,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学习内容,形成本课程思政案例库。

3.3 教学资源运用

本课程利用智慧职教MOOC《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平台,课程平台中有图文、动画、视频、教案、PPT 等素材,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发布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整合的思政案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突破时空约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4 教学典型案例

以“杂交育种”知识模块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案例来说明,本模块的知识目标:掌握杂交的概念及遗传效应;掌握杂交育种方法的分类。能力目标:能够在生产中灵活运用各种杂交育种方法。素质目标:加强对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提升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树立文化自信。

课前环节-课程思政引入:要求同学们查阅我国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相关资料,熟悉目前我国地方品种的遗传特性,了解地方品种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经人类长期驯化、培育而成,蕴含着丰富的基因,对这些遗产的保存为认识中国的文化历史遗产尤其是农耕文明提供了活的见证,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每一位同学完成一篇家乡所拥有的地方品种资源报告。

课中环节-课程思政融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一是以学校培育的苏姜猪新品种为例,介绍苏姜猪是以我国地方品种姜曲海猪为母本,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采用群体继代方法培育而成。重点强调我国地方猪种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特别是地方猪种的优异种质特性早已闻名世界,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最为突出,为世界猪育种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所以要加强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二是以扎根边疆60年,一生只为“一只羊”的案例,介绍刘守仁院士培育新疆细毛羊的故事,新疆细毛羊是一种产毛量特别高的品质羊,它的毛洁白如雪、细如蛛丝,能制成上等的毛料。新疆细毛羊的育成与一位在绵羊育种领域研究长达60 年的科学家有关,他仅用10 年时间便育成优良细毛羊品种,结束了我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还打破了世界上绵羊繁育一个新品种前前后后要耗时一百多年的“传统”。以老一辈育种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爱国敬业、学农爱农。

课后环节-总结与反思: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如何加快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培育的报告,特别是对对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我国育种学家的崇高敬意写出来,进一步懂得我国是畜禽资源大国,但不是种业强国,目前优良品种是我国畜牧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环节,优良品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自主培育的畜禽新品种越来越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一辈繁殖育种学家为了品种培育的坚守,激励着我们必须培育“中国芯”,打好种业翻身仗。

3.5 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拓展”,紧扣“预习新知、领取任务、训练技能、探究原理、巩固已知、拓展提升”六个环节,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线上带领学生学习资源、巩固新知,线下任务驱动、学做一体,形成“三段六步式”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关爱学生、榜样力量、学科发展等方面入手,注重向学生们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同学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实现“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并重培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4 课程思政创新点

一是在“动物遗传育种”课堂教学中贯穿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结合典型人物、和行业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的职业情怀,争做“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主动肩负起兴农报国的使命。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打造探究式、启迪式高效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团队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案等教学材料,改革教学设计,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三教”改革经验。

5 小结

本课程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略显枯燥。陈晓勇等[1]挖掘了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哲学道理、家国情怀四个思政模块,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实现思想铸魂、文化培根、价值引领、知识启智、技能增慧的教学目标。曹中赞等[2]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兽医职业道德教育等融入课程教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逐步深入。戴伟[3]以“人物故事”明德,以“育种案例”励志,找准契入点使之贯穿于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李桢等[4]在动物育种学教学中,植入思政案例,把民族文化教育、爱国敬业教育落实于教学全过程。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此课程需要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发更多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提炼课程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实现育人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