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泥鳅孵化中的水霉处理方法

时间:2024-05-30

日前,笔者去了一家泥鳅养殖户的渔场,有些感受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该渔场总面积30余亩,主要以泥鳅养殖为主,苗种自繁,种苗来源于外省,采用人工催产受精繁殖。该渔场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孵化过程中的水霉爆发。其次,我们在巡塘过程中,发现塘中催产后的种鳅体表溃烂现象严重,且水质很不好,水面浮有很大面积的一层膜。

孵化池的水温在21℃左右,对于孵化来说,稍微偏低,且养殖户并未做任何预防处理。水霉是孵化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菌,且传染速度快,稍有不慎,全池的鱼卵都会遭殃。一般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有这些因素会导致水霉的产生:

1.孵化用水中含有水霉,孵化前的消毒工作不彻底。

2.消毒剂的选择发生错误,水霉属于真菌,一般杀细菌的消毒剂是不可能把水霉杀灭的。

3.鱼卵受精率低导致死亡后极易感染水霉,并迅速扩散感染周围正常鱼卵。

4.水体溶氧不足,导致孵化过程中鱼卵缺氧死亡,感染水霉。

5.水质不好。

6.水温过低,增加了水霉感染的时间。

因此,在孵化前后,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

1.孵化前,对孵化池、孵化用具彻底消毒,推荐使用聚维酮碘或复合碘溶液。

2.受精后卵的布置要均匀,在布置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卵3分钟左右。

3.孵化过程中要管理好水质,调整好水温,提供充足的氧气,可采用微流水孵化。

4.增强管理,发现有少量鱼卵感染水霉后,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老办法可用食盐和小苏打按1:1用量使用,市场上的硫谜沙星、烂鳃腐皮康、水霉净等产品也是很有效的。

另外,由受精技术导致的水霉,只能是提高自己的孵化技术,多学习多借鉴了。催产后的种鳅,一定要先进行消毒后再放入池塘,减少因捕捞、催产操作等因素导致的损伤引发的继发感染。

养殖池塘中下风口大面积的浮膜,主要是池塘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最近连续的阴雨天气中,藻类发生倒藻,加上池塘的有机质过多,缺乏足够的微生物分解造成。因此,日常管理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对于老塘,一定要按一周至十来天不等,定期的使用芽孢杆菌原粉等调水产品调水,每个月定期的使用一次全效底改片或分解底爽等改底产品,分解掉池底的有机物;随后注意解毒;维持水体环境的稳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