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静
大棚黄瓜产量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提高大棚黄瓜种植水平,技术人员要结合有效的技术方法,科学的开展种植技术实践与创新研究,从而全面掌握更加科学的种植对策,进一步提高大棚黄瓜种植经济效益。
1.1 黄瓜苗的嫁接培育
当前多用于嫁接的黄瓜品种为云南黑字黄瓜及长春的密刺,分别作为砧木和接穗完成嫁接。
1.2 播种和定植
针对越冬的黄瓜,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播种,11月上旬定植,7~11月期间拉秧。但需注意,自11月中旬后,温度降速较大,还会出现较多的云雾天气,此时便需注意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通常可选择晴天完成定植工作,将秧苗分为大、中、小三部分,此后将其搬到定植垄旁。从整个温室的利用方面讲,大秧苗可在温室的东西侧种植,小秧苗也需在中间,保证秧苗整齐排列。密植栽培的黄瓜间距约25厘米,稀植黄瓜的间距约为30厘米。定植时,黄瓜苗需在沟内进行加固处理,此后浇水,保证黄瓜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足量的养分。
1.3 施肥
通常使用的肥料类型为牛、马等牲畜粪便以及碎稻草。将腐烂的稻壳或者不使用的食用菌作为培养基,并加入适量的磷酸钙,保准氮肥约100公斤等进行施肥。
1.4 苗期的管理
完成定植后便需开始中耕。通常使用的耕土方法为深耕、中耕及浅耕集中,这样才能保证作物的根系可顺利生长,同时能够保证降温时盖膜能够发挥理想的作用。
完成秧苗的定植后,在长出2~4片叶子时大量浇水,并及时进行深耕。这样可将表层及中层的根耕断,促使作物更好的生长。在叶子长到4~6片时,便需进行中耕。每天或者隔天中耕以此,深度约为15厘米。叶子长到8~12片时便需停止中耕,由于此时黄瓜苗已经长到10厘米,此时需长表层根。经过上述耕作后,便可明显提升黄瓜产量。
1.5 结果期间的管理
温度管理:黄瓜结果后便是冬季。此时光照条件不佳,需将清晨温度控制在10~12℃,上午温度控制在23~26℃,午后为20~22℃,晚上温度为16~18℃。需注意,温度不能出现明显的大幅变化,且不能持续提高温度,由于高温环境会降低黄瓜的糖分,同时削弱其抵御寒冷的能力。如果连雨天气,则需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影响。
对水分的管理:黄瓜结果后无须浇更多的水分,否则地面温度降低后便会引发病虫害。如果天气正常,则每周浇水一次即可,如果气温降低,则间隔时间需延长,浇水间隔约为15天。
追肥:冬季黄瓜可能会生长4个月左右,且需充足的肥料,但每次需控制肥料使用量。一次摘瓜后,需在每亩土壤中施加硝酸铵约25公斤。如果温度较低,则每亩土壤需施加15公斤左右。
在种植黄瓜期间,通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情况,如细菌性角斑病、粉病等。对此,需运用化学手段或者选择具有更高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针对性的防治。种植者可先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种子进行种植,或者通过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来全面查杀病虫害。但需注意,使用农药时需合理控制药量,如果用量过多,则会对作物本身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即便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但与环境的损失相比仍不可取。
黄瓜在种植期间发生病虫害现象,主要与耕作的水平和水肥管理等具有直接关系。由于黄瓜所获取的营养与其生长同步,因此种植者便需及时施肥和水肥,运用科学手法对水肥进行管理,这样便可保证黄瓜的根系能够健康生长,同时对病虫害形成更强的抵御能力。可见,对黄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以防为主,采取适合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保证在整个黄瓜种植期间能够获得理想的收益,同时不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明显的破坏。
总之,为了加强大棚黄瓜种植水平,技术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种植观念,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能力,从而优化大棚黄瓜种植技术方法,保证大棚黄瓜种植产量与质量。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对于大棚黄瓜种植的研究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