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李文宝
(甘肃省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景泰 730400)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其数量和规模均不断扩大,人们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运输、搅拌、浇筑及养护等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工程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目前我国的大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拌制主要是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在节约劳动力、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保障了混凝土拌和质量。搅拌站已经拌好的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时应避免质量和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出现离析或分离问题,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运输过程中须选择密实性较好的运输车辆和设备,合理规划运输线路,最大程度地缩短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做好凿毛和平整清理工作,避免应力应变及粘结性等问题,浇筑混凝土时用振捣或压实机械将其压实[2,3]。浇筑后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即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目标。混凝土施工包含的内容较多,应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要点,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准备环节的各项工作对后续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施工作业人员需高度重视该环节的各项工作。
3.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是混凝土配置的核心内容,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温升的影响较大,须选择低热硅酸水泥等水化热较低的材料,避免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因内部温升而出现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与工程质量要求相符合[4]。混凝土配制应在确保强度的基础上降低水化热影响,科学选择施工工艺,控制好混凝土凝结时间及水量等,尽量避免混凝土变形等问题。制作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行,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相关指标试验工作,确保收缩、强度和水化热等指标符合相关工艺标准和要求。
3.2 混凝土浇筑
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浇筑质量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力度控制混凝土浇筑。浇筑之前应分析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是否可以分层浇筑,并在此基础上控制分层厚度。分层浇筑时将分层厚度控制在500 mm 以内,相邻两层的混凝土应在2 h 内浇筑完。为了避免出现离析或不均匀等问题,竖向浇筑时在前层混凝土凝固前分层浇筑。
3.3 裂缝处理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处理接缝处的平整度时需要合理利用宽幅摊辅机,若施工过程中没有压实接缝处的混凝土,则会因为混凝土结合度不强而出现裂缝或导致混凝土松散,因此工作人员应加大力度处理混凝土裂缝。
3.4 搅拌
搅拌混凝土之前须加大检查力度,在保证骨料清洁度的同时避免骨料中掺入易发生冻裂的物质。若施工地区温度在0℃以上,则需要晒洗砂石。若混凝土中添加了含有钾钠离子的外加剂,则不能应用活性骨料[5]。若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粉式外加剂,则要将其与水混合。若施工地区的温度为0℃左右,则需加入早强剂,并按照要求做好模拟试验,检测相关性能。若对混凝土拆模期有要求,则需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3.5 堆石
混凝土堆石指的是堆放大颗粒石块,浇筑时不需要振捣,只需从堆石体表面浇筑。堆石混凝土技术具有较高穿透性和流动性,填充堆石缝隙时依赖于自重,混凝土浇筑量和生产量显著减少,对混凝土层面和温度的处理更少。堆石混凝土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整体成本不高、有利于控制质量等优点,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施工的目标。
3.6 保养维护
环境等因素在农田水利建设后期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大,易引发各类问题,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若混凝土的密实性不够,则很容易在高温、雨水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钢筋锈蚀,增大混凝土与钢筋间距,从而导致混凝土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6]。因此,工程后期必须加大力度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延长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过程中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做好浇筑、裂缝处理、搅拌、堆石和保养维护等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