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江苏 南京 210094)
农村文化是相对城市文化而言。中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受到国内外文化文化的冲击,加上部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导致出现农村文化流失、认同偏差等文化保护传承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有关“三农”问题中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重塑乡风文明,实现文化振兴。社会工作者立足农村社区基层,服务广大的农村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扎根者,他们与当地的居民有着更亲密的联系,对本地的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工作者通过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动员居民成为自己文化的“代言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外迁,农村文化失去传承纽带,人民观念的变化,导致农村文化处于失落的状态。由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常年在外,而且多数没有返回家乡居住的意愿,使得出现了很严重的文化断层现象。比如现在农村的节日、婚嫁、丧葬等习俗,年轻一代都很少知晓。就拿每年的清明节来说,清明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后,很多农村社区的年轻人清明节回到家却也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地在哪,也不知道该准备那些物品,有哪些习俗需要注意。由于仪式感的缺失,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旅游代替回家扫墓,传统文化失去往日光彩。一些传统文化,因为缺少年轻人参与,又得不到重视,常住在农村的老一辈也就开始一切从简,能放弃的尽量放弃,农村文化内容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的冲击,在农村社区,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的非常明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推进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新时代的文化对农村现有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农村文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是多样的,相对于新型的文化而言,农村文化并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也没有像城市文化那样不断的更新换代。年轻一代对于都市文化更感兴趣,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同时,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城市文化更多的受到关注和宣传推广。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很多城市文化被带到农村,本身显得单薄的农村文化更是瞬间被冲淡。
青年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发扬农村文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青年人流向城市,厚重博大的农村文化失去了传承的力量,出现了文化的断层现象。优秀文化无人挖掘,无人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文化传承人的流失,这些文化终究会消失不见。此外,文化传承除了软件设施,也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农村的文化硬件设施不到位,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硬件设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文化的建设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传承问题得不到重视,也得不到社会足够的支持,导致农村文化传承危机的加深。
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助人自助的宗旨,尊重和理解案主,公平公正处理事情,为农村社区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心思较为细腻,他们有洞察周围环境的强能力,在挖掘农村文化方面,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自身的理念和原则宗旨,使得社会工作者很容易融入农村社区,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是驻点在各个农村社区,他们能直接接触到这些村民,通过口述史、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可以收集到更多可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社会工作者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组织者,尊重村民的选择,能自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村民的需求为导向,为村民服务。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使能者”,与其他组织给予村民帮助的方式不同,而是首先从地位上与服务对象平等,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设定更适宜的服务方案。这些都方便了社会工作者在与农材社区组建和谐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的链接者,既掌握了农村地区的资源,也能通过各个途径链接到城市中的资源。通过挖掘资源,完善农村文化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带动更多村民关注本地文化,认同本地文化。
社会工作者开展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社区需求评估等等。社会工作者扎根在农村社区,他们是最了解当地各方面情况的人,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收集乡村故事,说好当地故事,让这些文化成果得以留存、传播。通过口述史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社区的文化内涵及变化,包括地方志、社区的集体记忆、庙会、风俗习惯、当地文艺、手工艺等方面,对当地居民的文化记忆做最真实的记录。在充分的调研、记录后,可以根据居民集体的文化记忆,绘制农村社区文化地图,印制农村社区人物历史集,用最鲜活的语言,最真实的记忆,更好地讲述属于社区的文化。同时,要更加注重需求调研及评估,不同的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活动,设置符合服务对象特点的服务方案。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可以获取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有利于找回当地的文化记忆,重塑农村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留得下、传下去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恢复和重组社区自助和互助网络,寻找社区内部的自助组织。包括农村的各类协会、庙会组织、文艺组织、志愿组织等,了解他们的架构、运作机制、分工协作等等,挖掘和用好这些农村文化传承能人,创造内部的团体或组织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构建社区内部自助和互助的网络,让文化传承在更好的平台进行交流,在交流、宣传中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联合政府、社会的力量,形成良性文化互动机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基础支撑力量。友好型农村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文化传承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居民对各种文化蕴涵的深刻认识。提升居民文化认同关键的是要挖掘农村本土的文化共同记忆,社会工作者通过调动这些记忆,引起居民的感情共鸣,唤醒人们对以往珍贵历史文化的记忆,推动居民文化认同。
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结合起来,通过社会组织获取社会资源,社会工作者整合资源并运用专业方法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村社区文化服务的水平。社会工作者作为项目策划方、执行方,要发挥自身所学,根据农村社区的情况,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方的资金,有所作为。利用各种新时代特色主题活动,以新视角、新形式将农村文化打包,宣传,借助多个新兴互联网平台,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社区文化的队伍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具有构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提高农村文化自信,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软实力。农村文化的传承工作,事关农村文化自信,应该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农村文化内涵,对农村文化保持高度的信心,清醒地认识农村居民的需求,了解现阶段传承工作遇到的危机,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保护传统文化、宣扬传统文化,进而唤起居民自觉传承文化的自觉。当社会工作者不断拓展新的传承方法时,可以帮助农村居民逐渐地去正视自己的文化,协助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地方文化的重担。在发掘本地文化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也应要转变部分思维,引导村民摒弃落后、愚昧的观念,注重农村新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农村文化传承人的领袖作用,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绽放光芒。农村优秀文化传承工作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文化挖掘、打造、传承工作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