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玉清
(中共白银市委党校,甘肃白银730900)
主体一致是说两大战略的制定主体、实施主体、参与主体都是一致的。两大战略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主体和实施主体都是党和政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发挥全体人民的力量。内容共融是说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脱贫攻坚。作用互构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减轻了压力,并且脱贫攻坚的运作经验可供乡村振兴借鉴;二是适应乡村振兴的思想、理念以及原则可以运用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来,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政策、资源都可以当作决胜脱贫攻坚物质方面的保障,从而顺利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虽然靖远县政府的政策文件中早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缺乏成熟而清晰的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思路和做法,更没有规划如何因地制宜、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另外,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性质和地位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剧了两者衔接的困难。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正由整体规划向微观施策转变,所以两大战略的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断链的情况。一方面政策衔接难。靖远县目前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效果之所以差,衔接实践比较零散化和随意化,是因为缺乏关于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细则和实施方案;另一方面组织衔接难。虽然全县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也有健全的组织保障,但尚未形成全县系统抓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1]。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根据调查显示,靖远县用于脱贫的产业发展前景堪忧,面临诸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产业发展效益品质低下。大多乡村企业缺乏对农产品再加工的创新科技,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很少,各地区的休闲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和服务普遍比较低端、粗放。二是产业要素聚集不足。靖远县各乡村的产业基本都缺乏金融服务的支持、缺少资金的支撑。乡村产业缺少让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流入的畅通渠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所需要的用地供给不足,而农村空闲土地的利用却低效、粗放。三是产业链条不健全。一产多以原材料供给为主,缺乏从产地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两端连接不紧密,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且加工转化率很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程度低;三产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
调研发现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农村的“空心化”“过疏化”现象严重,大多数乡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及残疾人,农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因为人力资源的不足而无法健全。鉴于上述原因,要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丰富农村的人力资源,培养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作为主体的农民其积极性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农民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靖远县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底子薄、资源少,多数村集体经济整体质量差、规模小,带动脱贫致富的能力弱,难以实现组织化动员。二是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难以协调。靖远县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参与度低,部分贫困户对乡村振兴的文件精神理解不深,自我脱贫意愿差,且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在乡村振兴工作上更多是政府在唱“独角戏”。
在调研中发现,为了快速见成效,靖远县的扶贫资金大多投向了周期短但是见效快、易评估的项目,鲜少考虑后期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需求,致使扶贫资源被白白浪费;虽然有一部分产业发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但缺乏长足的发展空间,而且产业发展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上缺乏对市场前景和市场风险的预估,给乡村振兴阶段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要实现靖远县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需要立足靖远县的客观实际,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健全机制。
3.1.1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全县层面优化统筹产业发展,可以根据各个乡村不同的发展状况、不同的资源禀赋来发展具有靖远特色的种养殖、特色食品等乡土产业,推动形成产镇融合、产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全县资源来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让更多的产业要素聚集到一起,用多样性的业态发展和模式来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2]。三是努力打造产业园区。把更多的优惠政策、更优质的要素、更多更好的企业集中到一起,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一批特色产品基地。基于全县来培育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园区景点。四是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根据农村新业态及产品品牌等各类标准,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创造一批属于靖远乡村的特色产品品牌。
3.1.2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储备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在脱贫攻坚阶段就要开始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之后的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能。首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为依托,以生产技能、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农业信息化、金融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次,在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方面,靖远县应实施“引才战略”,每年力争从高校刚性引进高学历的涉农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靖远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再次,在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培育上,根据返乡下乡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依托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分类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或创业能力培训。
3.2.1 补齐发展短板,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靖远县各乡(镇)特别是深度贫困乡(镇)要搭乘脱贫攻坚政策的“顺风车”,加强电力、道路、通信、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四抓四促”为抓手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3]。
3.2.2 消除农民的精神贫困,培育乡村振兴的持续内生动力 一是促进集体经济建设,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相结合的途径,积极推动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结合靖远县当地人文特点,通过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加强扶智和扶志,培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3.3.1 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做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制度衔接融合工作 一是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组织工作机制,着力抓好组织保障工作,县一级负责组织保障,乡、村两级因地制宜,落实好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具体衔接工作。二是实现体制机制的融合,把精准脱贫攻坚中的有效机制继续用于乡村振兴,并建立一套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的机制。三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承接工作,实现从精准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过渡。四是统筹归并用于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攻坚的一切农用资金,做到两大战略资金的整合[4]。
3.3.2 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农民的长期增收。靖远县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保证利益链的完整性,让贫困群众公平、合理的享受全产业链的增值效益。积极完善“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入股“分红”等渠道实现“家门口”获得收入。积极开展以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以股份制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保证稳定的收入渠道。
3.3.3 加快形成区域合作联动机制 全县各个乡(镇)应从更长远的视角规划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建议统筹规划,市县两级齐头并进,支持资源互补,特色资源明显的地区尤其要探索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机制,整合统筹配置区域间的资源要素,分层错位建设市场体系,分工协调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形成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最终实现特色资源开发方面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