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30

张煦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呼伦贝尔 海拉尔区 021008)

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联,有利的气候可以助力农业增产丰收,而不利气候条件则会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减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频发时常会给我国各个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政府一直特别注重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近15年(2005-2019年),中央1号文件统一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规工作,气象为农服务、气象防灾减灾以及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均成为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呼伦贝尔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地理坐标处于47°05′~53°20′N,115°31′~126°04′E之间,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海拔550m~1000m,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呼伦贝尔整体气候特点:春季干燥风大,夏季温凉短促,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较大,降水大部分主要发生于7-8月。呼伦贝尔市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寒潮、干旱、洪涝、沙尘、冰雹、雷暴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因此,呼伦贝尔市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1 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1.1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近年来,社会大众归纳了一些预测气候变化的经验。但是,该预测方法不但精度低,而且时间很短。农业生产没有办法有效应对,不能保证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基层农业生产中,引入各种新方法以及新设备使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更高,并实现了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然而,这些机械化设备虽然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是没有办法帮助农业生产有效规避天气条件[1]。气象服务能够为社会大众给予准确的天气变化。在此前提下,人们能够更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因此,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业生产给予有利的技术支持。

1.2 降低气象灾害的风险

天气因素通常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霜冻、高温干旱、洪涝、冰雹等,这些灾害性天气因素甚至可能造成作物歉收。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专门的气候预报,梳理相关农业气候数据信息,能够较好地预测自然灾害。农户能够结合预测结果提前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进而更好地降低气象灾害的风险。通过气象条件的分析,依托互联网等媒介可以把预报报告迅速地传输给大众,使大众有时间进行应对,更有效地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的迅猛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1.3 提升综合效益

以往气象服务大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传统粮食作物,一般应用面比较窄。多年来,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气象服务的应用已开始慢慢扩展到一些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例如畜牧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都包含气象学。此外,有效整合气象服务以及其他数据信息均能够对作物产量以及农业领域相关方面的气候指标进行确定,进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2]。

1.4 指导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服务能够根据气候预测、地方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更为合理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结合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制定出农业专题气象预报,为涉农部门以及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还可以结合气象数据来对农事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规划。通过对未来气象变化规律进行全方位分析,找出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以及关键农事活动开展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工作,从而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2 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服务应用措施与面临的问题

2.1 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服务应用措施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践行“新模式”,把现代农业作为实现“专业气象服务优势领域效益”的缺口。2020年,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与呼农垦集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第一,增强监控站网络的针对性。在农业开垦小组的协助下,建立了覆盖24个农场的75套农业气象观测系统,为开垦区的气象灾害的预防和耕地的科学管理给予了基本保障;并提高服务产品的实用性。第二,制定量身定制的服务计划,完善农作物生长、储藏、运输以及加工全产业链的服务产品,及时开展增雨作业,提高服务供应能力,提高智慧天气服务功能。深入融入农垦集团“智能农业平台”信息建设,自主研发服务业务平台,实施针对性服务,实现农业天气预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和评估的网格化和智能化,优化生产管理,减少灾害损失;第三,解决农业服务的技术瓶颈。进行大豆分期播种试验,以完善农作物整个生育时期以及农业活动过程的指标体系。成立技术服务创新团队,共同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基于影响的预测预警模型,完善整个服务流程的规章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完善上下联动、内外合作、资源共享、科技联合研究等新机制,振兴双方优势资源,根据需求开展气象研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解决了通信不活跃、信息不互通以及工作不融合的问题。以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为起点,将“直通”服务转变为“自助化、个性化、普惠化”服务。

2.2 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服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2.2.1 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一般来说,气象部门编制的大多数农业气象服务数据应上交给政府、农业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大型的农业种植者和合作社作为气象服务对象,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民只能凭借广播、电视与短信获得他们所需的天气预报服务信息。受局部地区条件的限制,依然无法及时向每个农民传播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2.2.2 农业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不够

多年来,气象部门提高了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农业生产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由于雷暴突发性特别强且难以预测,因此预报强对流天气现象(如雷暴、强风、冰雹以及短时强降雨)的准确性还不够高,没有办法满足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需求[3]。

2.2.3 缺乏农业气象服务人才

当前,呼伦贝尔市仍缺少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气象观测、服务的大部分人员是由一般气象观测员同时进行的。他们在农业观测中的理论知识以及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足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尤其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条件分析方面缺乏技术人才,这已成为农业气象服务的制约因素。

3 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议

3.1 增强农业气象监测能力

气象部门应不断优化当地的自动气象站网络。根据农业、农村以及农村服务业建设取得的成果,有必要继续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农业气象监测站、土壤水分监测站等的建设,扩大自动监测站在主要农业领域的覆盖面。尽可能覆盖乡镇产区,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应在主要特色农业产区设置特色气象观测站。对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应进一步改善农业观测站。例如对于小麦、大豆、油菜、甜菜等主要农作物,需要在地块上建立专门的农业观测站,以密切监测水、光以及热等农业气候条件[4]。此外,应注意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建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分析系统,整合气象遥感与地面信息共同开展农业气象监测。同时,气象部门还必须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遥感监测,提高农业气象的三维监测能力,为农业生产实时提供科学合理的遥感监测数据源,并释放作物状况、定期或及时地进行单产、干旱、洪水、霜冻等农业气象遥感监测分析业务产品,以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农业监测水平,为高质量、高效提供指导农业防灾工作。

3.2 加强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探测技术在气象学领域逐渐受到广泛的应用,它对提高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型自动气象站、新一代气象雷达以及气象卫星等探测技术,可以收集到更为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更加准确、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3.3 重视农业气象观测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升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必要注重加强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培养,强化农业气象观测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凭借良好的福利待遇条件下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员。第二,要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可以根据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定期对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可以结合专家培训、组织培训课程来进行,培训的重点是基础农业气象观测、作物发育时期、生长情况、产量结构、农业气象报告的制作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软件的操作。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农业气象观测实践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技术人员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地应用价值,科学指导农业安全、健康生产。呼伦贝尔市近年来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积极与呼农垦集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基层气象部门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今后还应从不断完善各项农业气象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最大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