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学探析

时间:2024-04-24

程宁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和社会都进入了转型期,不安定因素随之增加,在高等教育领域,各种突发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正常秩序。为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成为当前急需的应用性较强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出发,并结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以社会学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因及必要性进行了透彻分析,并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采取的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会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76-02

当代著名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k Beck)曾说过:“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1]近年来,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正在经历着“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潜在的威胁已是悄然而至,我国进入了一个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这些突发事件有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甚至对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它的安全稳定与否事关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健康与稳定。近年来,在社会等诸多因素侵扰下,高校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威胁,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论研究。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林汉川给突发事件下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并对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重大事件。该定义实际上把突发事件定义为重大恶性事故。

袁辉认为,突发事件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系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遭到破坏,系统的行为出现异常情况而发生的一类无秩序的意外事件。该定义是基于帕森斯的功能分析理论提出的。[2]蒋春雷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违反社会常态并在人们没有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危及人身安全或社会稳定的事件。[3]综合上述当代中国学者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表达,笔者对突发事件作如下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个人意料之外,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并对其利益产生一定的损失或潜在危害性的紧急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笔者通过对部分高校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高校突发事件与之前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增多,种类增加,领域不断扩大。

由于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对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发现,高校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并且种类多样,如治安管理、教学科研等,几乎涵盖了学校的各个领域。

2.以预防为主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缺失。

大多数高校仅仅注重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的建立,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防制度却处于缺失状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减轻突发事件给我们造成的伤害。由于没有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防制度,从而使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同时也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3.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普遍不足。

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讲在一个比较安逸的环境中长大,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平时也不注意学习防灾、自救等应急知识,如此一来,其应急能力便比较弱,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就会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极易造成更大的危害。

4.高校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

高校一般注重的是大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弱,然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再加上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其身心健康状况令人十分堪忧。

二、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探析

大量的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如果想要深刻认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必须要站在宏观和全局的高度,从广阔的社会环境出发,以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析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失范理论视角。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所谓失范是因为社会本身失去了行为规范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换言之,社会规范的多重急剧变化、混乱和缺乏是社会失范的表现,其结果导致现有社会规范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指导,社会整体处于有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并行,在其推动之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也产生出许多问题,如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等毕业生就业难、高校改革行政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师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各方压力的冲击下,一些师生难免会做出一些失范行为。一旦这些失范行为出现,而高校管理层没能及时建立起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则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就会增加,就会使高校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严重影响高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各高校立足本校的校情,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合理的高校运行机制和秩序,促进高校的整合和良性发展。

(二)社会冲突理论视角。

刘易斯·科塞(Lewis Alfred Coser)认为“冲突是一种社会过程,冲突只有破坏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在一定条件下,冲突能保证社会的连续性,防止社会系统僵化,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具有正面功能。”[5]一定程度上,冲突的确起到了安全阀门的作用,使社会的紧张关系得到疏导,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高校突发事件虽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它的产生也有一定发展过程,只是没大被人察觉而已,如果在突发事件初期或之前能够及时地排解,则可使其危害降低甚至不至于发生。现如今,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高校缺乏合理的“安全阀机制”,没能使危机及时地排除。如若在高校的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安全阀机制,就可对突发事件的产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其迫害性减轻。

(三)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各界各组成部分以相对有序的方式彼此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6]在帕森斯的理论范畴体系中,他认为社会是一种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的社会系统。在高校这一社会系统中,其各部分都是彼此相联系的,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取决于它的各个部分是否发挥了自身的功能,即它们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高校这整个社会系统的功能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个高校系统的稳定与否还与各个部门之间能否协调合作、彼此联系相关。如若高校的各个部门仅仅是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却没有相互的协调合作,很容易发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个子系统之间原先的平衡状态便会被打破,对高校的运行机制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高等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各个部门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存在冲突的情况,有可能造成高校整个系统内部关系的紧张紊乱,使各子系统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也是造成突发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思考

笔者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并整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总结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

预防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阶段,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其目的是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1.制定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为了能够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应急预案。

2.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隐患排查机制。

高校管理层应注意安全隐患的排查、清除工作,建立重大安全隐患监控制度,形成各单位自查、学校监督和全校师生参与的防控机制,努力把突发事件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3.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目前,高校师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偏低,危机意识薄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能手忙脚乱,无法应对。所以,高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正确的逃灾、救灾知识和自救本领。[7]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

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是应急管理中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应急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线。

1.建立合理的“安全阀”机制。

要想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应建立合理的“安全阀”机制,即减压机制。整个机制包括利益诉求、投诉等,以便能及时宣泄负面情绪、克服障碍,避免情绪“升温”,使师生的利益得到保护,以便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良性运行,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2.建立有效地信息收集系统。

若想有效地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准确地察觉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各种征兆,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准确全面的掌握高校内外的最新动态,对校园内的各种变化都十分了解。[8]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由于高校突发事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每一事件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其处置的方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笔者综合各种因素,将整个处置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程序。

1.控制事态。

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控制事态是高校的管理层应采取的第一步。只有有效地控制事态,才能防止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化,减轻突发事件产生的危害。

2.调查研究。

对突发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等因素,进行科学地研究,为高校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对策。

根据调查研究,学校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对策。

4.贯彻实施。

进过前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贯彻实施阶段,高校管理层尽快、尽可能恢复学校的秩序,以保证学校师生生活的正常运转。

5.分析总结。

高校突发事件解决后,学校管理层要对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地评估,详实的撰写评估报告,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刻的总结,为以后处置类似的事件提供依据。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恢复重建。

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高校的恢复和重建,要尽可能快的恢复高校的正常秩序,逐步恢复高校的教学工作及师生正常的生活秩序,使高校的运行机制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1.恢复高校的正常秩序。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被打乱,为此,应尽可能快的恢复高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妥善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高校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

2.做好安抚工作。

高校要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人员,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业的心里辅导老师与受伤害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心里安抚,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抚平他们的心里创伤,使他们尽快恢复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四、结语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高校能够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日益严峻的高校突发事件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也许高校突发事件不能够完全避免,但对它的高度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它造成的危害。为此,高校要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促进安全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著.风险社会[M].译林出版社,2011.

[2]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蒋春雷.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预警与应对策略[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

[4]燕丽丽.浅析社会学失范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启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

[5]邓伟志.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贾朝辉,汪小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社会学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7]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刘向信.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