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黎协定》背后的中国角色转变

时间:2024-04-24

张钊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巴黎协定》背后的中国角色转变

张钊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从柏林到利马,国际气候谈判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历经坎坷。但是本着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目标,世界各国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终于达成了有约束力的《巴黎协定》 ,中国为会议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巴黎协定》的成功签订,倾注了中国大量的心血。中国也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应战到积极谋划,并最终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成为领导者。中国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外交场合,与有关气候谈判重要国家提前就气候谈判中最核心且争议最大的问题达成谅解,这成为了巴黎气候大会成功的关键,这次成功的外交行动可以为未来中国参与其他问题的全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为中国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服务,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成功塑造,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气候变化;多边外交;全球治理;角色转变

在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 ,该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虽然在此之前有学者并不看好本次会议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希望,[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之前几次失败的气候谈判,巴黎大会至少给了人类一个谨慎乐观的理由。

之所以说《巴黎协定》意义非凡,是因为会议在继续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了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应对气候变化。这既是本次会议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次胜利。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谈判多年来之所以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谈不拢,而《巴黎协定》为两者搭起了一座由共识垒砌的桥梁。在整个会议期间,中方一直推动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透明度等方面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分,要求各国按照自己的国情履行义务、落实行动和兑现承诺。[2]

一、巴黎气候大会前的中国行动

中美欧三方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业已形成三边关系,[3]因此与美国和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在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分别与美欧就气候谈判中最核心的政治议题进行了协商,取得了重要成果。中美两国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9月分别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其中,前者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即承诺排放峰值点;中美两国希望,现在宣布上述目标能够为气候谈判注入动力,并带动其他国家一道在2015年第一季度提出有力度的行动目标。[4]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对自己的具体排放进行了量化承诺,这是过去全球气候谈判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也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主动与有关各方协调立场,为大会扫清了障碍,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找到了共识,从而确保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

二、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及动因分析

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中被列为非附件一国家,到后来全球气候谈判中坚持自身发展空间的碳排放大国,再到本次巴黎气候大会前为达成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主动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直至与美国一道率先做出量化减排的具体承诺,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角色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只是被动的任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指责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作为,而是积极担负起了全球气候治理中领导者的角色。

中国角色转变的发生,主要源于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后,希望进一步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中国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力图塑造国家形象以获得良好声誉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最终提升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行为能力。几十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外交战略和原则,为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理想舞台,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来不断鼓吹“中国气候威胁论”的大背景下,中国就更有必要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有所行动。

***同志在谈到全球气候治理时曾强调,要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5]因此,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建立了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且启动了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十百千合作项目。另外,中国在充分吸取了历次全球气候大会失败的教训后,在本次巴黎气候大会前,就最核心的减排指标问题与美国取得了共识,这极大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中国的所做作为,让全世界切实体会到了中国强烈的责任意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以彰显。

三、中美关系决定未来全球治理走向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所作为之后,中国可以期待自己在其他全球治理问题中有更大的作为。诚如何亚非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已有主动意识,并且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特别强调了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大国合作。[6]

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除已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有所行动外,还在建立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有了主动表现,特别是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此举并不是为了颠覆既有国际体系,而只是对其的必要补充,同时中国也是在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情况下把自身发展的成果同其他国家一起分享。

反观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维护者的美国,除了企图将亚投行置于国际组织的监管之下,更是在南海海洋权益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两个问题上对中国采取了不友好的行动,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味。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转型的关键时期,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当然想继续主宰国际事务,而中国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者看似无法并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美国作为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把中国当做是挑战其霸权地位的潜在对手,在建立经济贸易领域的新机制TPP时甚至直接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就说明美国不希望中国参与对国际机制的改革。但是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又不得不借助于中国的力量,例如在全球反恐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处理上。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既接触又遏制的心态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影响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基辛格在其著作中提出“共同演变”(co-evolution)的概念,明确表示中美不应是“零和关系”,强调两国要依靠紧密的(共生)联系,尽可能扩大合作,减少对立,在相互适应、促进合作中追求本国国内必需目标,实现共同演变、共同发展。[7]如何充分调动中美关系中接触、合作的一面,将会决定全球治理所能达到的高度。

中美两国作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需要在彼此关切的核心问题上达成谅解,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共识,两国之间的合作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外,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两国要保持密切沟通,争取彼此的信任从而达成一致,因为全球治理的成功与否有一个先决条件:以中美两国为首的大国需要率先就全球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取得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实现了这个先决条件后,世界各国政府才有可能通过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全球治理的效果才能够得已显现。

四、结束语

《巴黎协定》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后第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气候机制,前两个气候机制主要是由欧美发达国家所创设,中国只是被动的接受并且对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抗争;《巴黎协定》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陷入僵局时由中国牵头促成的重要机制,《巴黎协定》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角色的转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地位相称,同时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实践的迫切需要。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中国不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有助于中国在今后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除了积极主动的参与之外,还要注意与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保持密切的沟通,这既是时代赋予中国的使命,也是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机会。中国需要在维护大国关系的稳定与引领全球治理不断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大国合作决定着全球治理的高度。

[1]刘元玲:《应对气候变化 希望不在巴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 年11月17日,http://world.xinhua08.com/a/20151117/1577005.shtml,2016 年02月18日登录。

[2]徐芳,刘云龙:《〈巴黎协议〉终落槌 中国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环球网,2015年12月13日.

[3]薄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中美欧三边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4]《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第四条,新华网,2014年11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4-11/13/c_127204771.htm,2016年02 月18日登录。

[5]王学东:《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博弈与各国政策研究》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年,第373页。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7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11/c64387-25268583.html,2016年2月18日登录。

[7]何亚非:《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已有主动意识》 ,中国新闻网,2015 年4月8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4-08/7189831.shtml,2016 年02月18日登录。

[8]何亚非:《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17页。

G40

A

1671-864X(2016)07-0067-01

张钊(1987.03-),男,汉,山西,硕士在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