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姜楠
关键词: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对策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沈阳市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上,对提升地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保墒控草,促进作物增产增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残膜短时间内无法降解,降低土壤耕地质量,析出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等。
1.1 地膜使用现状
2019~2020年,通过对9个区、县(市)92个乡镇(街道)统计,2019年农用地覆膜面积24.18万亩,地膜使用量约1025.8吨,2020年农用地膜覆膜面积26.38万亩,地膜使用量约1459.45吨,详见表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在玉米、花生、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作物上,主要分布在新民市、法库县和铁西区。覆膜厚度多样化,分布在0.008~0.03毫米,多数旱地作物还存在使用0.008毫米厚度地膜的情况。
1.2 回收利用现状
废旧地膜回收方式仍以人工撿回为主,占90%以上,机械回收所占比例甚少。回收后处理方法主要分3种,一是就地处理,由于残留废旧地膜的回收大多采用人工拉扯的方式,其回收不彻底,回收的效率也低,大多堆叠在田埂或田埂旁。二是焚烧处理,将捡拾的大块废旧地膜与枯枝、秸秆等废弃物就地焚烧,造成了农田、大气的污染。三是回收利用,部分区、县(市)的乡镇建立了废旧地膜或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网点或加工点,有少数农户将捡拾的废旧地膜等塑料制品卖到回收点,但目前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回收企业的建设较少、规模小。
2.1 回收成本高,回收率普遍偏低
因回收网点与加工企业分布少、距离远,农户主动回收的时间与经济成本高,导致农户不注重交售的现象极为普遍。究其根源,一是地膜生产趋于薄型化,大量使用0.01毫米以下的超薄膜,强度低,易破碎,很难从土地中捡拾。二是膜栽作物的根系不同,捡拾的难易程度不一。如果交售不方便,农户甘愿在田间地头焚烧、掩埋。
2.2 回收企业力量薄弱
目前,仅少数县区具有回收企业,且大多回收企业回收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自己条件与能力更新设备、技术工艺等,只能维持企业生存,难以承担起辐射带动责任,无法保证长期从事回收加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
2.3 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近3年来,虽然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工作意见政策,但大多只从宏观上提出了治理目标、指导思路和措施办法,目前缺少具体的落实措施、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办法。
2.4 治理体系不完善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多部门协同运转的工作,要靠环保、财政、工商等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该项工作。目前各涉及部门对此项工作责任不明确,大多围绕自己范围内工作做文章,未真正形成合力着重攻坚乡镇(街道)的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甚至缺失,造成“白色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1 加强宣传指导,提升回收意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企业等社会力量充分认识农田残膜的危害性,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的宣传示范交流观摩活动,利用现场观摩、资料宣传、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地膜残留危害和废弃地膜回收利用意义,提高农民认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的带动作用,切实推动废旧农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鼓励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适度减少覆膜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推广抗旱性强、地膜依赖度低的作物品种及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减少PE地膜使用量,不断提高农户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推进美丽农村、生态文明绿色家园的进程。
3.2 明确责任,制定行政制度
一是要形成长效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县、乡、村考核体系,加强领导、靠实责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制定出台地膜使用标准,规定农田残膜留存量,制定违规使用和超限残留等惩罚措施,将废旧地膜残留污染问题逐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3.3 科学布建网点,完善回收网络建设
一是要加大监管与推广标准地膜的力度,禁止使用厚度在0.008毫米以下的超薄地膜,各级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杜绝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二是培育加工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废旧地膜的分布情况和企业现状,科学布局,重点扶持。三是探索“企业+合作社”“企业+回收点+农户”等回收利用模式,多渠道引导小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回收代收废旧地膜,多样化发展“以旧换新”“以药换旧”等回收兑换方式。以方便农户交售为原则,从扩大回收服务半径,提高服务功能入手,根据村的大小和回收地膜的多少,合理布局收购网点,争取做到区域内收购、加工,消灭收购盲区,做到应收尽收;完善“以奖代补”具体内容,全方面促进专业化回收组织、回收利用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合作模式的建立。
3.4 开展试验示范,推进可降解地膜应用
积极利用各级财政投资,争取各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农技农艺融合技术联合公关,探索 实用、高效的残膜污染防治新途径。开展废旧地膜残留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探索“谁生产,谁回收”的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试验示范及0.01毫米以上厚地膜试验示范。
3.5 多措并举,提高地膜回收率
一是推进农膜使用源头减量,调整种植业生产方式与配套关键技术,积极推进标准地膜产品规范使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逐步淘汰厚度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超薄地膜。二是改造、引进地膜机械化设备。依托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在薯类、瓜类、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上应用微小型地膜回收机械,提高地膜回收机械化水平。三是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建设工程,制定扶持政策,对残膜回收利用开发企业予以政策性奖励,对废旧地膜回收企业进行技术、设备等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回收加工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