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佛陀教子

时间:2024-04-23

明影

他的儿子罗睺罗是佛教僧团第一位小沙弥,后成为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

佛陀出家前身为悉达多太子,和王妃耶输陀罗育有一子取名罗睺罗。罗睺罗出生不久,太子即离开王宫,开始了追求觉悟的沙门生涯。后来,佛陀成道重回故乡,罗睺罗已是十几岁的少年。佛陀把罗睺罗带到僧团,为他剃度出家,罗睺罗于是成为佛教僧团中第一个年少出家的沙弥。

远离了优越的宫廷生活,罗睺罗开始了清苦、严格的修行生活。为了不让他有特殊的优越感,佛陀让上首弟子舍利弗做罗睺罗的老师,负责指导他的修行和生活。罗睺罗有时随老师出去托钵乞食,受到恶人的羞辱和攻击;有时因乞讨不到食物而饥饿难耐,经常躲在厕所里哭泣。佛陀了解情况后,鼓励他要忍常人所不能忍,不以怨恨回应屈辱,把一切困难都变成磨炼自己的机会。

少年罗睺罗有一些毛病,尤其喜欢搞恶作剧来捉弄人。有时国王和大臣们来拜访佛陀,罗睺罗经常谎说佛陀不在,使得他们悻悻而归。佛陀为此严厉地训斥罗睺罗,并责罚他去偏僻的贤提精舍自我反省。

3个月后,佛陀来到贤提精舍,已经认识到过错的罗睺罗,满心欢喜地给佛陀端来一盆洗脚水。佛陀洗完后,指着水盆问罗睺罗:“盆中的脏水可以再饮用吗?”罗睺罗回答:“水已有尘垢,不能饮用了。”佛陀开导:“一个心不诚实、善说谎言的人,就像已有尘垢的水一样,不能用来利益众生。你虽是我子,贵为王孙,若不能精进修行,欲念和恶习就不能净除,不能承担如来家业。”

佛陀让罗睺罗把水倒掉,然后指着水盆说:“此盆可以用来盛饭菜吗?”罗睺罗答:“盆不洁净,不能用来盛饭菜。”佛陀开导:“一个心不清净的人也是如此,不能成就如来智慧功德。”

然后,佛陀突然把脚盆踢出,盆子滚出很远才停下,把罗睺罗吓了一跳。佛陀问他:“你担心盆子会摔坏吗?”罗睺罗说:“不担心,我虽爱惜脚盆,但脚盆并不值钱,摔坏了也没关系。”佛陀借机教导:“身为沙门,如不努力净化自己的言行,就不能成为尊贵的僧宝,不能赢得圣贤的守护。就像你不担心这个脚盆一样,僧团对你也会不屑一顾!”罗睺罗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谎话,他奉行最严格的戒律,昼夜勤奋地学习和修行。

年满20岁时,罗睺罗按照戒律制度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合格的比丘。终日置身诸位阿罗汉之间,对修行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罗睺罗,非常渴望尽快破除自我意识和欲望烦恼,成为圣者行列中的一员。

有一天,罗睺罗来拜见佛陀,顶礼之后,急切地请求:“世尊,请传我解脱法门吧,我想尽快解脱烦恼和生死,成为阿罗汉。”佛陀看着求法心切的罗睺罗,知道他对于修行的认识还不成熟,于是说:“罗睺罗,有几位刚受戒的比丘,你去给他们讲解五蕴的法义吧。”

五蕴是佛教对精神和物质世界总的概括,色、受、想、行、识五种法互相交织,构成身心世界一切现象的存在。罗睺罗完成任务后,又来向佛陀求法。佛陀又让他去给初学比丘们讲授十二入的道理。十二入分为内六入和外六入,内六入又叫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入也叫六尘,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和身心相对的外部世界。十二入是佛教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与五蕴的角度和详略有所不同。

講授了十二入后,罗睺罗再次急切地来见佛陀,请求传授解脱法门。看着还是不够成熟的罗睺罗,佛陀让他再去讲授缘起法则。缘起法则揭示的是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发展变化的总规律。

经过反复讲解法义,罗睺罗逐渐领悟了佛陀说法的深义:一切身心现象互相转化制约,并没有一个真实独立的自我,深刻的解脱智慧就蕴含在这些法义中。当他再来拜见佛陀时,求解脱的心情已经平和了许多,焦急的心态不复存在了。

看到罗睺罗的思想渐趋成熟,佛陀鼓励他在静处独自思维,深入理解消化这些法义;进一步试着放下对思想的执着,直接观察身心现象的无常特性,在禅坐中实践和验证法义。于是,罗睺罗精进不息地沉浸在对法义的实践中,身心越来越调柔。

有一天早晨,佛陀和罗睺罗托着钵走在通往舍卫大城的林荫路上,佛陀在前安详而行,罗睺罗跟在后面,父子二人默默地行进着。这时的罗睺罗戒行精纯,人格成熟,通达法义,在思想上完成了人格的重建,对身心无常的认识也有了很好的领悟。

罗睺罗几乎继承了释迦王族的一切优良品质,父亲是大觉的佛陀,自己对修行也信心满满,已经顺利走在通向觉悟的正道上。他想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内心生起一丝自豪感。然而,这一切都被佛陀清楚地察觉了,他回转身来提醒罗睺罗:“身心一切现象都非实有,当观五蕴无常!”“是的,世尊!”罗睺罗赶忙回应。

佛陀转身继续前行,罗睺罗内心却生起疑问。佛陀走路总是直步向前,从不左右顾盼,更不用说回头说话了,刚才那一幕对佛陀来说是非常少有的举动。罗睺罗边走边思索,终于省察到自己用心的偏差,于是他向佛陀辞别,放弃托钵,直接返回祇树给孤独园。罗睺罗回到自己的禅房,跏趺而坐,一心观察身心现象的无常生灭。

佛陀托钵回来,用完斋饭,漫步来到罗睺罗的禅房,看到正在一心禅观的罗睺罗,就把深入禅观的微妙法门为他一一开示。自此以后,罗睺罗深居简出,精进禅观,很快就获证阿罗汉圣果,成为佛陀坐下十大阿罗汉之一。罗睺罗以戒行清净最为卓越,在南传佛教的传统中,他是戒行第一的阿罗汉;但在汉传佛教的传统中,他被尊为密行第一,密行即是藏护好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不让身心被外境染污和动摇。

罗睺罗年少出家,在僧团中一路成长。他先是严谨持戒,再经佛教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然后是微妙法门的深入禅观,这一完整的修行过程对于后世的修行者来说,有着普遍的借鉴价值。而佛陀对罗睺罗的人格培养和生活指导,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之上,体现了教育的艺术和智慧,非常值得如今的教育者们揣摩和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