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帆 何诗雨 李宇鑫 王秋艳
摘要:黑龙江前锋农场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管理,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2019年水稻总产量虽约60万吨,但占黑龙江省水稻总产量的比重还较小。基于此,本文将从水稻标准化生产、水稻种植人员管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等方面对提升水稻产量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前锋农场;水稻;产量;侧深施肥
分析水稻产量波动性变化的主要成因是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水稻产量呈波动性变化的原因通常表现在正反两方面。基于对黑龙江前锋农场相关情况的前期调研,总结分析出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有利于前锋农场水稻产量增加的因素分析
其一,前锋农场的土壤环境优势。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水稻也不例外。前锋农场位于黑龙江的黑土地区域,黑土层厚18~20厘米,黑土地肥力高、性状好,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能在根本上超越其他土壤环境类型带来的水稻产量。其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和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栽培技术的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和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栽培技术是前锋农场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改变了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肥施用环节一直沿用抛肥机械和人工手撒施的传统施肥方式,解决了表层施肥损失量大、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过大、用肥成本过高等问题,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探索了新的途径,攻克水稻施肥环节中这一技术难题,实现省工省时、提质增产、节本增效。
1.2 不利于前锋农场水稻产量增加的因素分析
其一,监管人员对水稻标准化生产认识不够。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对种子的干湿度处理、播种的苗间距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不到位,同时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稻的追肥、补浇、农药喷洒的数量和次数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使得水稻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不够,水稻质量和产量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前锋农场的水稻产量和总体效益。其二,种植人员缺乏对有关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对于水稻的生产,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前锋农场的水稻种植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民,专业的技术人员较少,所以对于水稻的专业种植技术不了解,更不会实践。再者,对于种植人员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使得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影响水稻生产环节,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面对粮食安全的产量增加且品质提升的综合要求,前锋农场应在掌握其水稻产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化市场的最新需求与发展趋势,采取多维措施手段加以积极应对以快速增加前锋农场水稻总产量,同时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高产、高质和高价。
2.1 强化水稻标准化生产监管
通过水稻标准化生产,减少水稻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稻,从而缓解水稻市场的冲击,增加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要全力抓好全场农业生产夏季管理工作,做到常年常态化管理,进一步抓好“田、埂、渠、池、路、住、棚”的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现农业生产新跨越。
2.2 加强自然灾害防控
以水稻病虫害零发生为目标,全面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控,减少因自然灾害对水稻产量产生的损失。
2.3 加强种植人员的专业化管理
前锋农场应在每个农业生产阶段结合该阶段生产技术要点对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与考核,强化其业务水平。另外,还要通过强化人员间竞争意识,达到各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全面提高,缩小部门间的差距,平行推进,变被动加入为主动参与。以期实现全员积极生产、全员积极进取的生产状态。
2.4 深入研究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侧深施肥可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有效改良,同时也能很好的助力于水稻产量的增加。实践中要保证通过培育壮苗、土壤耕作、插秧、施肥管理、水层管理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水稻测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不断研究和提高测深施肥技术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利用黑龙江前锋农场种植水稻所独有的优越地理位置、土壤环境条件、政策支持关注等利好因素,时刻关注其不利于水稻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的多面影响因素的变化状态,实现时时监管和整改,以期最終保证水稻产量的合理快速增加和质量的有效稳定提升。
张帆(1981-),女,硕士研究生,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农业企业管理和农村城镇化。
何诗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大三年级学生
李宇鑫,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大三年级学生
王秋艳,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读大四年级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