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清山羊养殖产业状况调查

时间:2024-05-30

林云琴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福建福清 350300)

福清山羊是福建省3 个地方山羊品种之一,养殖历史悠久,以肉质鲜美细嫩、膻味较轻而闻名,有“羊肉之冠”的美称。2011 年获得“高山山羊”全国性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权。近十多年来山羊规模养殖有所发展,特别是福清市,因环保原因限制猪禽养殖,为养羊腾出了一定的边角山地空间。2010—2013 年,福清羊肉价格连续较大幅度攀升,促进了农民养殖山羊的积极性,有山地资源优势的山区乡村,养羊数量有所增加。20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福清曾多批次引入外地山羊品种与福清山羊杂交,在羊肉价格高企以及规模养羊兴起之后,更多的外地羊进入福清,大部分进行屠宰消费,少部分留下繁殖,并与福清山羊混养。农户多选择个体大的外来羊或杂交羊作为种公羊,经过多年无序繁殖,导致符合福清山羊品种特征的山羊数量逐年减少。根据2021 年下半年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开展的全市山羊调研结果,福清市存栏山羊3.4 万头,但由于无序繁殖,目前符合福清山羊品种特征的约占1/3,福清山羊杂交羊占1/3,外来品种羊(包括外貌特征接近的杂交羊)占1/3。外来品种羊以南江黄羊居多,还有闽东山羊、波尔山羊、黑山羊、努比亚山羊、不明品种山羊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造成福清市养殖山羊群体以福清山羊为主、多品种混杂,杂交羊数量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威胁福清山羊品种资源。

本文通过分析1949 年以来福清山羊养殖的统计数据,并基于日常工作和调查研究,对福清山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政府相关部门、养殖企业做决策参考,以期促进福清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和产业良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 福清山羊品种概况及发展现状

1.1 品种概况

福清山羊品种形成历史不详,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繁殖留种,经过区域性闭锁繁衍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地方品种资源。福清山羊品种属中小体型山羊品种,被毛一般为深浅不一的褐色或灰褐色,头呈三角形,耳薄小,公母羊多有角,两角分别先向后再向两边略弯曲,呈“倒八字形”,极少数为无角,尾短小而上翘。较为明显的外貌特征是其鼻梁上部有一呈三角形状的黑毛区,从颈脊开始向尾部延伸,成一条带状的黑色条带,当地称为“乌龙背”;四肢腕、跗关节以下毛色呈现为黑色,称之为“黑蹄”;腹部下方毛色呈黑褐色,称为“乌肚”,也有腹部为灰白色的;配种公羊随着年龄增大,额部、鬐甲部、肩前部毛发相对变得更长,且被毛会逐渐变深,甚至变为黑色;周岁后公、母羊颌下都有胡须;公、母羊12 月龄体重分别为24.19 和22.86kg,1.5 岁的羯羊体重平均可达40.5kg[1-3]。

福清山羊主产区在福清、平潭,邻近县市的永泰、长乐、连江、罗源以及莆田市都有分布。因主产区在以前的高山公社(现高山镇、东瀚镇和沙埔镇),福清山羊在福清当地被称为“高山羊”[4]。1985 年版的《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 将该品种定名为“福清山羊”[5]。

1.2 发展现状

综合历年福清统计年鉴和福清市畜牧兽医部门调查数据,福清市山羊存栏量曾发生较大波动,1949 年为5000 只,之后开始逐渐增长,1953 年增长至1.13 万只,1954—1955 年2.05万~2.45 万只,1956—1957 年4.08 万~4.39 万只,1958—1962 年骤减到1.88 万~2.54 万只,可能由于公社化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导致。1963 年又倍增至4.23 万只并大致维持了2 年,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毒害,导致数量渐减,1966—1977 年存栏在2.28 万~3.38 万只之间,1978—1982 年存栏4.23 万~6.21 万只,“三中全会”激发了农民自主生产的积极性,山羊数量呈逐年攀升趋势,1983—1996 年又趋向逐年回落,存栏在5.73 万~4.39 万只,之后大致维持在3 万~4.5 万只,不过养殖主体已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千家万户散养为主逐渐转变为小规模集中生产,在此过程明显呈现本品种减少而杂交羊增多的趋势。

2 福清山羊养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壮大特色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福清山羊是福清市唯一的一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以羊肉鲜美而闻名,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养殖基础,加上近年价格高企,自然成为福清特色农村产业的关注点。各级政府部门想扶持福清山羊产业做强做大,近年也有投资人尝试大规模养殖,但没有成功的案例,产业基本裹足不前。据2020 年底的调查结果,福清24 个镇街共存栏山羊3.8 万只,其中存栏50 只以下散户养羊1.8 万只,存栏50 只以上养羊户183 家,单场最高存栏700 只,平均存栏110 只。以此为基础,确定以存栏50 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为调研对象,2021 年7—9 月份进行入户调查。调查表事先设计,并由调查人员到场查看、询问、填写。由于调查内容细致、涉及面广,现场条件多样复杂,为了评价时统一标准,要求调查人员固定且对羊场生产情况比较熟悉。每次只能现场走访1~3 家,最终调查48 家,分布在16个镇街43 个村,占50 只以上规模羊场的26.2%。

2.1 饲养品种、群体规模及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48 家山羊存栏合计7990 只,平均每家存栏166.5 只,其中最多的1 家存栏700 只,最少的存栏50 只,存栏100 只以下10家,100~200 只27 家,200~300 只8 家,300只以上3 家。48 家中,8 家主要养殖福清山羊,30 家养殖外来羊和福清山羊杂交群体,另外10家的养殖品种均非福清山羊。每家公羊数量1~3只,种公羊基本符合福清山羊品种特征的有18家,其他为外来品种或杂交种公羊。48 家的生产母羊合计2015 只,总群体占比25.22%,各户母羊占比16.7%~38.5%。根据1983—1996 年福清市统计年鉴,计算母羊占比22.0%~32.9%,14年间平均占比27.4%。各羊场年出栏羊数量占年末羊群高峰存栏量的20%~35%。

2.2 场址选择及草地资源

在羊舍建设场址选择方面,养殖户首先考虑可放牧草地资源的多少及位置,然后是栏舍建设的可能性和成本。调查的48 家中,栏舍建设在荒山或抛荒山坡地占比最高,有22 家,林地、田地上有6 家,海滩、鱼池边有6 家,畜主住房旁8 家,村内或村居边6 家。主要放牧场所中,丘陵山地33 家,弃耕田地7 家,海滩及成片鱼池边沿地块8 家。放牧需要经过村庄内道路的有10 家。农历10 月过后,一般约有接近3 个月青黄不接的时期,无论山、海、平原地块的羊群,季节性缺草问题都普遍存在。种植小面积牧草如黑麦草或皇竹草补充的仅有3 家,农区的养殖户储存地瓜藤、花生秧作为补充草料,或利用一些蔬菜下脚料,山区羊多在低矮灌木林采食灌木枝叶或林下枯草落叶,以维持渡过冬春乏草期。

2.3 饲养设施

羊舍建设与布局合理与否,将影响环境卫生、工作效率、疫病防控,直接关系羊场管理水平。以前的散户养羊,基本直接采用地面平养,不定期用干土覆盖,以解决栏舍潮湿问题,并收集厩肥。现在的规模养羊,多建设漏粪高楼或使用垫板漏粪,各自羊舍结构明显不同。在调查的48 家中,7 家利用旧房改造,3 家利用猪舍改造,其它均是专为养羊建造的栏舍,主体结构有砖砌、钢管焊接或木材结构,墙体及屋顶多为铁皮材料,多条件简陋,通风不良,或保温性能不佳。其中直接地面平养的有4 家;建漏粪高楼的有18 家,羊床材质多数使用木板或木条,有的结合使用粗钢丝网,其中2 家使用竹片;其余26家有漏粪羊床,或用木板或木条栅板在地面垫高(包括旧房利用或猪舍改造羊舍也基本使用此类型羊床),但离地仅0.5~1.5m。关于羊舍地面,21 家羊舍进行了水泥固化处理,20 家为土地,7家为山地斜坡。栏舍内部是否分区分格,对羊群管理有重大影响,在调查的48 家羊舍中,每家面积约80~1200m2,多数面积在300m2以内,羊舍内未分割、全群羊同一栏舍混养的有18 家;设置长、宽至少3 米以上大隔间的有25 家;设置有母羊可单只管理小格间的有5 家。

2.4 饲养管理模式

以前千家万户养羊时,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喂羊,饲养管理模式以圈养舍饲、(拴)系牧(在草地用绳子拴系限定范围牧羊)为主。由于农作种植大量减少,秸秆数量锐减,无法支撑规模养羊的饲草供应,也无大量廉价可供饲喂的草料资源,因此规模养羊场基本采用放牧或半舍饲的模式,利用荒山、林地、海滩地、抛荒地块等生长的杂草放牧自由采食。大部分羊群中午开始放牧,调查结果显示,有17 家养殖户给羊补饲少量精料,如麸皮、玉米、豆粕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主要目的在于给母羊补充营养以及引诱羊群傍晚按时归来,或作为缺草季节的补料。

2.5 疫病防控执行情况

据调查,发现养殖户整体有防疫的意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消毒方面:调查的48 家养殖场中有46 家采取消毒措施,但在消毒频次、消毒液稀释以及多种消毒液混合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影响其消毒效果。免疫方面:在目前常用的5 种羊疫苗中,全部免疫的有21 家,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有36 家,接种羊痘疫苗的有33 家。其余没有免疫,未免疫的原因有疫苗价格太贵、认为多年无疫不需要、疫苗采购不便而疏于执行等。驱虫方面:有4 家从未驱虫,44 家实施驱虫,极少有养殖户对羊只进行体表用药驱虫,由于羊群日常放牧所处山地、平原、海滩、水源、饲养设施、所患寄生虫优势种类等情况不同,导致存在驱虫时机、频次、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2.6 从业人员

调查的48 家养羊户中,养殖户年龄最高77岁,最低41 岁,平均57.2 岁,其中41~50 岁12 人,51~60 岁18 人,61~70 岁17 人,71 岁以上1 人;学历方面,文盲8 人,初中及以下34人,高中及以上6 人;养羊经历2~30 年,平均12.4 年,直接参与养羊的有1~2 人,都为家庭成员,夫妻为多,或父子,没有雇人的情况。以养羊为主业的有28 家,兼业的有20 家。

2.7 消费市场布局及特点

以前,福清羊肉销量基本以春节期间的家庭消费为主,现在酒店、餐馆及农村宴席的使用量也呈增加趋势。调查羊场卖羊主要还是相对集中在春节期间,以本地周边的熟人圈子为主,极少屠宰零卖或卖给市场屠羊户。本地消费者习惯使用带骨带皮的羊肉炖汤,并且喜欢大羊,故当地山羊需1.5~2.5 年才出栏,造成了本地羊肉供不应求,价格高企,导致每年都有外地山羊输入福清市场,这些是市场屠羊户的主要货源。

3 问题

3.1 福清山羊与外来羊杂交混群情况日趋严重

福清山羊以羊肉鲜美闻名,近年价格高企不下。但也存在个体小、生产性能低下等缺点。引入外来品种杂交提高生产性能是必然的,且已广泛实施30 多年,导致了福清市山羊群体多品种混杂的状况。调查的48 家养殖场户中,以福清山羊品种为主体的仅8 家,大部分都是福清山羊和外来品种杂交的混合群体。针对本品种退化和无序杂交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引导,将加剧福清山羊品种资源危机。因此,必须重视福清山羊品种保护工作,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本品种留种、选育,保护地方产业特色。

3.2 福清山羊养殖产业处于弱势

根据调查情况,发现福清的山羊养殖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低、接收新事物能力及意愿弱,不利于产业发展;产业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疫病防控条件差,影响了山羊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秸秆及饲草资源逐年减少,不断挤压养羊业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地山羊养殖数量基本裹足不前;而且一些羊场设在村居内,牧羊需穿行村道,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并且由于缺乏后续经营主体,这部分羊场不会维持很久。但福清山羊养殖又是一个遍布城郊及边远乡村、群众基础好、涉及家庭多、进入门槛低、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业,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提升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帮助农民就地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3 羊舍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生产性能

羊舍是羊群稳定健康生产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畜主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合理的羊舍设计要考虑平时的卫生管理、草料投喂、免疫注射、分娩管理、疫病防控等各方面操作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调查的48 家羊场中,有4 家仍采用地面饲养,26 家或使用木板垫床、或虽有2 层羊舍但漏粪底层低矮,这些都不利于日常卫生管理和清粪作业,导致劳动效率低下,场内卫生及空气质量差,疫病频发;羊舍内划分小格间的仅有5 家,小格间羊栏有利于怀孕、哺乳母羊的精细化管理,便于各类不同大小羊只分群管理,休息场所明确固定,减少羊只间的打斗应激和疫病传播。日常羊只需分类别饲喂或检查、用药等作业时,小格间便于操作,大格间则捕捉困难且容易造成羊群应激。建设高楼漏粪羊舍并设置部分小格间,是较为合理的设计。通过羊舍改造有望大幅提升山羊养殖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性能。

3.4 放牧养羊管理粗放,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

调查羊场都是由家庭成员经营管理,相当于家庭农场经营性质,利用一定的山、地资源,采取放牧的方式饲养,有的适当补饲花生藤、地瓜藤、蔬菜下角料等,管理比较粗放,野外有什么吃什么。由于市场上没有羊用全价配合饲料,即使补料也是麸皮、玉米、豆渣等单一饲料,补给较随意,不考虑营养成分。因此,羊只生长缓慢,平均饲养2 年才能出栏。

3.5 福清养羊场单体规模小,总体效益不佳

福清羊场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相关产业人士也非常关注单个山羊养殖主体的数量规模多少合适的问题。姜勋平等[6]调查了宜昌10341 个山羊养殖户,90%羊场年出栏30~99 只,根据福清羊场情况估算,出栏数相当的羊场存栏大约90~350 只,占本次调查羊场的77%,两地养羊规模情况基本一致。姜勋平等[6]认为这是土地资源、地产原料、家庭劳动力和资金状况决定的家庭羊场规模。本文也经调查发现,南方养羊多丘陵地带,超过350 只以上规模的羊群,存在放牧管理难、羊只间打斗应激加大、羊只夜不归宿、久而丢失、疫病多发死亡等问题,总体效益不佳,导致单个群体养殖数量很难增加。

3.6 消费市场偏好限制养羊规模化发展

有人想通过山羊圈养突破养殖规模瓶颈,认为圈养山羊是解决林牧矛盾、开展肉羊规模化商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7,8]。以前福清的山羊养殖都是以圈养或系牧为主,山羊圈养在技术及生物学上不存在问题,但在经营经济效益上是否具备可行性,还有待讨论,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饲料成本、以及舍饲配套技术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经济效益造成影响。而以福清市的情况来看,发展山羊圈养在经济效益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由于福清市当地习惯使用带皮带骨的羊肉炖汤,而圈养羊的肉间脂肪含量高,炖出来的羊肉稀松无味无嚼劲,不受消费者欢迎。因此,采用纯圈养规模化生产的商品羊不符合福清市的消费市场需求。

3.7 养羊业发展受土地、疫病、技术服务等条件制约

调查过程中,养殖户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其中反映最多、最强烈的是羊舍建设用地难的问题。由于严苛的土地使用限制,无法建设规范、布局合理的羊舍,由于国土资源部门调整基本农田范围,将不适宜种植的、本来不是农田的丘陵都纳入基本农田,而在此范围内的羊舍被要求推倒并复耕,不能新建合理的栏舍。不合理的栏舍导致管理效率低、难度大,栏舍环境卫生条件差、生产性能低下、疫病多发致死等问题。另外,山区羊容易被偷或被猎人偷猎、误猎,犬、兽害导致羊只死亡,羊养殖产业体量小导致技术服务难、羊病诊断难、买药难,乡村兽医技术服务人员老龄化、操作不规范致破伤风病等多发,这些因素都对养羊户造成了困扰。

4 建议

4.1 引导品种保护,发展特色产业

福清市山羊养殖业是在“福清山羊”品牌效应下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但产业长期无序发展加剧了福清山羊本品种的资源危机。因此,要加强福清山羊本品种保护,通过适当引导,开展群众性保种、品种提纯复壮等工作。家庭羊场具有诸多优势,生命力强,但以单体羊场实行山羊保种难度较大,而以多个家庭羊场联合保种、育种,通过适当的奖励机制引导,探索有效的多方合作机制,应该是经济可行的方向。

4.2 给予政策扶持,规范产业发展

政府应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山羊养殖产业支持,将羊舍建设或改造的土地纳入农业用地范畴,特别是根据客观条件明显不宜种植粮食的丘陵山地,可以允许养户建设合理规范的羊舍,推行高楼漏粪养羊,以解决羊场管理难度大、效率低、环境卫生差、疫病多发等问题。

4.3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规范化养羊技术、技能的培训,如栏舍建造布局、羊群管理、免疫、驱虫、阉割技能等,研究推行全价配合饲料,重点是种羊和羔羊料,可以提高羔羊健康并充分发挥生长性能,缩短出栏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4.4 探索生态养羊,产业延伸增值

目前有些果园、茶园、鱼池生产结合兼业养羊,既减少除草人工成本,又可为林果茶等施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此外,举办“高山羊”美食文化节,助推羊产业发展,都是有益的探索。

5 小结

福清山羊养殖是以适度规模的家庭羊场为主体,通过放牧加补饲的生产方式组织经营。家庭羊场充分利用边角地块或山地资源、秸秆资源、茶果林地空间,具有低成本优势,羊肉品质也具有明显优势。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福清羊场的羊粪基本出售给柚、枇杷、蔬菜等种植户施肥,促进了种植业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家庭羊场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进入门槛低,适合农民因地制宜,小规模适度经营。若给予一定的政策、技术支撑,则有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对于发展福清地域特色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致谢:魏唐婷,林曾欢,毛坤明等同志参与调研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