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需要“象牙塔”精神——读张楚廷《教育哲学》一书有感

时间:2024-04-24

罗 露  祁 楠  王双红(.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云南大学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0000)



大学需要“象牙塔”精神
——读张楚廷《教育哲学》一书有感

罗露1祁楠2王双红3
(1.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2.云南大学职业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走出的同时却造成了大学理念和精神的变化。张楚廷先生通过考察与反思我国教育现状,通过哲学思考,主张教育应回到教育其本身,大学需要象牙塔,因为我们的民族需要有象牙塔。

关键词:大学;象牙塔;教育哲学

一、何谓象牙塔

“象牙塔”(IvoryTower)一词最早源自圣经《旧约雅歌》,后来19世纪的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在书函《致维尔曼》中,批评同时代的法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忽视现实社会丑陋悲惨之生活,而自隐于其理想中的美满之境地——象牙塔之中。主要从此,象牙塔便用于借指“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在汉语中,象牙塔的外延涵义主要是指“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西方大学成立之初,曾经有过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在反对教会势力与王权势力的过程中维护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1]。因此有人将大学称之为“象牙塔”,象牙塔精神由此而生。而人们却对大学的这些做法并不认同,认为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永远禁锢于大学那一方小天地中,因此,象牙塔这个词的含义就开始变得褒贬难辨了[2]。

二、大学与象牙塔

何谓“大学”?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教科书上定义为:大学是具有选择、批判、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职能的文化社会组织,它通过文化的手段创设教育环境来达到教育目的和影响教育效果[3]。正如纽曼所说,“大学教育是通过一种伟大而又平凡的手段去实现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目的。它旨在提高社会的益智风气,旨在修养大众身心,旨在提炼民族品味,旨在为公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旨在为公众的渴望提供固定的目标,旨在充实并约束时代的思潮,旨在便利政治权利的运用和净化私人生活中的种种交往。

今天,象牙塔在现代大学中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就像人缺乏大脑这个器官。由于缺乏象牙塔的指引,大学理念变得模糊起来;由于缺乏象牙塔的圣洁,大学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乏象牙塔的规则,大学的逻辑与社会的逻辑越来越趋同[4]。

三、张楚廷先生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自由教育的理念推理出 大学需要“象牙塔”精神

在我国教育及教育学观念的事实中,有着无教育本身的现象,先生称之为“教育对象性的失落”,人们一下子说教育是“上层建筑”,一下子说教育是“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就是没有教育本身。恩格斯指出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5]。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文知识是被削弱和忽视的,甚至在学科上被取消。这几年的重视人文知识,重视人文学科,如何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研究者更加信服其人文知识的重要地位,在此先生的教育与人的关系这一切入点入手,会不会更具有说服力?先生的观点与杨叔子的观点有很大的契合点,“人文科学的强大不是以牺牲人的另一些伟大创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代价的,这就是和谐,这就意味着大发展。人类的命运与此紧密相连。人与人文科学的命运在如此几级的意义下联系在一起。有关这一命运的历史考察,可能是十分有助于我们来看待今日之课程、今日之教育的。”先生认为的何为自由教育,“若以传授自由知识为基本任务者,则称其为自由教育。”形成自由教育并珍贵它,有三个前提条件:明白自由与人的关系,明白知识与自由的关系,明白人、教育、自由、知识四者之间的关系。

先生基于自由教育认为大学需要象牙塔精神,并不是如空中楼阁般虚谈,也是结合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得出的结论。先生的教育哲学反映了其不懈的理想与现实追求,即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通过思辨的哲学思考,认为大学需要象牙塔[6]。先生认为高校学生有着如下四种兴趣,职业兴趣,工程兴趣(或为事实兴趣),理论兴趣,哲学兴趣[7]。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述出在向高级需要发展时,兴趣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职业兴趣更靠近眼下的生活,当下的经济,理论兴趣则不然。我们应当说,对理论兴趣、哲学兴趣的关爱是对未来的关爱。教育本身具有朝向未来的天性,然而,目光远大的,不只是看到当代和眼下的教育,就必定会关爱学生理论兴趣、哲学兴趣的培养[8]。

四、结束语

读毕,虽然自认为已是用心阅读,但惭愧的是任然有很多没有读懂的地方。书中先生所提的不少观点都得反复读三四遍才能读懂。然而在这读书的过程中,收获却是满满。先生以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今时的教育,为当下从事教育的学者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我也有新的启迪,尤其是在大学是否需要象牙塔精神这一问题上。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在追求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当下,也许大学早已不见象牙塔地踪迹,但大学的象牙塔精神作为大学得以存在的本真需要保存、继承和发扬,否则大学无以为继,更无法肩负引领社会变革的使命[9]。正如先生所言,中国大学需要象牙塔精神。以此避免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倾向,平衡高等教育现状与高等教育外部需求的尖锐矛盾。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

[2]李婷婷.象牙塔精神与大学的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3]钟大鹏,张艳红.大学之魂:象牙塔精神[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盛正发.象牙塔:现代大学必要的精神家园[J].现代大学教育,2008(2).

[5]刘徐湘.“教育就是教育”的现象学阐释[J].中国教育学刊,2007 (11).

[7][8]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90,210.

[6]刘徐湘.张楚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8(4).

[9]孟凡.“走出象牙塔”是中国大学的选择吗?[J].江苏高教,2008 (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88-01

作者简介:罗露(1993—),女,湖南长沙人,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比较教育专业。祁楠(1997—),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在读学士,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王双红(1993—),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心理学专业,基础心理学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