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黄虎国
摘 要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建立使地区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生态环境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特点。地区人口经济增长影响了地区生态环境,地区政府努力消除这些影响,而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始终客观存在,需要科学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研究发展过程和文献,分析了地区发展理念、发展动力,认为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构建了地区发展机制模型及其6个循环过程。
关键词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发展机制;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87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1960年建立了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6年吉林省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6—2016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区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390%、1 106%、680%,其中长白山景区旅游收入增长了354%(表1)。
1 地區管理模式与主导产业
1.1 跨区域综合管理模式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属于跨行政区界保护区,2006年之前长白山处于分散管理,虽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属于综合性管理机构,由于行政级别较低,对长白山地区内的各地方政府不具强制性的约束力,使自然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2005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授权对相关区域按开发区模式进行管理。2006年7月,吉林省委省政府调整“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白山管委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厅级建制,代表省政府依法对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以及森林、草原、水流、山岭、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长白山管委会具有相当于市(州)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享有省政府授权、委托的部分经济社会和行政事务管理职能和权限,即“9+1”管理模式[3]。
1.2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内部管理模式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规划管理范围分为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区和规划指导区[3]。自然保护区即为控制区,面积为1 964.65 km2;规划管理区即为直管区,面积约为3 278 km2(包括自然保护区、环区路以内及外侧
1 000 m、三坡旅游环路以内及外侧1 000 m、指导区内旅游公路两侧各1 000 m、旅游服务基地、主题功能区及按规划需要统一管理的其他区域);规划指导区即为协调区,面积约为13 478 km2(包括和龙、白河、露水河、泉阳、松江河、临江、长白县林业局,长白森经局和自然保护区)。在管理模式上,建立了政、事、企分开的结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有政法、国土、教育等17个政府机关部门;保护中心、科学院等16个事业单位;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等2个企业单位。
1.3 地区主导产业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产业集中在第三产业(表2),并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64.3%增加到74%,第三产业的主导优势明显,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服务业。
2 地区发展理念
在“资源保护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的原则下,从2006年开始,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对长白山保护区核心区域施行了封闭管理,严格控制各种人为的森林采伐与破坏活动;完善森林防火系统;启动了一批涉及河段综合治理、污水处理、服务功能设施等保护性项目,到2016年为止实施了“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保障了生态安全;发展特色城镇化,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3%,二道白河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成环区旅游公路、长白山旅游机场等基础设施;培育了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较建区之初提高32个百分点;长白山旅游股份上市。
围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符合“产权转移派”发展理念。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理论研究领域存在两种观点[4],“产权转移派”和“国家公园派”。“产权转移派”要求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公司上市的模式来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经济发展困境;“国家公园派”以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模式,要求提升政府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强调政府管理的主导作用。而“产权转移派”较为符合地区发展现状,有利于补充相对不足的地区发展基金,有利于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有利于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
3 地区发展主要动力
3.1 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资源优势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84%;长白山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种质基因资源丰富,已知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有几千种;长白山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冬季漫长寒冷-适合冰雪观光,夏季短暂凉爽-适合避暑观光。长白山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如天池、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花卉、冰雪和云雾等。长白山的人参、鹿茸、矿泉水等资源丰富。
3.2 理顺了管理体制,改善了地区基础设施
从地方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开发区模式、政事企分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属于正厅级。这样有利于实现对长白山的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旅游优势产业、促进长白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区旅游公路、长白山旅游机场等交通环境的改善有效地提高了通达性;长白山周边城镇兴建的度假区、酒店、滑雪场、温泉浴场等旅游设施,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
3.3 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旅游人数一直在增长(表3),2008—2016年全区旅游人数增长了122%,其中景区旅游人数增长了144%。这表明地区资源供给符合旅游需求,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显示出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4 地区发展机制模型
地区发展根植于景区知名度、生态环境、旅游形象。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力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面貌,并增强了生态保护力度;同时有效地拉动了地区投资规模和质量,围绕就近城镇出现了较高品质的休闲场所、宾馆酒店,使得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形成了循环。
根据发展历程及相关文献构建了地区发展机制模型(图1);根据要素之间主要效应关系,构建了6个循环过程。
1)政府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形象→促进游客增长或商品销售→增加政府税收或企业利润,从而间接增加治理基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促进其他循环的良性发展。
2)游客口碑与商品的质量与旅游形象会产生双向效应,同时也是一种循环过程。游客通过口碑,各种媒体宣传促进旅游潜在市场的扩大,有利于提升旅游形象。
3)通过市场推广可以提高景区知名度,有利于提升地区旅游形象,最终通过利润或税收,间接增加市场推广力度,这个循环可以促进潜在市场的扩大,有利于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土地和项目开发,继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旅游休闲场所(温泉、滑雪等),宾馆酒店,工厂企业(矿泉水、人参加工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或增加商品销售,从而获取企业利润。这个循环过程有利于促进地区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通过地区发展规划有效推动了基础设施(机场、公路、通信)的修建。这样改善了可进入性,促进了游客增加和商品销售。天然气的推广使用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这个循环过程改善了地区内、外部交通,提高了旅游时间比和旅游便捷性,从而增加了游客与商品销售。
6)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有效推动景点开发,增加旅游吸引力,从而促进游客增加和商品销售。这个循环过程可以检验旅游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总体发展表明:6个循环过程以正面促进效应为主,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复合循環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其中生态环境的安全尤为重要,保持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 结语
区域良好生态环境是长白山地区发展的基础,随着铁路、公路的逐步开通,将会迎来更多客流,这样会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为保护生态,可以采取适当控制旅游旺季景区容量;科学修建或改建动物走廊;科学实施动物野化放归工作;结合治安、交通、防火、科研的实际需要,建立保护区实时监控系统等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人为干扰,有效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推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长白山管委会政府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年[EB/OL].[2018-08-30].http://www.changbaishan.gov.cn/shjj/tjxx/.
[2] 长白山管委会政府网.全区工作会议报告报告2007—2016年[EB/OL].[2018-08-30].http://www.changbaishan.gov.cn/zwgk/ldjh/.
[3] 张海柱,王庆华,杨荣臻.区域公共资源合作治理:经验与问题——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86-93.
[4] 陆宇荣.公地悲剧治理视角下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治理——以武陵源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刘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