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4-04-24

雷连锦

(文山州砚山县砚山第一中学,云南 砚山 663100)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雷连锦

(文山州砚山县砚山第一中学,云南 砚山 663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对学生学习又有了新的要求,要求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出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素材,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前言

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与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学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加强这一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这一人文学科中蕴藏了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以及人生智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认识人类发展历程与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师生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1)在考试及教学中的地位不高。应试教育的弊端,高考为教学的导向,使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由于分值的多少差别,历史成为教师与学生眼中的“副科”,在实际教学中所占课时较少、教材内容精简有限,只侧重历史发展脉络的叙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不大。(2)学生普遍兴趣不高。高考因素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属于“副科”,对历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历史考试形式与内容多为对学生记忆内容进行考察,缺少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深入思考,对人文精神培养意义不大;历史教材编写存在无趣、空洞、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社会环境的普遍不重视。学生高考压力与日俱增,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仍是在研究如何提高学习总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上,历史科目所占学生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学生课下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几乎微乎其微,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极为不易。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人文精神核心内容与要求是“以人为本”。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教育,加强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具体做法有:(1)教师应充分借助教材内容,通过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度思考。(2)教师通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与信赖,培养学生养成相互关爱与相互合作的精神。(3)历史教学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引导,教会学生直面人生的逆境与挫折,从而更加珍惜与热爱生命,利用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与正确追求,促进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

(二)学生价值追求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学生价值追求的培养,尤其要引导学生具备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人文价值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是强调对人的关心与民族情感。人是构成民族、国家与社会的重要要素,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与民族得以兴旺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激发的人的爱国意识、情怀和风险精神是国家、民族得以发展的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体现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价值追求的素材资料,如历史人物林则徐、岳飞及抗日战争中的英模素材对学生爱国主义、爱国情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将个人情感融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中,培养强烈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促进自身道德意识情操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目标。

(三)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尊重和合作的品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必须具备平等的意识与合作的意识,因此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平等与合作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平等、合作精神的学说与追求,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在历史中总结促进国家发展的要素,比如“和平外交政策”与“独立自主”的追求,“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在外交活动中能很好地突破意识形态的差异的制约,有助于学生获得对尊重、合作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提高。

(四)学生道德操守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对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比如“崇德向善、知耻明理”等;同时也有很多历史人物本身所反映出的道德品质是在学生中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例如历史人物屈原、辛弃疾、范仲淹、岳、飞林则徐,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及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对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有着重大意义,一些反面人物的与社会道德及社会正义背道而驰的行为与操守则成为反面教材,二者形成良好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区分与取舍道德操守的优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操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良好的道德操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目前历史科目的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及教学水平,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促进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道德操守的形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对学生人文教育中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清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宋佳航.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吉林教育,2015,(01):125.

[3]靳振玲.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5,(12):72.

[4]李文彪.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教师教育,2016,(06):6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56-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