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王靖怡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编制完成了全区村庄布局规划(2003~2013年)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全区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60%。通过逐年加大美丽乡村建設力度,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全区70%的小城镇、35%的村庄实施了建设改造。全区村庄集中供水覆盖率达79.6%,新增农村道路18500多公里,植树100多万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多万套、路灯3万多盏。全部村庄内部通电,户户通有有线电视,全区50%的小城镇通有天然气。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2亿元,改造农村危楼危房37万户,改造后户均建筑面积65平方米,解决了100多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虽然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资金整合、规划建设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银川市掌政镇于2010年拉开了城镇建设的大幕。经过4年建设,一座初步能容纳3万人、远景5万人的崭新小城镇出现在人们面前,所辖的几个村的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同时也突显出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掌政镇特色小城镇简介
掌政镇于201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12个特色小城镇之一。镇区规划面积近6000亩,基础设施远期承载按5万人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重点围绕“打造宁夏塞上江南水乡、宁夏生态湿地旅游产业第一镇、宁夏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等功能进行。小城镇建设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即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集约规模化集中。三年多来,先后实施了农民安置区一、二期,典农公园,特色商业街区,农民创业园,赵家湖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综合配套市政道路及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典农公园:是掌政镇特色小城镇重要配套工程之一,项目占地约520亩,建设内容包括带状公园、中心广场、休闲运动广场、停车场、休闲亭、道路等基础设施,先后完成绿化面积近300亩,完成投资3800万元。为镇区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场所,有效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活力。
农民安置区:农民安置区一、二期工程共建设住宅1928套,广大拆迁户已于2012年10月入住新居。安置区三期工程于2014年6月交付使用,四期工程建设正在筹备之中。
鸣翠幼儿园:2012年10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大、中、小班共9个,在册幼儿340余名,现有教职工38名。该幼儿园采取公建民办的运营模式,为镇区及周边各村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农民创业园:占地面积420亩,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42栋厂房及办公楼、宿舍楼、餐厅、培训楼配套工程。整合镇区手工作坊和临时加工点,鼓励中小企业入园开展规范化经营。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主要从事食品生产、仓储商贸等行业。创业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掌政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家湖:2012年,掌政镇充分利用赵家湖湖区渠网密布、水系环绕、交通方便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对赵家湖湿地公园进行整理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2300亩,其中水域面积近1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湖面开挖、园林绿化、休闲广场、温泉水世界、大型游乐嘉年华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融休闲、观光、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塞上水镇”。该项目由宁夏檀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概算总投资15亿元。截至目前,湖面开挖、湖心岛、微地形造型、湖边放坡、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绿化景观、赵公塔修建等工程建设,游乐嘉年华、温泉水世界等项目将陆续开工。赵家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充分挖掘掌政镇“水景”深度,把赵家湖建设成为银川东部的重要景点,标志着掌政镇迈出了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的重要一步。
下一步,掌政镇将继续以小城镇建设及滨河新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推动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努力把掌政镇特色小城镇打造成为银川市的“活力之轴”“生态之脊”和“文化之脉”,最终实现“农贸物流中心型、绿色生态家园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的城镇结构体系。
近年来,掌政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动员村民自发、自觉地参与整治,实行环境整治工作村民自治管理。2014年,重点对杨家寨村丰收沟、新寨路、茂盛银通路段及茂盛园区内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该次整治涉及2个村14个生产队630户2700多人,将主干道两侧残垣断壁拆除,新砌围墙461米,粉刷墙面1.7万平方米,硬化路面0.5公里,铺砖6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7座,配备垃圾箱100个,新建流动厕所5座,新建便民服务信息台2个,制作文化墙宣传画100幅,更换沿线商户门头牌匾141个,清理沟渠6条13.5公里、砌护农渠6公里。农房立面粉刷一新,村庄巷道清洁平整,沟渠废水得到整治,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散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掌政镇环境整治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格局。
2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照搬照套城市规划模式
规划内容繁杂,不适用于村镇的建设,编制成本高,而且没有体现地方乡镇的特色风貌和当地实际特点,造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富有风貌特色的亮点较少。比如掌政镇的水乡特色体现不够,湖泊利用不具特色,示范引领作用不强。虽然编制了规划,却没有项目支撑,使规划变成空中楼阁。
2.2投入不足
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占比较小,不到20%,其余绝大部分需县(区)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虽然涉及多个牵头部门,但各项项目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实施主体不同,造成多头分配,各自为政,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集聚效益差。
2.3制约因素多
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包含规划、市政、水利、建筑、园林等诸多内容,前期规划设计项目小、内容繁复、费钱费时费事,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成效。
2.4重建设,轻管理
掌政镇小城镇及小康村建成后,对后续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建立稳定的队伍,缺乏管理经费保障,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建设成果得不到巩固,造成了脏乱差的反弹现象。新建小区内乱停车、绿化差、卫生差,个别小康村内杂草丛生,绿化没人管理。
2.5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职能部门和乡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及要求认识不足,在村莊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不深入、不细致,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工作不到位。
2.6缺乏产业支撑
随着掌政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镇政府提出打造旅游、饮食、购物、民俗风情商业街,发展黄河岸旅游建设,建设一批农家乐,但是能带动增收致富的产业太少,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乡村旅游业发展滞后,形不成规模,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等带动不足。
3建议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随着中央和自治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对“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如何整合好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项目,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创新新型小城镇新农村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农村特色、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等原则编制实用性规划。彻底改变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市标准和理念规划建设的错误思想。树立项目为先导的思路,先落实建设项目,再编制规划,做到规划和建设的有机统一,不落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部门联动多元投入,才能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一是切实加强部门联动,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合项目,定向投入,齐心协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归并、整合、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与鼓励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立政府、企业、民众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新农村建设项目简单,施工难度小,不需要做复杂的施工设计,建议由乡(镇)统一管理,土方工程、树苗种植由村委会负责组织群众实施,政府采用以奖代补。路灯、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的资金,由县(区)统一管理,加大事后审计。
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公用设施的管理和运行,要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探索建立县(区)、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管护队伍,确保建设成果可持续发挥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完成后,要有群众代表参与验收,评估成效。
发展餐饮、商贸、运输、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空间。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农村、庭园的自然生态文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培育引进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