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段佩友
近年来,建平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积极牵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组织和技术专家小组,通过强化宣传、狠抓典型带动、提供技术支撑和落实政策资金等措施,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目前虽已初见成效,但距离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推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1.1 保护性耕作推进情况
2020年建平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任务30万亩。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任务分解,落实到29个乡镇场街。目前已落实1个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三家乡南四家子村1000亩)和2个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三家乡扫虎沟村、奎德素镇四盆营子村)。但全县总体保护性耕作面积落实不足2%, 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1.2 农机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为55.15万千瓦,动力机械11569台,其中大中型8655台。配套农具19240 台套,其中大中型1145台套。收获机365台,烘干机20台,精选机4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53台,免耕播种机3台,无人机6台。2019年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任务88.6%.机械整地面积276万亩;玉米机械整地139.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玉米机械播种117万亩。
1.3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情况
全县资产100万以上的农机户22个,50万以上联合社30个。农机户3万户,其中农机大户300余户。
2.1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县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审计、科技、水务、环保、自然资源、公安为成员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组织,成立以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专家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专家的技术小组。
2.2 打造典型,示范引领
2018年,在黑水镇、白山乡重点打造两个200亩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地块,同时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田,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坚实的经验数据支撑,数据显示,示范地块较对比地块亩产同比增长10%, 物化投入亩均减少400元以上。在示范区先后举办了两次现场演示会,组织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农机手、农户200人次参加观摩和示范操作。
2.3 加强宣传,大力推广
充分利用微信、印发宣传单及图册、电视新闻、网站媒体、快手(抖音)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手段,大力推广落实保护性耕作任务。同时多次组织县乡村工作人员、广大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和农民收听收看省部级视频会议、黑土地保护性耕政策解读及作技术讲座,共向农民和机手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
2.4 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培训指导
一是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县级专家组和高校专家技术指导作用,结合实际创新完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强化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确保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和适应性,确保播种质量和出苗率,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0次、“耕种防收”观摩会500人次。三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适时改变规范农机作业标准及方式,合理衔接前后作业环节技术应用促进技术模式和技术应用优化升级。四是建立长期监测点制度,同一地块技术应用要连续实施三年以上,保证实施质量凸显应用效果,持续开展耕地理化、生物性状、生产成本、作物产量、病虫草害、机具装备及技术适用性等情况的监测试验工作。
2.5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年初以来,在原有农机补贴基础上,多争取农机补贴资金500万元,为免耕播种机及其它免耕农机设备提供政策资金保障。同时2020年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3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片,为此项工作的长期有效推广落实奠定基础。
2.6 落实责任,加强督考
为进一步强化落实,推进工作进展,县政府把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纳入乡镇年末各岗位责任制考核。
3.1 传统覆膜种植观念转变难
建平县覆膜种植模式是主流模式很难转变,全县耕地面积276万亩,每年使用地膜的面积200万亩以上,其中膜下滴灌84万亩,旱地谷子、高粱、豆类等作物大部分都采用覆膜种植,覆膜种植能够实现保水保墒、增加土壤积温、减少人工输出等,农户对地膜使用认可度较高,地膜使用观念在短期内很难转变,保护性耕作推广难度较大。
3.2 购买免耕播种机的积极性不高
免耕播种机价格贵,均价接近4万元(扣除农机购置补贴12300元),农民购买机具积极性不高。
3.3 真正有流转土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多
全县合作社、家庭农场很多,包括农机合作社,但真正有流转土地的不多,276万亩耕地中,规模流转面积仅48万亩,流转率17.4%, 低于国内20%的平均水平,土地流转率低是制约保护性耕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3.4 市场因素制约秸秆还田覆盖保护性耕作
近几年,由于畜牧业发展较快,秸秆饲料短缺,2019年秸秆价格120~180元/亩,2020年秸秆价格200~400元/亩。而保护性耕作每亩补贴40元,两相比较之下,农户更愿意将秸秆向市场销售,秸秆收购价格较贵,严重制约秸秆还田覆盖,严重影响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基地建设。
3.5 项目资金分散,农民积极性不高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托管作业补贴、深松作业礼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实施相对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国家政策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不能促进国家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的有效推广。
4.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责任,成立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的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制定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实施区域、主推技术模式、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和工作力量统筹。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适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会同财政等部门研究解决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2 组织整乡推进
优先选择已有较好应用基础的乡镇,分批开展整乡整村整组推进,用3年左右时间,在县域内形成技术到位、运行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同时,打造高标准长剂应用样板和新装备新技术集成优化展示基地,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建平县涉农资金项目整合政策,实现黑土地保护性耕作“3152”工程,3年内实现“乡镇有一个1000亩高标准应用基地,村有一个500亩应用基地,组有一个200亩应用基地”。
4.3 强化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专家组作用,为实施行动计划提供决策服务和技术支撑,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田间日”活动和技术讲座交流。积极协调省级专家组,研究制定主推技术模式和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开展保护性耕作监测试验,促进技术模式优化和机具装备升级,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骨干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服务机构合作共建保护性耕作科研平台。
4.4 加强政策扶持資金整合
整合各项目扶持资金,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项目地块倾斜,将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深松、农机托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绿色生产方式推广应用作为优先支持方向,尽量做到实施区域、受益主体、实施地块“三聚焦”。
4.5 加强监督考评
明确将推进保护性耕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制定验收标准,健全责任体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鼓励各地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机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