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贺欢 汤玲 杨馥霞 王卫成 孔芬
摘要:目前油用紫斑牡丹市场前景广阔,其具有极高的药用、观赏及食用价值,是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但在油用紫斑牡丹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各种病害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其观赏性和经济收益降低。现将油用紫斑牡丹生产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总结概括,以期为兰州及周边地区油用紫斑牡丹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用紫斑牡丹;病害;防治方法
油用牡丹是我国原生植物树种,也是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在条件适宜的岭地、坡地、滩地上都可以栽种。油用紫斑牡丹籽油可以服务国家粮油安全、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还可带动地方特色旅游,又能解决人员就业问题,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目前油用紫斑牡丹市场前景广阔。
1.1 病原
褐座坚壳菌。
1.2 症状
牡丹白纹羽病是一种弱寄生性的子囊菌所导致的病害,多發生在6~8月。受害部分会出现紫色或者白色的絮状物,能够导致植株长势缓慢,逐渐萎蔫枯死。病害初期发生在须根上,后扩散至主根及根颈部。病部腐烂,表皮层从木质部脱离,表皮有发白羽毛状菌丝层。发病后期腐烂根的表皮常呈鞘套状,套于木质部之外。病株长势衰弱,叶片枯黄,直至枯死。
1.3 发病规律
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中和病根上越冬,翌年夏季,菌丝穿透土壤侵入新株的须根,为一种慢性传染病。
1.4 防治方法
可在土壤表面撒上石灰或硫黄消毒,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加强地下害虫的防治。种苗修剪病根,浸泡可用0.1%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3小时,晒干后栽植。病株可用4~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硫黄消毒。5%速克灵、特立克每株2克、福美双每株3~5克、绿亨一号3000倍液每株500~1000毫升,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1 病原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
2.2 症状
该病对牡丹幼株侵害严重,造成植株叶片、叶柄、染病。造成幼苗的枯干、死亡。叶片感染初期叶缘处形成不规则状病斑,然后扩散。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叶片产生轮纹,后在发病部长出灰霉。
2.3 发病规律
病菌在浅层地表中越冬,翌年4月初萌发。产生病害孢子,病菌借住风雨传播感染。接下来病变部位又产生新的大量的病害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低温、潮湿、栽植密度过高条件下利于灰霉病的形成和传播。氮肥多,有利于发病。
2.4 防治方法
带病严重的地块要实行轮作,选择土壤肥沃、开阔、易通风排水好的地块栽植无病种苗。移栽时先施足腐熟农家底肥,然后以硝酸钾、过磷酸钙肥为副。定制合理的栽植密度,便于通风。及时进行田间除草,牡丹植株之间要形成适当的通风环境。及时清除发病叶片及枝条,减少病害浸染源。4月牡丹展叶初期,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24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能起保护作用。在牡丹发生灰霉病时,喷施50%氯硝胺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连续喷洒3~5次,每15天喷1次。
3.1 病原
病原菌有两种。一为芍药尾孢,另一为黑座尾孢。
3.2 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形成大小不依的白色斑点。斑点直径为3~7毫米。病斑中间逐部变褐色,表面产生细小黑点。不同病斑合并后产生为新的不规则病斑。发病严重时整片叶枯死。
3.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发病部位和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天继续侵染。在7~9月份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从伤口侵入。牡丹植株下方叶片先发病,土壤湿度过干或过湿时都能引起病害严重。
3.4 防治方法
植株发病时及时清除病株及病叶,带出园地焚烧。牡丹发病前用喷施50%氯硝胺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用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复配药物喷施防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