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棉种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5-30

张立涛 李晓君

摘要:棉种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棉花良种化是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研发及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在种子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本地棉种市场管理工作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的种子备案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种业协会作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棉种管理工作,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为师市棉花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棉种;市场管理;现状;对策

棉花作为我国农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涉及农业、纺织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是中国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此外,棉花在医药、汽车工业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用途。近年来,中国持续出现“东棉西移”的产业格局,新疆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例超过85%。根据棉花功能區划定情况,新疆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事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保证国内用棉需求。棉种的选择决定着棉花的产量与质量,在品种繁多的棉种市场上植棉户选择棉种的随意性较大,加之在棉花收购环节中存在“优质不优价”现象,植棉户在自由选择棉种、购买棉种时仅考虑到产量和衣分,致使植棉品种“五花八门”,影响到了棉花的一致性。棉种选择是提升棉花品质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是提升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进一步加强棉种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引导植棉选种相对一致等工作势在必行。

1 棉种市场管理现状

1.1 管理意识不强

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对棉花高质量发展关切度不够,种子行业进行品种推介等活动开展较少,对本地区推介的主导品种生长习性学习不够,未有效将主导品种的生长特点、适应性传递给植棉户,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种植户还存在惯性思维,盲目追求产量,忽视内在品质,加上个人难以准确判断品种的排他性,易出现种植的棉花抗棉铃虫不抗蚜虫、抗蚜虫不抗棉铃虫等现象,加上天气、温度等的外因,易造成病虫害的暴发。例如,2019年棉蚜呈现发生晚、来势凶、危害重的特点。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棉铃虫在个别新引进品种上表现抗性差,虫口基数不断增加。

1.2 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当前,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且队伍整合后新招录人员较多,自身工作经验不足,队伍基础薄弱,且在工作衔接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种子经销商推销种子时手段百出,品种鱼龙混杂,品质良莠不齐,加之缺乏专业设备,造成种子监管工作开展存在很大困难。一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售卖种子的行为,或者在种子经营过程中出现纠纷问题时,现场取证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种子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3 种子经营主体门槛较低

当前,种子经营主体入行门槛较低,有经销商、农业合作社、小商贩、农副产品收购商等。其中,部分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经销商对植棉户的田间管理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植棉户因不了解品种特性,田间管理过程中出现虫害、造成减产等现象。

1.4……科学选种意识薄弱

种植户盲目追求丰产性强的品种,片面轻信种子经销商的宣传,不经过适应性、品种特性表现等的现场考察,仅仅道听途说就选购棉花品种,甚至购入伪劣种子而蒙受经济损失。近两年来,棉花品质表现出过度成熟,绒长变短、马克隆值升高、糖分上升、断裂比强度减小、纤维粗度变粗,内在品质有所下降,农业生产的一致性得不到表现,栽培技术统一管理上有所减弱,棉花总产和单产有所下滑。考虑到水情、天气、管理等外因影响,品种对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1.5 种子经营主体售后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种子经营主体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将种子销售给种植户后不进行售后技术服务的现象屡屡发生。加之种植户自身消费维权意识不够,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出苗率低、病虫害等问题时,种子经营主体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推诿扯皮引起不必要的种子纠纷。

1.6 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得不到重视

销售企业对推介的品种不经过适应性论证,未在当地试种推广就进行大量销售,栽培措施和农艺标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不考虑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造成产量、品质的下降。加上植棉户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棉花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冲击。

2 加强棉种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种子管理部门与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要形成合力,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定期不定期在辖区开展执法检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整治棉花种子市场,统一规范棉种市场管理工作标准。对区域内所有棉种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棉种审定程序,防止尚未审定的品种和劣质棉种流入市场,给棉农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强化棉种源头管理,严把准入关,对品种劣、产量低的品种严禁进入辖区市场,把适应性强、抗病抗虫性能好、内在品质优的棉种引进推广,既可改变目前棉种多、乱、杂的现象,又能推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2.2……规范种子备案制度

规范种子经营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加强种子经营备案监管,严格落实种子经营、良繁生产备案制度,清理一些不具备经营资格的经销商。种子经营主体必须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销售,并在一定期限内备案,着力解决本地区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

2.3……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

棉花种子与其他农作物种子一样,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和种植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各级种子主管部门不但要抓好棉种市场管理,而且要积极做好棉种引进推广和筛选工作,每年确定主栽和辅栽品种,把不适应本地种植的、表现不好的棉种淘汰。另外在新品种繁育、推广上要加大资金支持,持续培育壮大棉种龙头企业。

2.4……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发挥好科技特派等活动、市场检查、宣传手册、多媒体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做好本地政府主管部门推介发布的主导品种,宣传引导种植户科学选择良种。以此实现品种统一,达到提高品质的效果,保障广大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的目的。

2.5 加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加强对种子管理工作人员和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通过专业培训,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种子开展更为专业的鉴别。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始终遵循“依法行政、依法治种”这一原则,开展种子管理工作。

2.6 发挥种业协会作用

种业协会是政府部门、种植户和经营者的桥梁纽带,是种业建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政府主管部门和种业协会“两条腿”走路,要充分发挥好种业协会的政策咨询功能,督促种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提升经营主体经营行为。

***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棉花生产发展过程中,棉种是提升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核心,做好棉种管理工作是实现棉花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种子登记备案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种业协会作用等,有效提升棉种市场管理工作的水平,推进种子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