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月1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对《意见》进行详解。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一同出席了发布会。
《意见》共8个部分、26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8年的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十八大以来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稻渔综合种养开展得如火如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近海立体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世界上最大的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成功建造并下水,开始进行三文鱼的养殖,目前进展很顺利。千岛湖、查干湖等养水生态渔业享誉全国。
但是,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水产养殖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养殖水域周边的各种污染,严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使水产养殖水域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渔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从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来看,水产养殖布局不尽合理,如部分地区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水库、湖泊中的养殖网箱网围过多过密,而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空间(如深远海、水稻田、低洼盐碱地等)却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利用很不够;一些落后的养殖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较低等。
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上,农业农村部一直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打好“组合拳”。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投入品管理。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的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和违法用药及其他投入品的行为。投入品应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的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证水产品安全。
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完善渔业官方兽医队伍,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优化水产养殖用疫苗审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广和应用。
我国目前每日人均水产品摄入量仅为30克左右,为全球人均水平的56%,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动物性的食物应优先选择鱼类,每日摄入水产品推荐量应该达到40克以上。会上张显良呼吁大家多吃水产品,多关注、多支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事业。
水产养殖与水生态环境到底是什么关系?于康震会上提到鱼翔浅底美景,就意味着水生态环境要好,不能没有水生生物,这两者之间不矛盾,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两者要和谐,失调就可能出问题。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水产养殖排放量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来计算,占农业排放量的4%。水产养殖污染物大多为氮磷等有机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的影响总体不是很大。
水产养殖从养殖对象上大致可以分为鱼、虾、蟹、贝、藻这几大类。从养殖方式上有两类,一是投饵型,二是不投饵型,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海水贝藻类养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仅仅贝藻养殖这两项,每年就可以移出碳120多万吨,相当于每年造林50万公顷,生态效益显著。
《意见》将改善养殖环境作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科学设置网箱网围、开展养殖尾水和废弃物治理等多项举措。同时,还重点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鼓励发展不投饵的滤食性鱼类和滩涂浅海贝藻类增养殖,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水、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从2016年起,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各地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目前主产县规划编制已经基本完成,77%的主产县政府已经发布了规划。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的发布,要实现全覆盖,并严格实施,促进水产养殖业规范有序的发展。
于康震强调,水产养殖滩涂规划涉及到广大渔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空间规划必须要依法依规,不得以产业发展规划替代空间规划,不搞禁养区扩大化,也不搞产业保护主义,该减的要减下来,该留的也要留下来。
出于保护环境等目的,有一些地区叫停了水产养殖,拆除了网箱网围,农业农村部表示赞同。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是农业农村部一贯的原则,也是农业农村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康震讲,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处理水产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比如搞“一刀切”,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律拆除、一律禁养,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是不赞成的。对这一类问题,在《意见》里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不该禁的不能禁,要科学划定禁养区。二是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三是支持养殖户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四是落实养殖者权益保护制度。
渔业“走出去”是比较早的,也是渔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较好的行业。
张显良讲到,“一带一路”区域的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既有丰富的资源,也有水产品消费的习惯,对我们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合作空间。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立足“一带一路”沿线的远洋渔业入渔国,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合作空间和领域,不断提高渔业对外合作的水平,服务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水产养殖方面的合作,拓展渔业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以水产养殖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我国在技术、品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发展中国家水域的自然条件优势,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保障。总之,中国作为渔业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要树立好的形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好我们的技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渔业,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意见》对落实各项举措的保障措施做了明确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落实地方人民政府责任。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重点在地方,当然成绩也在地方。水产养殖业想要实现绿色发展光靠农业农村部肯定不行,光靠农业农村部门也不行,更多的要靠相关部门,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来推动落实。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压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集中资源要素,确保绿色发展的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考核约束。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评价内容挂钩,以考核来倒逼工作的落实。实施奖优罚劣,对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和规模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对违法违规或者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三是加强执法监管。按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推广“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的执法检查。强化普法宣传,增强养殖生产经营主体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加强引导示范。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积极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高举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大旗,把《意见》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进行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能够如期实现。通过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养殖方式、推广清洁生产、防控养殖污染,实现由粗放经营、单一增产向提质增效、绿色生态转变。增加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供给,尽快把《意见》的政策红利转化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生产与生态红利。
《意见》的贯彻落实、全面实施必将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早日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既为百姓提供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的水产品,又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