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陇东地区朝天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时间:2024-05-30

张晓峰,姚小凤

(1.甘肃省灵台县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灵台 744400;2.甘肃省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灵台 744400)

朝天椒辣度高、果型小巧美观,有食品及工业等多种用途。贵州省作为朝天椒主产区,发展朝天椒产业已10 年有余,出台的《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三年推进方案》明确了到“十四五”末朝天椒种植面积达到36.67 万hm2[1],是国内朝天椒产业发展大省。近年来,西北地区以新疆为龙头,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陆续开始发展朝天椒产业。甘肃省于2017 年前后在陇南、河西走廊、陇东黄土高原开始陆续引进种植朝天椒,由于靠近四川、湖南、重庆等饮食习惯以辣著称的省市,需求量和市场价格稳中有增。截至目前,陇南朝天椒种植面积达到0.2 万hm2以上,河西走廊朝天椒种植面积达到0.33 万hm2以上,陇东地区以平凉市灵台县、崇信县、泾川县为主体的朝天椒种植面积达到0.13 万hm2以上,庆阳市部分县(区)也有种植,甘肃省朝天椒产业面积已突破0.67 万hm2,且由于产量高、销路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灵台县2021 年实施的朝天椒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采取订单农业方式,由山东客商定点回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实现了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设定了产地最低保护价,保护了农民利益,种植效益十分显著。面对日益增长的朝天椒市场需求,如何实现高产高效绿色种植是陇东地区朝天椒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现根据灵台县朝天椒种植实践,将陇东地区朝天椒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产地环境选择

1.1 远离污染源

产区自然环境条件选择气候生态良好,耕地无重金属和其他面源污染,区域内无工矿开采企业及煤电化工企业,避开高速公路、铁路主要干线,产区内无污染源,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T/T 391-2021)相关规定。

1.2 土壤环境质量优良

严禁重茬种植,一般倒茬间隔期在3~5 年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相关规定。

1.3 土壤肥力较高

一般底肥主施农家土粪肥和腐熟的羊粪、鸡粪以及辣椒专用有机肥,施肥方式和土壤肥力达到《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T/T 394-2013)相关规定。

1.4 灌溉水质良好

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灌溉,灌溉水质量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相关规定。

2 栽培管理

2.1 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长、耐低温、耐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抗病、抗日灼、高产的中早熟品种。朝天椒按挂果形态分为簇生型和单生型2 种类型,簇生型如天宇3号、天红七号、红鹰2号等品种;单生型如泰国艳红268、汕新218、朝天王子等品种。朝天椒种子质量应符合《瓜菜作物种子(第3 部分)茄果类》(GB 16715.3-2010)相关规定。

2.2 茬口安排

2.2.1 露地栽培 早春茬于2—3月育苗,4—5月移栽,7—10月陆续采收。

2.2.2 设施栽培 春提早钢架大棚1月育苗,3月移栽,5—8月陆续采收,日光温室可周年生产。

2.3 穴盘育苗

2.3.1 穴盘基质准备 可选择20 L、30 L、50 L 商标齐全合格基质,基质内草炭、蛭石、珍珠岩比例合规。选用105 孔穴盘,消毒后备用,穴盘基质育苗选择具备种子生产加工资质的工厂化育苗企业提供优质商品种苗。基质、穴盘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消毒处理,基质加清洁自来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达到“手捏成团、一拍即散”状态即可,1 m3育苗基质分装穴盘200 盘。

2.3.2 种子处理 用50~55 ℃温水浸种10 min,再放入20~25 ℃冷水中浸泡2 h,然后催芽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浸种24 h后播种。防治病毒病可在温汤浸种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再浸种2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2 遍即可催芽。催芽时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恒温箱或透气性好的瓦盆内,用湿布盖严,温度控制在28~30 ℃,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50%种子出芽率时播种。

2.3.3 播种育苗 采用105 孔穴盘+基质+日光温室(玻璃温室)育苗时,播种深度为0.5~0.8 cm,每穴播种1~2 粒种子(确保定苗1 株),浇透水并及时在穴盘底和穴盘表面覆盖抑墒薄膜,以增加温度保持湿度,促进种子早萌发、出全苗、育壮苗。幼苗露头前穴盘温度保持在28~30 ℃,出苗后要注意防止幼苗徒长,育苗温室保持通风。

2.3.4 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温室日温25~30 ℃,夜温16~20 ℃;出苗后日温22~28 ℃,夜温14~16 ℃。地温控制在20 ℃左右,基质温度保持在20~25 ℃,空气湿度以70%为宜。用10%吡虫啉1 5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3 000 倍液防治苗蚜。2~4 片真叶时开始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幼苗高度达到5~8 cm 时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进行炼苗,定植前炼苗时间不能超过7 d,否则易形成老化苗,炼苗温度日间控制在18~25 ℃,夜间控制在13~15 ℃。

2.3.5 壮苗标准 幼苗茎秆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洁白、无病虫,出苗整齐,株高达到15 cm,9~10 片叶片、叶肥厚、色浓绿,茎粗0.4~0.5 cm。种苗质量应符合《瓜菜作物种子(第3 部分)茄果类》(GB 16715.3)相关规定。

2.4 定植准备

2.4.1 选地 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地力肥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

2.4.2 整地施肥 应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13) 相关规定。定植前翻地10~15 cm 深,耙耱平整。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 75 t/hm2、氮(N)60 kg/hm2、磷(P2O5)/75 kg/hm2、钾(K2O)75 kg/hm2。

2.5 适期定植

露地栽培于晚霜过后即可定植,陇东地区一般于4月底5月初定植,钢架大棚多层覆盖栽培2月底3月初定植。造墒、施肥、整地后起10~15 cm 高的垄,垄宽50 cm,垄间距30 cm。垄上覆盖1.2 m 全膜,露地栽培适宜沟栽或平栽,大棚栽培适宜垄栽,每垄栽2 行。陇东地区朝天椒栽培密度为52 500~60 000 穴/hm2,地力肥沃的情况下采用1 穴2 株,株行距30 cm×35 cm。定植深度5~8 cm,不可掩埋子叶,将幼苗周围和膜孔用土封实。定植时带水定根,定植方式有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同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2]。

2.6 田间管理

2.6.1 摘心打顶 植株9~10 片真叶后显蕾期进行第一次打顶摘心,用消毒灭菌的小剪刀剪掉朝天椒顶部生长点,促进侧枝发育,增加挂果量。20 片叶时进行第二次打顶摘心,摘心时及时摘掉顶芽,能有效增加侧枝的数量,从而提高坐果率。打顶后追肥浇水,追施尿素105~120 kg/hm2。

2.6.2 水分管理 定植后浇足缓苗水,5 d 后幼苗恢复生长,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大水漫灌。前期管理应促控结合,蹲苗不可过分,门椒显蕾前视土壤墒情状况合理灌溉,开花期应小水量灌溉,防止落花、落果和徒长。土壤墒情以“见干见湿”为宜,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避免田间积水。结果后期要控制浇水,着色期以后不再浇水。

2.6.3 肥料管理 朝天椒生长期长,对肥料需求量较大,应施足基肥并及时追肥。幼苗移栽定植缓苗成功后,应追施少量提苗肥,可施尿素75~150 kg/hm2。辣椒第一层花开放后,稳施催花肥,一般施复合肥 300 kg/hm2、尿素 75~120 kg/hm2、过磷酸钙105~120 kg/hm2。“立秋”前后是辣椒果实的重要生长阶段,要重施催果肥,施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 375~600 kg/hm2、尿素 150 kg/hm2,施在距植株6~8 cm 以外处,以免烧根。朝天椒生长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进行叶面施肥效果较好,可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促进开花结果;喷施锌、锰、硼等复合微肥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2.6.4 植株调整 朝天椒形成第一分枝后,将第一分枝以下的叶腋处侧枝全部打除。中耕2~3次,并进行培土。结果盛期要注意防止落花、落果、落叶,可喷洒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株高30 cm 时,搭架拉绳防倒伏;对于单生朝天椒品种,在第一分杈下的侧枝长到3 cm 时及时摘除,在进行大棚秋延后栽培时,要及时打去多余空枝和细弱枝,去除底部侧枝1~3 节,防止节位过长,促进通风,提高坐果率。

3 病虫草害管理

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少用化学农药[3]。药剂防治优先采用喷雾法,杜绝使用禁用农药,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短的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和不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控制施药剂量和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用药间隔期。用药需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相关规定。

3.2 农业防治

避免与茄果类作物连作造成重茬,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苗期适当通风,控制幼苗徒长。及时清除病虫果和带病植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杂草,深松整地,定植前翻耕暴晒土壤等。科学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在朝天椒种植基地上风口附近种植韭菜,利用挥发物质驱避形成作物隔离带,阻止蚜虫、粉虱迁飞入侵为害。

3.3 物理防治

通过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防虫网、黄蓝板等防治蚜虫及潜叶蝇等害虫,摘除有虫卵的叶片进行烧毁。

3.4 生物防治

选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护应用天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3.5 化学防治

提倡种植处理和苗床消毒;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对症下药,早发现早防治,发病初期防治效果最佳;经常调查病情虫情,适时施药;正确掌握用药量,交替轮换用药;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施药机械;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及对有益生物的毒性。朝天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茶黄螨等。在防治上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标准施用农药。

4 收获后管理

4.1 成熟标准

色泽深红,果皮略皱,即可采收。一般开花到成熟需50~65 d,果实转红后并未完全成熟,需等7 d左右。产品标准符合《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NY/T 655-2020)相关规定。

4.2 采收次数

由于朝天椒坐果层多,果实数量多,成熟时期不同。在劳动力许可的情况下,对有鲜果使用需求的,红熟后田间可多次采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上层坐果及成熟。对有干椒使用需求的,可采取一次拔秧采收的方式,当全株果实成熟后,连棵拔回,靠在通风处晾晒5~7 d,然后根对根横堆成垛,使其自然风干。若数量不大,也可以根部扎成小捆倒挂在横木上晾干,也可挂在露天直接晒干。收获后应当将病叶、病株及时清理。

4.3 果柄处理

根据收购要求,采摘时要求不带柄及花萼销售,需进行无柄采摘。无柄朝天椒的价格较高,比较容易晾晒。不带柄采摘的方法:一手紧捏果柄,一手捏着果实向旁边轻轻用力,即可掰下无柄朝天椒;也可用灭菌剪刀紧贴果梗处剪成无柄果。无柄果实在潮湿环境下易霉烂,要注意干燥处理或采取杀菌剂处理。

4.4 分级筛选

朝天椒采收过程中应同时做好分级工作。一般把果实分为红果、青黄果、青果、病虫果、破裂果5级,分类存放,分级出售。以人工分拣较为普遍,量较大时可采取辣椒分选机进行机械分拣。

4.5 贮藏保鲜

朝天椒鲜椒在冷库里能保鲜90 d 左右,保存措施不当时,保存时间会变短。朝天椒在冷库保存时需要对冷库进行消毒,可用过氧乙酸等熏蒸、喷洒,采收时需选择果实饱满、完整、无病害的辣椒,在杀菌保鲜剂中浸泡2~3 min,晾干后入库预冷,之后用透湿透气的PVC 袋装置,每5~10 kg 装1 袋,温度可设置在8 ℃左右。常温盐水腌制密封保存需以无碘食用盐最大溶解度下将外观无破损的朝天椒全部淹没,混合适量食用酒精,使用食品级PVC 袋排气密封,存放时间可达半年以上。存放保鲜使用包装物应当符合《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658-2015)相关规定,冷藏运输过程应避免挤压破损,贮藏运输方式应符合《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NY/T 1056-2021)相关规定。

5 档案记录

朝天椒种植栽培全过程建立档案登记制度,准确、及时、科学、完整地记录生产单位、生产地点、种植面积、品种、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记载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情况、采收标准、采收日期、产量等重要内容,保存档案记录时间达到3 年以上。

6 生产废弃物处理利用

积极促进朝天椒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鼓励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清理废旧农膜并交回废旧农膜至回收企业网点,加工利用企业落实有偿回收和以旧换新政策。落实废弃农药包装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措施,推动形成市场回收处理机制,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