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王震明 柳钢峰 余海云
(1.浦江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站,浙江 浦江 322200;2.浦江县银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浦江 322200)
香榧(Torreya grandis),榧属,红豆杉科,裸子植物,香榧亦称细榧、玉榧、野杉子等,香榧是榧树中的珍贵品种。香榧是我国特有的古有果业和林业树种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榧,香榧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榧的果实可以用于油料和作为干果食用,香榧果实是我国的独有干果之一,香榧干果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氨基酸,因此香榧干果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味珍贵干果,同时,香榧果实经过炮制可以用作中药,具有消炎益肺和杀虫抑菌等作用。
浙江省是我国香榧最主要的分布区,香榧在浙江省内25多个县市均有一定分布,全省香榧总量大约有60多万株,其中以大型成树为主。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香榧南扩”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香榧作为木本油料来源在省内进行扩大推广,同时利用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为战略实施提供驱动力,在全省普及推广科学、高效、优质、环保、经济的香榧种植、栽培、繁育和管理技术。“香榧南扩”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浙江省香榧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十多年来“香榧南扩”发展战略的实施,浙江省内香榧产业逐渐扩大,目前香榧产业已经覆盖浙江省内20多个县市,香榧覆盖面积从50年代的9 000多亩逐渐上升到2009年左右的1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香榧南扩”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目前浙江省香榧覆盖面积达到了80多万亩,香榧年产量达到5 000多吨,浙江省香榧的覆盖量和产出量占到我国香榧总覆盖率和总产出量的95%以上,浙江省香榧产业年经济产值目前已经达到15亿元左右。
香榧在播种育苗前应当清楚掌握香榧种子的萌发条件、萌发规律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相关科研人员对香榧的萌发条件、萌发规律和生长环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自然播种下香榧种子通常需要4~9周时间萌发,如果提前浸泡香榧种子再播种,种子的萌发率会显著上升,萌发时间也会显著缩短,实验发现最佳浸泡时间为24h。同时研究发现,同样提前浸泡24h再播种,沙土中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泥炭土中种子的萌发时间较短,但是总体上二者的萌发率基本相当。此外研究发现,气温较高和土壤中湿度较大时种子的萌发率会升高,萌发时间会缩短。基于研究结论,浙江地区在香榧育苗时,可以提前对种子浸泡,并根据当地土壤情况、气温以及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开展播种育苗工作。
嫁接是香榧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香榧嫁接成活率除受嫁接人、嫁接工具以及嫁接人操作等因素影响外,还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3.2.1 嫁接时间
科研人员对香榧嫁接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每年2月底~4月上旬是香榧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时间段,在浙江地区实验研究发现,每年2月底~3月底浙江地区香榧嫁接成活率相比其它时间段最高,省内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同时研究发现,在2月底~3月底这个时段进行嫁接作业时,最佳的嫁接砧木为直径3cm~4cm的实生香榧大苗,最佳的接穗为18个月左右的香榧优良单株,而且嫁接时间越提前接穗成活后新梢的生长量越大。基研究结果,浙江地区在开展嫁接作业时,应集中在每年2月底~3月底这个时段,并选择18个月左右的香榧优良单株作为接穗,直径3cm~4cm的实生香榧大苗作为嫁接砧木。
3.2.3 嫁接方法
劈接、贴枝接和插皮接是香榧嫁接常用的三种方法,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这三种嫁接方法的成活率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显示,插皮接的成活率最高,但是稳定性较差,劈接方式的香榧嫁接成活率最佳,同时劈接可分为主干劈接和主枝劈接,研究证实,主枝劈接的成活率要优于主干劈接,所以,浙江地区在开展香榧嫁接作业时应当以主枝劈接方式为宜。
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单和育苗时间短等优势,但是目前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不太理想,成活后根系往往不发达,因此相比扦插繁殖,目前在香榧繁殖中仍然以嫁接方式为主,扦插繁殖目前尚处于研究验证阶段,成熟的扦插方法还未形成,因此,目前浙江地区在香榧成林中应当尽量避免采用扦插繁殖方式。
组培繁殖是近年来香榧繁殖技术研究的热点,组织繁育时,通常选择优质的香榧茎段作为母本进行组织培养,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生根率高的再生香榧,还能够显著提升香榧优质茎段的利用率,避免了由于嫁接作业对香榧植株嫩梢的采摘进而避免嫁接作业对成树的影响。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组织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发现香榧茎段的诱导能力优于叶片和芽,而且雄株优于雌株。采用活性炭对香榧离体胚体进行预处理能够促进香榧伤口愈合,低温存放会抑制离体胚体伤口愈合。此外,低浓度蔗糖有利于离体胚体萌发,高浓度蔗糖有利于离体胚体伤口愈合。研究证实,最佳的碳源是蔗糖,最理想的培养基是以SH复合谷氨酰胺为基质制成的培养基。基于以上研究,浙江地区在香榧成林中应当对组织繁殖技术进行关注、深入研究以及应用推广,挖掘组织繁殖技术的优势推进浙江地区香榧产业规模不断发展。
当前香榧繁殖成林主要采取裸地育苗方式,该方式先在裸地育苗,待苗然生长成嫁接砧木后进行嫁接,然后移栽并培育成大苗,最后将大苗进行出圃移栽,这样的繁殖成林方式会导致苗木的根系受损,气象条件也会影响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近年来科研人员对香榧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以常用的塑料育苗杯和无纺布育苗袋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黑色塑料育苗杯培育的香榧苗长势好于无纺布育苗袋培育的香榧苗,但是当培育时间超过一年后,香榧苗根系会在育苗杯底壁旋转,根系也容易出现病害,相比无纺布育苗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科研人员对培养基基质配比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一年生小苗最适宜的培养基为采用黄心土(2):泥炭(1):废菌棒(1)基质配比配制的培养基。科研人员通过对多种基质配比方案培养基幼苗生长情况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最终得出4种理想的基质配比方案,分别为:田园土(1):蛭石(1):珍珠岩(1):泥炭(2);田园土(5):珍珠岩(3):泥炭(2);田园土(5):蛭石(3):泥炭(2);田园土(2):蛭石(1):珍珠岩(1):泥炭(1),其中以第一种基质配比方案最佳。基于此,浙江地区在利用香榧容器育苗技术开展香榧育苗时,可以使用黑色塑料育苗杯来培育一年生小苗,建议使用无纺布育苗袋来培育两年生及以上大苗,在采用无纺布育苗袋育苗时需要注意按照30 g/株的剂量对幼苗施以缓释肥,此外,培养基的配制建议从上述四种理想的基质配比方案中选择一种进行配制。
香榧移栽成林后需要经历1~2年的恢复期,恢复期的香榧苗木生长速度缓慢,度过恢复期以后在管理得当的前提下苗木会快速生长。香榧从移栽成林到开花结果的这一阶段称为幼林期,幼林期内香榧苗木抵抗力差、生长缓慢、喜阴怕旱、幼林抚育工作对幼林生长成林,树体结构和林地环境形成非常关键。
香榧幼林喜阴怕旱,移栽后的1~2年内需要对林地搭建遮阳网遮荫,可大片搭建也可单株搭建,搭建时间选择每年4月为宜,冬季应使用稻草对苗木覆盖或者用杂草覆盖苗木根部以防止苗木冻害,建设一定规模的蓄水池在夏季高温时期及时对幼苗灌溉防止苗木遭受旱灾。幼林期应当每年最少抚育2次,一次前半年,一次后半年,抚育措施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施肥时应当根据林地土壤肥力和林地规模状况来选择肥料种类和确定施肥次数,每年施肥1~2次为宜,尽量做到精准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浪费和污染,同时松土和施肥应当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将树穴每年向外扩大30cm~40cm,以满足苗木根系蔓延需要。此外,随着香榧苗木生长需要的养分和光照也在增加,应当通过疏林或者改变林下种植等措施及时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
香榧成林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需要的养分也多,土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土肥管理对于成树树身增势和保证果实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每年1~2月对林地土壤深翻一次,并将地面清理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埋于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7~8月再浅耕一次并在树木根部覆盖稻草或者杂草起到保湿和冬季保暖的作用。在坡度较大的山林地区可采取培土砌筑的方式达到保持水土和增加肥力的目的。成林后每年施肥最少2次,一次在秋季9月份左右,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在距离树根20cm左右挖环形坑埋于土中,一次在第二年春节4月份左右再补施一次速效复合肥以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具体施肥时应当根据树木生长状况和林地土壤肥力确定肥料种类、施肥量以及基本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均衡,秉持着能不施不施,能少施少施的施肥原则,做到精准施肥确保肥料营养的全面均衡,既满足树体生长所需也要减少肥料的流失浪费。
浙江地区香榧科研人员应当加强对香榧繁育技术和抚育管理的精细化研究和应用推广,同时加强对林区土壤肥力的调查工作,加大香榧专用肥料研发投入,实现因地制宜精准化施肥,做到不用施不施,能少施不多施,节约产业投入的同时减轻滥施肥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加强高效繁育和抚育管理技术研究和推进应用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浙江地区香榧产业向着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平稳发展,最终在国内打造出浙江地区特有的香榧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