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万众
地处内蒙古与辽宁交界处的朝阳县下三家乡嘎岔村,空气清新、土地肥沃,可种植出香甜可口的草莓,当地村民曹师傅嗅到了商机,在自家地里搭建大棚,以“外销+采摘园”的模式种植草莓。随着春节返乡人员逐渐增多,曹师傅忙的不亦乐乎,每天都要接待近百人前来采摘草莓,日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最火爆的时候私家车排起长长的队伍,草莓更是供不应求。谈起种植与销售草莓,30岁出头的曹师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曹师傅获得成功的“秘籍”。
1好的产品是成功的一半
从种植葡萄转型到种植草莓,种植经验丰富曹师傅也经历了一些“弯路”。起初,自信满满的曹师傅自认为种植草莓很容易,随着第一批草莓的成熟,经过品尝,草莓的口感色泽都差强人意。原来不起眼的草莓,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即使再好的土壤条件,掌控不好也很难种植出高品质的草莓。几经反思,曹师傅决定要“走出去,请进来”。所谓“走出去”,曹师傅专程去外地拜师学艺,在接受“言传身教”的同时,作为年轻人的他还请教了一位特别老师——互联网,通过各类草莓种植技术交流论坛,不断汲取种植经验与知识;所谓“请进来”,曹师傅专门请来农业专业的大学生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实地为草莓种植“把脉开方”。随着草莓品质的不断提升,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一展愁容,付出的汗水终于换来回报。曹师傅大棚里的草莓每天能摘40~5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50元左右,除去人工、养护管理等费用,每个草莓大棚的纯利润在2万元左右,在当地是不错的收入水平。
2“互联网+”思维助力市场拓展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草莓这种日常随处可见的水果,恐怕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曹师傅的草莓种植基地地处偏僻,是平日里少有人问津的小乡村,仅凭借好产品,并不能迅速打开市场,带来好收益。作为“新农民”的曹师傅,在时下最火热的网络上动起了脑筋。简单的动动手指,通过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及微博、贴吧、论坛等交流平台,曹师傅家的草莓迅速传播开来,凭借着良好的口碑,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曹师傅还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对客户提出的一些好建议,都记录下来。甚至一些同行,曹师傅也能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实际种植、销售经验与其分享。当问及曹师傅的愿望时,老实厚道的他表示,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假期到他这里来实践,对他掌握新的种植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3细节体现“新农民”风采本色
随着草莓销售的转好,又给曹师傅带来新的困扰,原来采摘购买草莓的人多起来,一些细节的管理问题突显出来。为便于种植基地管理,一改过去“老农民”粗枝大叶的形象,曹师傅结合实际经营生产情况,从细节入手,逐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
曹师傅在墙上贴上温馨提示,提醒客人照看好随身携带物品、照顾好老人儿童、不要随意破坏环境等内容。同时,曹师傅还贴心的把微信聯系方式留在提示下面,及时将动态公布在朋友圈,便于客人随时了解草莓的动态。为客人方便采摘,曹师傅还精心准备了许多采摘小提篮,在细节上可谓下足了工夫。
4小小草莓引发“蝴蝶效应”
曹师傅的成功引领了村子里“新农民”的创业热情,大棚种植掀起了新热潮。以草莓种植为主,各类新鲜蔬果也竞相出现在村子的大棚里。在种植草莓之余,曹师傅还种植“水果小柿子”,客人经过品尝,也纷纷为他“点赞”。自曹师傅口中得知,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北方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草莓生长且该时段的草莓口感最为香甜。5月份以后,他将适时的改为种植应季蔬果,在不影响草莓种植的同时,充分利用良好的种植环境,创造更多的产值。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各类关于食品健康安全引发的问题时常见诸报端,饮食安全令人堪忧。这些口感好、新鲜无污染的蔬果,为人们提供了更佳的选择。
5“新农民”新思维引发的新思考
曹师傅的成功绝非偶然,伴随着“互联网+”和网络销售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返乡年轻人投身到农业,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深入人心的“老农”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也将不再是“劳动强度大”“收入微薄”的代名词。80、90后逐步成为“新农民”的主力,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将自己武装起来,加以实践,定会带动农业合作化、多元化、信息化迈向新的台阶,势必会带来一场农业“产销一体化”的革命,“现代农业”在更好更快发展的路上会走得更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