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党胜利
(甘肃省通渭县水务局,甘肃通渭 743300)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对农业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农田水利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天气较以往出现了变化,致使一些传统的水利工程不能满足农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量大、浪费多的现象,须对其进行改良与创新。虽然我国的灌溉方式有了明显改善与优化[1],但现有的水资源仍存在浪费现象。为了实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节水型灌溉方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了探讨。
1.1 对节水灌溉的认知不明确
受传统农业灌溉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民利用漫灌的方法进行灌溉,水资源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这也体现出了对于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不够。
1.2 节水灌溉相关标准不完善
部分水利工程的灌溉标准不完善,致使在进行农业灌溉时没有统一的准则。同时,整体灌溉计划不完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作物的用水需求,致使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与当地环境相应的节水灌溉标准,提升灌溉质量,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1.3 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不到位
我国的传统水利工程灌溉效率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灌溉效果不理想,灌溉用水量偏高。各地环境不同、水利工程发展规模不同、农田耕种方式及土壤环境有差异,如果不能因地适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的目的难以实现[2]。
1.4 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从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研究人员较少,原因是其研究起点低、利润不高,且部分高校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导致从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人员较少。此外,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对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缺少经验,致使设计方案存在漏洞,建成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成效不明显。
1.5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维护工作不到位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施工单位完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并交付使用后,并没有将技术要点与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一并交付,致使大部分使用者不清楚该工程的使用技巧,在使用过程中易因操作不当而埋下隐患,且一旦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无法对其进行维修。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人上报,致使工程无法得到及时维修,部分灌溉设备被损坏。
2.1 加强宣传,强化节水意识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应加强节水教育,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节水观念。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设立专门的节水灌溉宣传部门,周期性地深入基层群众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关知识,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以普及。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节水活动,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2 制定节水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及发展目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制定相应的标准。相关从业人员应熟悉节水灌溉的各项指标,能够高度重视节水灌溉的作用及实际意义,从而合理分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不可盲目分配,可采取配额制,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质量[3]。各地的环境条件及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不能盲目地去执行同一套标准,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适宜的节水标准。
2.3 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发展应当与时俱进,紧随时代与科技发展。通过更新设备、学习研究先进工艺、开发新灌溉技术等,使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现现代化、数字化。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对农作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在第一时间获取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灌溉。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及趋势,以便于选择更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与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因此,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强化灌溉工程管理与维护。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的控制,通过实地考察农作物种植环境及生长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通过提高灌溉技术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灌溉效率,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