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亨 曹克亮(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4)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分析
杨亨 曹克亮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也就突显了餐桌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餐桌礼仪,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主要从座次安排、上菜顺序、餐具摆放、主要餐具使用等方面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人们需要了解中西方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以便能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交流,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比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更好地体会国家之间的礼仪文化差异,能很好地促进国际间贸易的成功和往来。这也体现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必要性。
1.中国餐桌礼仪。中国餐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中国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是数千年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中西餐桌文化的交流,使得餐桌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中国,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小孩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
2.西方餐桌礼仪。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进餐礼仪。西方孩子大多比较早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
1.座次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 客人应该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客人先入座,再请长者入座,入座后不会马上动筷子。有事一般会先向主人打招呼。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西餐座次安排与中方有所不同。举行正式的宴会时,坐席排列按照国际惯例:座次的高低根据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应摆上桌次牌,同一桌上的位席高低也是根据距离主人座位远近而定的。西方的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
2.上菜顺序。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水果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主食。宴会上桌数较多时,各桌的相同的菜应保持几乎同时上。上菜的方式一般是:一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3.餐具摆放。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要备好公用的筷子和汤匙、牙签和烟灰缸。
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西式宴会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4.就餐礼仪。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碗的右边,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通常在主人示意散席时离开座位,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放下筷子离席。
在西方餐桌上,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
1.牙签。牙签。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可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嘴巴,剔牙后,不要用来扎取食物。
2.筷子。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时,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竖直插放在食物上面。
3.勺子。勺子。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尽量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4.刀叉。刀叉。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也可使用英美式,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美国较偏好后者。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用完刀叉后,横放于餐盘中央叉的顶部朝左,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
5.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手。擦手后,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
西方点完菜之后,在菜送达之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里折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在领口处。
1.中西方文化内涵不同。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中华名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历来强调以和为贵,注重统一。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价值,注重个人主义。其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信奉上帝创造了人类,并且相信基督教的伦理道德。
以餐桌礼仪中具体使用餐具为例,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从筷子的使用中可以看出,是靠集体协同劳动,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这体现出中华名族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刀这种工具带有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功能,且未能摆脱它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攻击性,因而,餐桌礼仪是名族文化认同心理的表现。
2.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再以餐桌筷子和刀叉为例,分析筷子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国家的理念。刀叉在运用中,先用刀,后用叉,最后送入口中,可以分析出西方思维是在结构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的职责,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变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强调“忠”、“孝”的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从就餐的座次安排中可以体现这点。
对于西方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就餐时,每个人吃自己餐具中的食物,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不会出现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的情况。
虽然中西方餐桌礼仪上存在着种种的差异,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可以减轻和克服的。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并不只是仅此而已,还有许多需要去进一步探讨和研讨的内容。在此,只是简单提及了某些易被忽视的部分。跟做任何事情一样,跨文化交际中的一言一行都得注意,切不可随意马虎,这样容易导致给对方造成反感,同时也降低了成功的概率。所以,希望这次的探讨能给予一些在这方面有需要的人起到小小的帮助作用,同时,这也是给我自己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
中图分类号:K893/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47-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