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他在村里养虾已经出了名,是村里少有的养殖大户。”进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熊家村村口后,提起付超的名字,沿路不少村民向记者这样称赞他。
在外打拼十年后,付超在父亲的劝说下回到家乡,做起了小龙虾养殖。这三年多来,付超父子俩每天起早贪黑,不断学习总结小龙虾养殖技术经验,养殖规模从数亩发展到现在的六十余亩。
历经波折,尝到了小龙虾养殖的甜头,付超父子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将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村村民,相继带动6户村民发展起小龙虾养殖。
5月10日下午,天气有些阴沉,杨家镇熊家村12组公路边,数十亩池塘连成一片,这里就是付超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池塘里长满水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田坎上,不时有白鹤落下歇脚。站在池塘边驻足观察会发现,有水草在轻轻浮动,这是藏身其中的小龙虾在游动。
在池塘边缘,一些小龙虾浮出水面透气。付超的父亲付大中抓起一只,满脸笑意:“今年的小龙虾长得特别好,从过年开始就有人来基地考察、购买,好几次都卖断了货。”
如今的景象,是付大中不曾想到的。他对儿子付超当初的决定,也从怀疑到全力支持。
记者第一次与付超见面,是在今年1月16日,他个头不高,身材有些消瘦,说话时不紧不慢,当时,他正穿着捕鱼衣在池塘里“巡虾”。今年的小龙虾市场行情好,付超又将迎来丰收。
“年轻时总想着往外面跑,没发现在家乡也能有所作为。”2006年,付超从内江医科学校毕业,抱着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他只身来到浙江,并来到一家五金厂上班。
在工厂上班时,每天很早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才下班,有时还要加班到半夜。辛苦且工资低,很快,付超就辞去工作到了一个工地上班。同样的原因,他选择了再次离开。来到贵州的付超,决定创业“给自己打工”,他用积攒的工钱批发了一些玩具,开始在路边摆摊。
摆地摊时正值寒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手脚经常冻得没有知觉,但付超还是每天早早就出门摆摊,直到深夜人群散去才回到住处休息。经过一个冬天的起早贪黑,付超赚到了1万多元,这也坚定了他的创业梦想——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此后,付超辗转开过冷饮店、摆过地摊、打过工,之后又开起火锅店,创业路起起伏伏,付超走得甚是艰难。
2012年的一天,父亲付大中在家看电视时,留意到一则关于回乡创业的报道。报道中,主人公的创业故事让付大中受到了启发,他随即给付超打去电话,让他回乡创业。
“到城市打拼,就是想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付刚一口回绝了父亲。
话虽这么说,但付超心里其实也想回家,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尝尽各种艰辛,只是一时不知道回家干什么。
“政策这么好,农村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回乡发展有前途。”付大中铁了心想让付超回来,于是一有空就给他打电话,有时电话打得“勤”了,父子俩还会起争执。
抵不过父亲的劝说,2015年春节后,时年33岁的付超转让了火锅店,回到家乡。
在外打拼期间,付超很少回家。回到原点,付超重新审视熊家村近十年的变化发现,道路两旁增添了许多新砖房,村里的路通到了家门口,农户发展起了各种产业——肉鸽养殖、黑猪养殖、水产养殖……村民的创业热情,让付超看到了致富希望。
由于父亲之前养过鱼,付超建议把原有的鱼塘扩大继续做水产养殖。不过养什么,父子俩产生了不同意见,父亲建议继续养鱼,因为有养鱼经验,也清楚目前的市场需求,但付超不这么认为,“有很多人都在做这一行,如果自己再去大规模养鱼,风险很大。”
为了找到好的养殖项目,付超对内江市的部分农贸市场进行了走访观察。几个星期后,付超发现,小龙虾在众多水产品里算是“大牌明星”,因为它生长周期短,一般3至6个月即可从幼虾变为成虾,一年就能出三批虾,而且小龙虾对食物要求不高,很容易成活,市场价格也很可观。
综合种种情况,付超和父亲商量决定,先养几亩小龙虾进行试验。
2015年初春时节,付超向先前的几亩鱼塘投放了第一批虾苗,这批虾苗承载了付超的希望,他指望着这批虾能够带来好的收益,从而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为了保证小龙虾能够正常生长,付超格外细心,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来到鱼塘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到了晚上10点还要和父亲一起到鱼塘去“巡虾”,经常忙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生怕出一点差错。
初次养虾,父子俩都没有经验。为此,付超开始到各地拜师学技术,在别人的养虾基地学习观察,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简单吃几口饭,他又忙活着翻阅养虾资料。睡前,他仍要拿着手机上网查找养虾资料。付超说,那段时间,他瘦了好几斤。
经过努力,付超渐渐入了门,4个月后,父子俩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上市销售,赚了近两万元。看到养虾带来的利润,付超决定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这次,原本持怀疑态度的父亲也决定助儿子一臂之力。
2016年,付超向亲友借了10万元,把家里所有的水田都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另外还承包了五十多亩田地做养殖基地,承包费每年2万多元。经过父子俩的努力,2017年3月,一个面积共计六十余亩的养殖基地顺利建成。
前两年的成功,给了付超很大的信心。新基地建成后,他立即投放了一批虾苗。
本以为按照之前的管理模式,虾苗会顺利成长带来更多利润。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气温升高,新修的池塘里水草不足,池水出现严重缺氧,父子俩投放的虾苗即将上市时,在短短几天里死了1500千克左右,损失超过10万元。看着成批死亡的小龙虾,付超几晚没睡。
“摸着石头过河,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虽然损失巨大,付超依然看好小龙虾养殖的前景,他又向亲友借来2万元购买了一批虾苗投进池塘。
这次,付超吸取教训,经常给池塘添水草,小龙虾得以顺利成活。2018年春节前,付超养殖的小龙虾赶在了外地小龙虾大量进入内江前上市,总共赚了4万多元。
截至今年清明节,付超总共售出近1500千克小龙虾,主要销往成都、重庆以及内江周边城市,销售额近10万元。除去成本,赚了近6万元。今年6月,基地还将售出近1500千克小龙虾。
付大中告诉记者,六十多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基本上是他和付超在管理,他们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给虾喂食、添水草,给池塘消毒、清理,到了晚上10点左右还要去巡视池塘。
看见付超赚了钱,同村人陆续发展起小龙虾养殖,遇到问题,村民都会来找付超帮忙,而他也会毫不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
村民庹云江原本是在养殖肉鸽,在付超的影响下,他也建起了十余亩小龙虾养殖基地,“付超很热心,不仅教大家技术,还帮着我们找销路。”村主任熊勇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付超的小龙虾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村里最大的产业,而且还带动了6户村民发展小龙虾养殖。
熊家村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杨家镇有8公里,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因此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付超属于为数不多的返乡创业者,“他不仅回乡做起了养殖,还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下一步,付超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发展小龙虾养殖。付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养殖顺利,到2019年,基地每亩的利润能够达到5 000元左右,一年的利润能达到30万元左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